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国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率明显降低
中新社南京10月16日电 (王梦瑶)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查显示,2022年中国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数量有效下降,损失损耗率明显降低。目前,中国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储藏周期粮食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16日,2023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在江苏南京启动。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节粮减损技术在中国各地推行适用,“四合一”(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技术)储粮技术成为国有粮库的标配。中国各地应用先进适用的绿色储粮技术,促进粮食减损降耗,粮食保质保鲜储存水平不断提升。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开始,安徽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库自主研发“智氮”氮气储粮项目(采用固定式分子筛制氮工艺,自动巡检仓内氮气浓度和压力)。库主任王晏介绍,目前实现气调仓容14万吨,占总仓容比例近四成,解决了长期使用磷化铝熏蒸造成的害虫抗性问题,在保持储粮品质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损耗。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中国已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基本实现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全覆盖。2022年,山东省86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共清理烘干粮食518万吨,节粮减损21万吨。云南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清理烘干粮食21万吨,减损0.8万吨,助农增收400多万元人民币。(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将成立影视摄制服务中心 为企业营造良好创作环境
- 跨越33年的重逢:76岁台胞“寻回”91岁姐姐
- 泽连斯基:将尽全力继续通过黑海出口粮食
- 科创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上海老工业区迈向高质量发展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为中小学语文教学解读经典做示范
- 趋势牵引、技术推动、政策促进 中国数字贸易蓬勃发展
- 浙江近郊游催热“假日经济” 消费新场景受年轻人青睐
- 德国民众抗议北约供武激化俄乌冲突
- 国家卫健委答复“全面消灭蚊子”建议:将探索经济适用蚊虫防控技术
- 桂林出台政策打造桂林米粉“桂林经典”品牌 建设米粉产业园
- 前5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人员超17万人次
- 当雷暴天气遇上花粉季
- 上海海关推出创新模式拓宽免税品进口渠道
-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购物中心发生枪击事件 造成多人受伤
- 京都动画纵火案:日本检方要求对被告判处死刑
-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走进电影原型“大功连”所在部队
- 中国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乳制品发起反补贴调查
- 河北邢台“面人宋”:身残志坚 “守”艺人捏出“多彩”人生
- 松绑路边摊还需更精细
- 热门推荐
-
- 潜逃24年的解某萍归案
- 阿塞拜疆总统称与亚美尼亚进入和平谈判积极阶段
- (第七届进博会)官员、专家、业界精英进博会聚焦零碳城市建设
- 美国2023财年财政赤字飙升 政府债务危机雪上加霜
- (走进中国乡村)积石山新农人的“活力密码”
- 以色列再对邻国发动导弹袭击 已致5人伤
- 助力亚冬会及冰雪季出行 亚雪公路改扩建段通车
- 国家铁路局部署开展2024年汛期防洪监督检查
- 桂粤建立水上交通安全信息跨部门通报机制
- 补充鱼油能降血脂?不一定
- 激活“林”经济 江西广昌借“绿”生金走出振兴路
- 报告: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进入多品牌竞争时代
- 江苏常州“对话”德国聚焦新能源共谋发展
- 绿色消费教育正当时:衣着“绿”起来 生活美起来
- 美联储主席:远未达到缓解通胀的目标 将持续加息
- 广州一民校拟7月停办 学生家长措手不及
- 成都自然博物馆开馆试运行
- 【中国焦点面对面】中国增量政策持续扩容,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弹药”?
- 喝下这副“电子中药”,民乐青年也新潮
- 气寒将雪!小雪节气全国初雪地图出炉 看哪里能围炉煮茶夜静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