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罕见要求编制“两年计划” 如何“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中新网3月1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做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科学编制2024年、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并提前谋划2026—2030年住房发展规划。
住建部要求,根据人口变化确定住房需求,根据住房需求科学安排土地供应、引导配置金融资源,实现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结构合理,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治本之策”如何落实?
“要求各地编制两年住房发展规划,这在以前比较少见。而此次提出的‘住房发展五年规划’,则属于一项更聚焦于住房的专门规划,强调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有机衔接,与此前各地发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配套的房地产相关五年规划也有一定的差异。”成都市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冯波表示。
在这次较为特别的部署中,住建部强调,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的重要抓手。
具体而言,住房发展年度计划要明确年度各类住房及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区位,测算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住房发展五年规划”则要求各城市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变化、产业布局、住房供需等方面情况,结合存量住房和存量土地等潜在供应情况提前谋划。
这并不是住建部第一次提及该项机制。2023年11月,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至于构建新发展模式的思路,在体制机制上提到了“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这也被认为是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如今这一机制再次被强调,并通过“抓手”的定位与未来几年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关联起来,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各地将基于此进一步摸清当地住房需求总量和结构、房地产市场短期和中长期供求关系等,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源、土地资源等流向更需要的地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陈文静表示,未来人口规模大且人口持续增加、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城市,将建设更多新房以满足居民住房需求,这些城市也将获得更多土地、金融等资源。
如何“防止市场大起大落”?
本次通知中,“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再度引发关注。住建部指出,要实现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结构合理,才能更好地稳定市场。
这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密切相关。
“过去多地供不应求的态势已经得到缓和,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但住房结构性问题仍较为突出,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态势明显。”陈文静表示。
根据中指数据,福州、天津等城市新房可售面积出清周期均超20个月,市场去化压力较大;另有部分城市仍存在库存不足问题,上海、杭州等地新房可售面积出清周期长期低于10个月。
“以原来的供应模式可能很难卖出去,但同时还有大量的需求没有满足,而且新增需求(比如新市民)个性化。”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这样的新形势下,遵循“人、房、地、钱”要素联动尤其重要。
流动的达成要以信心为底座。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这一方面需要随着经济的不断企稳向好,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楼市环境进行长效层面的政策释放,让民众对于楼市长期预期保持稳定,让房子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稳定资产。
预计保障房建设将明显加速
“要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房保障轮候时间等纳入目标管理。”从住建部的这句要求中可以看出,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是除了稳定市场外,当前房地产领域的又一重大任务。
具体而言,住建部强调,各城市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准确研判住房需求,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以政府为主保障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科学编制2024年、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
“政府解决刚需,对应的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让保障性住房成为每一个城市居民首套房的主要选择渠道,改善型住房是商品房供应的主要渠道。”李宇嘉表示,这主要针对当下年轻人和新市民购买力疲弱、传统的商品房供应模式无法匹配需求的情况,纠偏供需错配。
业内预计未来几年保障房建设将明显加速。根据中指监测,目前多地已发布2024年保租房筹集目标,南宁、福州、深圳、广州等城市提出了2024年年度或者首批配售型保障房的计划建设量,深圳、广州、福州计划1万余套。
在更长远的时间轴上,住建部强调,住房发展规划要立足当地实际,明确住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要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住房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科学确定保障性住房发展目标。按照要求,保障性住房要进一步明确供应套数和户型结构。要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房保障轮候时间等纳入目标管理。
李宇嘉认为,这意味着项目层面的以需定建,即首先要摸清楚市场需求的特征,比如区位、户型、配套等,再开始规划供地、建设和销售,这样才能让供出来的房子迎合市场的需求,才能卖得出去,本质上也是供应的精细化、精准化,以达成供需匹配。
陈文静还提到,未来保障房或以筹集为主、新建为辅,以需定建,对于商品房库存大的城市,改建或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或将是重要方式。
“从稳定性来看,短期会有更多政策有效推进。一方面关注民生,‘保交楼’以及降低存量房贷等政策切实落地,旨在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将加大对供需双方的拉动,重点落实‘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一线城市限购加快放松的政策,以解决开发商贷款难、购房者信心提升的问题。”张波说。(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重庆万州打造对外通道新格局 力争五年后进出口总额达400亿元
- (第七届进博会)进博会吸引全球目光 共同孵化更多创新可能性
- 德勤中国高管:中国企业发展AI具有独特优势
- 医联体医护协作紧急救治 山西65岁农民断腕“重生”
- 阿富汗6.9级地震已致该国4人死亡 75人受伤
- 北大红楼重温“觉醒年代” 玉树研学营感悟“新青年”
- 大美中国色,绽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 中国气象局发文 规范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气象设施命名更名管理
- 抖音发布第二季度安全透明度报告 处置伪公益账号9000个
- 北京8日发布雷电蓝色预警 晚高峰交通压力较大
- 法国国民议会激辩退休制度改革法律草案 工会称将继续罢工示威
- 广东重启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龙凤》齐鸣动燕园,“评梅”北大再“尚香”——北京京剧院程派名家郭玮国粹经典北京大学演出纪实
- 山西提高用地报批效率 加快重大建设项目落地
- 批发量创历史新高 车市还要“卷”向哪
- 山东省发挥财政职能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北京今日“晴”歌继续高唱 明日傍晚到夜间或有雷雨光顾
- 黄河源头青海玛多突降暴雨 降水量破有记录以来日极值
- (新春走基层)浙江东阳:高21米巍山大龙身亮相
- “岭南笑星”黄俊英经典作品展演暨传承之夜上演
- 热门推荐
-
- 长沙深化校地生态及人才合作 助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
- 中国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 “你好中国!”2023黄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举行美国专场活动
- 新一代机器人闪亮登场
- (国际观察)自民党众院选举惨败,石破政权还能走多远?
- 俄侦查委员会:俄音乐厅袭击事件已致至少60人死亡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告别“爽剧”模式,微短剧还能“勾”住人吗?
- 中非大河文明的双向奔赴 长江与尼罗河汇水仪式在重庆涪陵举行
- (新春走基层)盐城亭湖:“三边服务”绘出家门口幸福养老图景
- 官方:有序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业务与个人养老金衔接
- “隔顿”“隔夜”仍可能被查出酒驾!关于酒驾你应该了解的都在这
- 2023外交官与民营企业家交流活动在沪举办 共议“一带一路”合作新愿景
- 山西累计培育35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 解锁未来增长新前沿 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今天开幕
- 连续第三年!意大利国家级电视台将直播总台龙年春晚
- 海南文昌鸡年出栏量超1亿只 产业链雏形初显
- 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开幕 业界热议理性竞争
- 美国1月失业率降至3.4%
- 陆地建起“海洋牧场” 看液化天然气站如何“养”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