推新作创精品 北京深耕“演艺之都”建设
推新作创精品 品质高市场活 新空间新场景
北京深耕“演艺之都”建设
本报记者 李俐
灿烂春光里,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佳作令北京观众目不暇接,乐享艺术盛宴。昨晚,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圆满收官,4个多月的时间里共线下展演35部139场,吸引超12万观众走进剧场。
外地文艺院团也趁着春风纷纷进京,上海昆剧团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相隔一个月分别带来两版不同版本的全本《牡丹亭》,在京城舞台争奇斗艳;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的革命历史题材音乐剧《觉醒年代》上周正式开票,歌剧《映山红》、话剧《征途》、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音乐剧《理想之城》、京剧《齐白石传奇》、昆剧《汉宫秋》等一批北京拟创推剧目的官宣,再次印证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创作实力。
2023年,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着力建设“演艺之都”,是新时代北京文艺舞台繁荣发展最生动的表达。
推新作创精品
提供强劲内容引擎
“一件千年前的文物,演绎出一台精彩的历史舞剧。恢弘的背景音乐,绚烂的舞台背景,仿佛让人一下子穿越到数千年前,感受汉朝西域风采。”在北京首演两年之后,大型历史题材舞剧《五星出东方》2月28日晚在乌鲁木齐开启“归乡”巡演之路。作为北京文艺力量的一颗闪耀之星,该剧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大奖”两项国家级重大评奖中获双奖殊荣。
3月的舞台,更多新作、佳作与观众见面。北京京剧院推出“克绍箕裘灼芳华”——挖掘整理复排剧目展演,集中展示20出濒于失传的、有挖掘价值的传统剧目。昆曲《人在草木间》、京剧《吝啬鬼》将首登舞台,国家京剧院“迎新春”经典剧目展演、北方昆曲剧院2023年春之华章演出季等精彩活动交相辉映,传统戏曲的春天翩然而至。歌剧《山海情》、京剧《石评梅》、音乐剧《三里屯42号》等口碑佳作再展风采,原创小剧场话剧《归去来兮》彰显京沪两地艺术家之携手聚力。
近年来,北京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聚焦选题、排练、演出等创作关键环节,相继推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孵化机制等政策“组合拳”,全链条扶持精品艺术生产。眼下,新时代首都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孵化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早春孵化月”于2月23日至3月15日期间,共举行10场系列孵化活动。参与作品题材丰富,类型齐全,涵盖现实、革命、历史、北京等多种题材,涉及话剧、儿童剧、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北京看大戏
增加高品质文化供给
增加高品质文化供给,增进人民文化福祉,是北京打造“演艺之都”题中之义。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汇集国内外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为市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期待,真正让“大戏看北京”成为百姓受惠、市民共享的高品质文化品牌。
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从去年12月底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共邀请约60部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和入选新时代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等创作扶持工程的优秀作品,在北京各大剧场进行约120场演出,展现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意气风发、昂扬奋进的新面貌。
北京人艺开年大戏《正红旗下》春节期间在首都剧场首演,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有着创新表达的“新京味”话剧,这也为北京演出市场迎来了开门红。与2019年同期相比,全市春节期间的演出场次增长85.9%。2月,全市151个重点演出场所开展营业性演出2865场,服务观众近60万人次,票房收入9500余万元,场次、观众、票房环比分别增长6.1%、17.0%、25.9%,演艺市场呈现稳步复苏态势。《只此青绿》《红楼梦》《昭君》等多部重磅舞剧轮番上演,北京各大剧场再现排队入场、首演签售排队场景。
接下来,2023第七届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将于3月16日至6月25日举行,以“追风逐月,为见春山”为主题,带来27个剧目近70场演出,推出多部首演作品和口碑佳作。3月26日,凯迪拉克中心主馆将迎来本年度第一场大型演唱会,必将在全国带来连锁效应。
