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罕见要求编制“两年计划” 如何“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中新网3月1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做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科学编制2024年、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并提前谋划2026—2030年住房发展规划。
住建部要求,根据人口变化确定住房需求,根据住房需求科学安排土地供应、引导配置金融资源,实现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结构合理,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治本之策”如何落实?
“要求各地编制两年住房发展规划,这在以前比较少见。而此次提出的‘住房发展五年规划’,则属于一项更聚焦于住房的专门规划,强调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有机衔接,与此前各地发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配套的房地产相关五年规划也有一定的差异。”成都市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冯波表示。
在这次较为特别的部署中,住建部强调,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的重要抓手。
具体而言,住房发展年度计划要明确年度各类住房及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区位,测算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住房发展五年规划”则要求各城市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变化、产业布局、住房供需等方面情况,结合存量住房和存量土地等潜在供应情况提前谋划。
这并不是住建部第一次提及该项机制。2023年11月,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至于构建新发展模式的思路,在体制机制上提到了“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这也被认为是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如今这一机制再次被强调,并通过“抓手”的定位与未来几年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关联起来,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各地将基于此进一步摸清当地住房需求总量和结构、房地产市场短期和中长期供求关系等,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源、土地资源等流向更需要的地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陈文静表示,未来人口规模大且人口持续增加、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城市,将建设更多新房以满足居民住房需求,这些城市也将获得更多土地、金融等资源。
如何“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本次通知中,“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再度引发关注。住建部指出,要实现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结构合理,才能更好地稳定市场。
这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密切相关。
“过去多地供不应求的态势已经得到缓和,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但住房结构性问题仍较为突出,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态势明显。”陈文静表示。
根据中指数据,福州、天津等城市新房可售面积出清周期均超20个月,市场去化压力较大;另有部分城市仍存在库存不足问题,上海、杭州等地新房可售面积出清周期长期低于10个月。
“以原来的供应模式可能很难卖出去,但同时还有大量的需求没有满足,而且新增需求(比如新市民)个性化。”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这样的新形势下,遵循“人、房、地、钱”要素联动尤其重要。
流动的达成要以信心为底座。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这一方面需要随着经济的不断企稳向好,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楼市环境进行长效层面的政策释放,让民众对于楼市长期预期保持稳定,让房子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稳定资产。
预计保障房建设将明显加速
“要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房保障轮候时间等纳入目标管理。”从住建部的这句要求中可以看出,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是除了稳定市场外,当前房地产领域的又一重大任务。
具体而言,住建部强调,各城市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准确研判住房需求,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以政府为主保障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科学编制2024年、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
“政府解决刚需,对应的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让保障性住房成为每一个城市居民首套房的主要选择渠道,改善型住房是商品房供应的主要渠道。”李宇嘉表示,这主要针对当下年轻人和新市民购买力疲弱、传统的商品房供应模式无法匹配需求的情况,纠偏供需错配。
业内预计未来几年保障房建设将明显加速。根据中指监测,目前多地已发布2024年保租房筹集目标,南宁、福州、深圳、广州等城市提出了2024年年度或者首批配售型保障房的计划建设量,深圳、广州、福州计划1万余套。
在更长远的时间轴上,住建部强调,住房发展规划要立足当地实际,明确住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要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住房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科学确定保障性住房发展目标。按照要求,保障性住房要进一步明确供应套数和户型结构。要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房保障轮候时间等纳入目标管理。
李宇嘉认为,这意味着项目层面的以需定建,即首先要摸清楚市场需求的特征,比如区位、户型、配套等,再开始规划供地、建设和销售,这样才能让供出来的房子迎合市场的需求,才能卖得出去,本质上也是供应的精细化、精准化,以达成供需匹配。
陈文静还提到,未来保障房或以筹集为主、新建为辅,以需定建,对于商品房库存大的城市,改建或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或将是重要方式。
“从稳定性来看,短期会有更多政策有效推进。一方面关注民生,‘保交楼’以及降低存量房贷等政策切实落地,旨在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将加大对供需双方的拉动,重点落实‘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一线城市限购加快放松的政策,以解决开发商贷款难、购房者信心提升的问题。”张波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吉皖百亿元级新能源投资项目落户白城大安
- 京津冀生产总值超10万亿元 十年来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 【统战地标 北京】“打卡”长安街民族文化宫,重温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
- 天工开源计划在北京发布 面向具身智能行业开源开放
- 大风天气不断 乌鲁木齐全力保障供电可靠
- 手机租赁违约案件呈递增之势
- 人民来论:假期博物馆热,折射民众丰富精神世界
- 7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13元 上调2个基点
- 日本东京一公寓楼起火 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 中美商务部宣布建立新沟通渠道
- 浙江乡村观察:一席家宴有何“看头”?
- 中国杂技艺术中心结构封顶 扩展“京演院线”影响力
- 广场舞过度扰民或被罚,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来了!
- 全国大部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黄淮以南气温偏低
- 天蓝水碧水鸟翔集 北京多处公园河湖成观鸟打卡地
- 车市半年风云:中国品牌崛起,竞争重塑格局
- 万名长三角及协作区域职工来沪疗休养交流活动启动
- “朋友圈”再扩容 阿联酋首次作为特邀合作伙伴亮相东博会
- 居家生活中的防控细节:科学佩戴口罩 讲究个人卫生
-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矣
- 热门推荐
-
- 柬埔寨中资企业举办开放日活动 展示社会责任品牌魅力
- 可控核聚变能否实现商业化?中核集团最新回应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启动“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
- 中华世纪坛“飘”来改良版漫瀚调
- 最新报告:2022年全球每分钟失去11个足球场大小热带原始森林
- OpenAI前首席执行官及前总裁将加入微软AI团队
- 粤闽桂无人机“飞手”齐聚世界客都梅州“比武”
- 广西新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助力人工繁育产业发展
- 共助金融安全可信 软通动力助力企业金融领域高质量发展
- 黑龙江黑河:市树、市花、市歌和市标等城市标识正式发布
- 广东“南粤森林人家”增至129家 助推森林旅游发展
- 京郊度假酒店“五一”降温
- 印尼雅加达成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 总统考虑迁都
- 湖南会同一片“乌饭”树叶 长出“百万”产业
- 一季度河北“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3倍
- 新疆喀什至世界多地国际货运航线或将开通恢复
- 共建“一带一路”·上海说丨在上海,遇见世界
- 寒潮将影响我国 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将有强降雪
- 国家大剧院踏上音乐剧“赛道”
- 国家邮政局:2024年快递业务量达1745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