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增八年后 考研报名人数缘何减少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3年12月23日至25日举行。对于备受关注的考研报名人数,教育部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公布数据:438万,比上年度减少36万,下降约7.6%。这也意味着,2015年以来我国考研报名人数连续8年增长态势就此终止。考研报名人数缘何减少,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波动比例不到1/10,属正常范围”
“出乎意料!”北京林业大学考生于杰(化名)说。备考期间,于杰心情忐忑。他原以为考研人数还会继续增长,“甚至有人预测今年考研人数会超过500万”。
“这些预测给了我很强的紧迫感。”于杰说。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保持高位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长率为15.8%。其中,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为341万,2021年377万,2022年457万,2023年达到474万。
考生们没想到,变化来得如此之快。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表示:“实际上,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就已经增长乏力。2023年仅比上年增长17万人,增长率为3.7%,和2022年增长80万人、增长率21%相比,已经明显下滑。”
报名人数增长乏力甚至减少——这一变化,在以往报名人数较多的省份与热门高校已初现端倪。
去年,辽宁、黑龙江考研报名人数均出现下降,四川仅增长0.4万人。今年,南开大学考研报名人数为15817人,已连续两年下降,较去年减少了1446人。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下降了3.41%和4.67%。
“此次报考人数减少36万,波动比例不到1/10,属正常范围。”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副主任王传毅认为。
他介绍,从每千人注册研究生人数来看,2023年中国为2.6,美国、英国等国家均在7以上;从就业人口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来看,每100人中,中国不足2人,美国、英国均在10人以上。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劳动力学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王传毅认为,“一方面,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竞争力和创新力基石的研究生教育,将会持续稳步扩大规模,吸纳更多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另一方面,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硕士学位也将在一些领域,特别是新兴科技和专门职业领域,成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最低学位。”他预测:“未来几年,考研人数仍然会维持高位。”
考虑性价比,不再盲目“随大流”
考研报名人数为何减少?不考研的学生,都去哪了?
某高校大四学生郦昆(化名)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去向没有太多规划,准备“随大流”考研。前段时间,郦昆听说有个朋友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已经复习几个月的他中途弃考,也去找工作了。
近几年,中国教育在线对考研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2020年研究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生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核心竞争力。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该报告勾勒出大部分考生的心理:拿到研究生文凭,在就业市场“脱颖而出”。
“如果单纯以就业为导向,硕士学历未必会带来高回报。”陈志文分析,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毕业生数量连续创下新高,于是大家开始“卷学历”,希望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找到“体面”的工作。
“但大家逐渐发现,读完硕士可能同样面临就业难。考生们因此开始计算考研的性价比。这是一次理性的回归,大家不再盲目‘随大流’,是好事。”陈志文说。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雷生坦言,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较为多元,但客观上体现了“考研大军”正逐步回归理性,不再迷信学历提升带来的直接就业红利,被动或盲目考研的人数开始逐渐减少。
对于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王传毅还补充道,今年出国留学人数相较于过去几年会有显著增长,这也分流了一部分原本打算在国内考研的学生。
与此同时,考公考编却持续升温。11月26日,202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开考。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平均约77人竞争一个岗位。
招生结构调整,“严进严出”成常态
在选择考研专业时,北京一所211高校的考生郑军(化名)犹豫不决。“出于对专业领域的兴趣,想进入更高更好的研究平台”,他最终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术硕士。
郑军发现,这两年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变少了,大家在选择高校和专业上“更加求稳”,更愿意选择同层次高校或比自己本科稍微好一点的高校。
近几年,“双一流”建设高校考研报名人数增长乏力,而“双非”院校(即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异军突起。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长迅猛,从2018年的1029人增长至2023年的5087人,年均增长近65%。
除了择校,报考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也是考生绕不过的问题。
截至目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宣布部分专业学硕停招。从部分高校报考情况看,专硕报考占比普遍高于学硕。
“考研人数的增减,也可能与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调整有关。”王传毅分析。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同时,国家支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硕士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硕。
在相关政策推动下,专硕招生人数增长明显。2017年,专硕招生人数突破40万,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2020年,专硕招生人数超过60万,与学硕招生人数差距逐渐拉大。截至目前,我国专硕招生比例已超硕士招生总数的60%。
值得注意的是,多所高校“步调一致”延长专硕培养年限,从两年延长到三年。此举释放明确信号:读专硕需要付出更多时间成本。很多学生为了“好找工作”去读专硕,如果多上一年,感觉“并不划算”。
“大家对于专硕的认识还有待深化,甚至有人认为专硕比学硕低一个层次,未能充分了解专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的培养特征。这也是考生报考意愿有所降低的原因之一。”王传毅分析。
近年来,“高校清退不合格学生”的新闻频繁进入公众视野,其中不乏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被清退的学生中也不乏研究生。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顶端,培养高质量人才,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陈志文坦言,与本科生相比,读研更强调探究性学习。随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尤其是论文外审等措施的落实,研究生“严进严出”渐成大势,这也是考生必须综合考量的情况之一。
(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 通讯员 周汀兰)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外媒:以军坦克深入加沙汗尤尼斯市中心 致至少34死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附近发生4.8级左右地震
- 国内首套医学整合课程数字教材在渝发布
- 中国正式上线全国食品安全民意征集系统
- 受大风、暴雪天气影响 哈尔滨机场取消260班航班
- 张军: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开辟共同未来
- 重庆一社区要求只可办婚丧宴且要报备 官方回应:立即停止不当做法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就黎以冲突升级发出紧急呼吁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有害无益
- 一起“云打卡”祖国壮美河山 共赏金秋时节斑斓画卷
- 英媒:拜登将在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上被“吐槽”
- 唐菓子制作传承人:让北方千年美食在云南落地开花
- 俄媒:克宫否认“普京和特朗普通过电话”的消息
- 台湾花莲县发生4.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新春走基层)“钉”在林场38年的老张:用心护卫这片山林
- 2023年山西产煤13.78亿吨 先进产能占比超80%
- 两部门:加强住房租赁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 第3届北京儿童新年音乐会用跨界融合风讲述“过去、当下、未来”
- 首尔市将举行“2023WINTA庆典” 打造梦幻光影世界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率明显降低
- 热门推荐
-
- 百年老店“赶时髦” 浙江湖州一元茶馆青春“快闪”
- 中国7天逆回购操作“降息”,专家称释放政策信号
- 夏威夷毛伊岛搜救进展缓慢 人们苦苦寻找失联亲人
- 2023年中国再保合并总保费收入1768.49亿元,同比增4.2%
- 乐享身边美:河北百条线路开启“城市微旅游”
- 这国未遂政变,谁成了笑话?
- 索马里发生两起爆炸事件致6死10伤
- 第十六届(2023)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 广西新发现逾百万吨世界罕见特富锡多金属矿体
- “被线下捞女骗走8万”?网民谢某虚构事实被拘
- 6月新疆外送电量破百亿
- 国内首个环境陶艺专题艺术展览在福州迎新春
- 拆家、扰民怎么办 与宠共住注意事项看过来
- 湖南湘潭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79.63% 民众健康更有“医”靠
- 秋季过敏性鼻炎该如何防护?
- 中国在线旅游平台盘点:科创带来沉浸体验 美食激发出游热情
- 网剧“出海”何以“无时差”
- 经济大省发展持续向好 中国经济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 青海茫崖网红景区“恶魔之眼”艾肯泉全年开放
- 天津市重点防洪工程数字孪生平台上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