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大国有“数” 结构优化 提质升级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多项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的“中国答卷”格外沉甸甸、成色足。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项项亮眼数据凸显出哪些发展新优势,展示出怎样的发展新动能?来看今天的大国有“数”。
进入2024新年,不少制造业企业就格外忙碌。在河南平顶山,一家生产电网配套装备和智能控制设备的企业,年前刚接到了几笔订单,排期已经到了今年8月份。在重庆,一家新能源车企为了确保热销车型的订单如期交付,从去年九月开始,智能产线上超过1000台机器人就开足马力,几乎24小时不停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其中制造业增长5.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2个百分点。2023年,在面对外需持续收缩、国内有效需求偏弱等一系列不利条件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一环的制造业,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外在大环境高度不确定性下我们还是保持了定力,2023年是在提振内需,优化产业结构,包括化解风险,对于相关的堵点、痛点,精准施策,促进经济快速回升和平稳发展。”
2023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为经济增长不断积累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整体来看,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回顾2023年宏观政策,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尤为亮眼,一系列促消费、稳投资政策举措在这一年持续发力,促进内需潜力加快释放。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内需的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凸显,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1.4%,投资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投资对改善供给能力的作用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在投资领域,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影响,2023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一年增长3%,而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
刘爱华:“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加快增长,对整体的供给能力的改善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加大对高技术领域的投资,创新发展的动能得到不断增强,新兴产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为经济增长的新优势和新动能形成起到了支撑作用。”
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离不开政策引导与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2023年,科技创新再贷款4000亿元额度全部使用完毕;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合计增加4251亿元;“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出台了税收优惠、研发补助、优化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制造业企业云集的广东东莞,2023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建成两大市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两年财政投入45亿元支持企业“数转智改”,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田轩:“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经济发展三驾马车里面的投资,主要就是包括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制造业的投资,而现在我们主要靠的就是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新型的工业化体系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它能够催生出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样的经济动力。”
2023年,推进新型工业化成为一个高频热词,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正在成为我国制造业增长的强力引擎。
刘爱华:“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在2023年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其中,规模以上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7.7%。智能化转型提速,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同比增长了7.5%,其中智能车载设备增长60%,表现非常亮眼。”
2023年,中国汽车业产销两旺,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对于许多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来说,智能化越来越成为选购车辆时的一个重要因素。
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041万辆。据统计,2023年有近150款新车在中国市场发售,新能源乘用车L2级自动驾驶搭载率达62.2%。在汽车智能化产业迅速增长的背后,立足产业前沿的创新研发正持续发力。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整车虚拟与人机交互实验室里,通过专业模拟器结合眼动仪、脑电等采集设备,实时采集驾驶员驾驶时的生理学信号,并进行数据分析,为未来智能驾驶行业标准与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汽车智能化产业正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初步测算,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33278.2亿元,投入强度达到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
2023年,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命名交付,C919大型客机实现商业运营并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东数西算”工程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全部开工,一系列重大工程亮相,成为重点领域不断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生动写照。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凸显出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越发明显。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被列为2024年九项重点任务的首位,“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首次出现在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传递出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信号。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2023年我国外贸规模和份额均保持稳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2023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民营企业连续5年稳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占我国外贸总值比重达到53.5%,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3.2个百分点。此外,贸易方式与产品结构也不断优化和提升。
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了2.9%,占出口总值的58.6%;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11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17.3%。机电产品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及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船舶、家用电器的出口分别增长35.4%和9.9%。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外贸外资领域的发展正在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我国新设外资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2%。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如今,越来越多外资企业正在从“在中国制造”走向“在中国创造”。
田轩:“我们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有非常完备的工业体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国家技术创新驱动,很多企业现在处在快速发展的成长阶段,对于外商或者外资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外商和外资愿意投资中国、看好中国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回顾2023年,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与底气来自经济运行大盘基本平稳的定力、经营主体保持向好态势的活力、宏观调控发力显效的能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潜力。2024年,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在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叠加效应的驱动下,中国经济“求新求变”的内生性动力愈发强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明年宏观经济政策重点将从哪些方面发力?国家发改委回应
- 日本7.6级强震已致6人死 核电站燃料池水溢出!
- 连增八年后 考研报名人数缘何减少
- 国家统计局谈一揽子增量政策: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明显
- 韩媒细数美国监控全球黑历史 称监听事件侵犯韩国主权
- 《TME live 超现场 丨 城市音乐节——及冠海口站》首场演出收官
- 拜登和特朗普各自赢得2024年总统选举马里兰州党内初选
- 今年强基计划迎来哪些新变化?
- 被闲置的小区游泳池
- 齿鲸为何演化出更年期?国际最新研究称可能为增加总体寿命
- 中新健康|专家:目前有30种至40种罕见病可通过新生儿筛查发现
- 三伏天藏着这么多传统文化
- 西南铁路12日起调图 成渝、成贵等多条铁路列车开行有变
- 第五届世界游牧民族运动会哈萨克斯坦首都开幕
- 自买自卖“退差价”骗取平台津贴数百万余元 上海警方捣毁一网购诈骗团伙
- 我的咖啡、烤鸭、咸鸡去哪了?小区快递架究竟该怎么管?
- 西北华北等地有大风沙尘天气 江南贵州东部有强降雨
- 中国红基会等举办“红气球挑战赛” 希冀让急救技能成为“必修课”
- 韩最大在野党党首第四次到案受讯,这次是因为……
- 高端访谈丨专访埃及前总理沙拉夫
- 热门推荐
-
- 广西护考铁骑为考生开辟“绿色通道” 在城市道路迎接“大考”
- 中泰治国理政经验互学互鉴高端论坛在曼谷举行
- 从赛场到市场:巴黎奥运上的中国元素与多产业蓬勃发展
- (新春走基层)电力保供队大山之巅的“小年”
- 中国A股周三回调 沪指跌逾6%失守3300点
- 河北新年活动“开锣” 携手京津探索多重节日体验
- “00后”小伙雨中救人牺牲 获评“见义勇为勇士”
- 重庆2023年GDP跃升至3万亿元台阶
- 话剧《玻璃动物园》将演 于佩尔亮相国家大剧院
- 天涯社区公布重启进度 今年5月1日前恢复访问?
- 专家:打造农产品品牌需数智赋能
- 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杨昆:电力行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
- 以数字解读围场苗木市场趋势 木兰围场针叶树种苗木价格指数发布
- 两部门:多举措全面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 国际识局:38年了,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仍在回响!
- 国家统计局: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 山西太原:不动产登记代办严禁弄虚作假
- 世界周刊丨伸向中东地区的美国“黑手”
- 美国和以色列官员称加沙新停火协议提案前景“悲观”
- 联合国机构警告入冬以来叙利亚西北部卫生条件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