拓展演艺新空间
构建文化消费新场景
近几年来,北京结合城市空间特点,陆续开展特色演艺群落建设,推进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演艺新空间探索。
今年1月,“开心麻花·花花世界”沉浸式演艺新空间正式亮相望京,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由A66环境剧场、StageOne戏剧酒吧剧场、《海上倒计时》剧本娱乐空间、开心小麻花儿童戏剧体验中心等多个专业戏剧演出、创排孵化空间组合而成,给消费者带来一站式文娱新体验。
3月3日,天宁1号东方艺空间在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内正式启幕,这是一处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中国华电共同打造的综合性演艺新空间,集创作演出、艺术展陈、艺术普及教育、文化交流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由一个300余座位的剧场以及观宁阁、如画里两个户外开放空间共同构成,未来将通过拓展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服务北京“演艺之都”和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如今,将演艺活动与旅游、商业、展览等相结合,方便市民在商场里看演出、书店里听脱口秀、小剧场里玩“剧本杀”……一批以咖啡厅、书店、商场、商务楼、文创园等为代表的演艺新空间持续涌现,不仅带来文化与商业、旅游相融合的新消费,更大大提升了百姓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以戏通心,以文搭台,以艺塑魂,从佳作“集散地”到精品“孵化器”,北京作为首都,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努力描绘“演艺之都”生动样本。
《北京日报》2023年03月13日第12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助“数字政府”现潜力
- “后母戊”大方鼎:人类青铜文化的“中国样本”
- 焦点访谈:“组合拳”“加减法” 稳增长强信心
- @劳动者,遇到经营主体更换要及时主张权益
- 报告:美国、中国居国家算力指数排名前二
- 第三届客家武术大赛在福建宁化开幕
- 瞿昙寺:中央政府经略河湟谷地的历史见证
- 中国民企接连投资助吉林特色资源发展
- 北京加强重点火车站、机场运力保障 服务夜间乘客接驳出行
- 英国法律界人士向政府施压:停止向以色列销售武器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向乌提供战机是不可接受的局势升级 德将“对等”回应俄限制德驻俄机构人数
- 港媒:中美博弈须拒绝零和赛局
- 吉富星:从急难问题入手加大民生保障
- 杭州机场新开2条亚洲国际航线 直飞迪拜和阿拉木图
- 电影《反客为主》平遥全球首映 导演分享创作心得
- 敦煌古风文化课程“争宠”年轻人夜生活
-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决定暂不辞职
- 哪些法规漏洞“成就”了“职业闭店人”的生意?
- 换季式大回暖!全国春装登场地图来了 看哪里升温迅猛暖意浓
- 惜别大师沈鹏!他用一根笔杆书写艺术人生
- 热门推荐
-
- 宝宝拉肚子 别急着吃抗生素
- 甘肃肃北那达慕:祁连雪山下的草原派对
- 8月份中国彩票销售同比增长2.7%
- 《科技创新(四)》纪念邮票在京首发
- 3月以来1.6万余人次泰国旅客从磨憨口岸出入境
- 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儿子被拐案一审开庭
- 莫斯科一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已致4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 天津滨海与北京怀柔携手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 英国威廉王子:过去一年“最艰难”
- 四名推特前高管起诉马斯克 索要逾1.28亿美元遣散费
- 伊朗谴责美国对也门的空袭 黎巴嫩导弹袭击致以色列2人死亡
- 凝聚人才力量 重庆市启动英才“智汇圈”建设
- 吉林迎来开江季 鲜美江鱼引客追捧
- 王庆国:巧治胃病防癌变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 山西援非凸显中医特色
- 中国各地暑期将举办约3.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
- 甘肃引“书法盛宴”到“家门口”:邀众赏临古涵养兼个性表达
- 北京怀柔科学城2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78.6亿元
- 厦金航线复航后运送旅客突破10万人次
- 内蒙古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中部偏北地区伴有沙尘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