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产总值超10万亿元 十年来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18日从北京市统计局获悉,10年来,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为10.4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9倍;三地分别为43760.7亿元、16737.3亿元和43944.1亿元,是2013年的2.1倍、1.7倍和1.8倍。
北京市统计局表示,该局将陆续推出《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系列报告》。根据当天发布的首篇报告,10年来,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3年的4.6∶27.7∶67.7,第三产业比重提高9.6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三产占比保持在八成以上,天津占比超六成,河北突破五成且提升最快,三地三产比重较2013年分别提高5.3个、8.6个和11.4个百分点。
新兴经济快速发展。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从2015年的8719.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8766.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9%,提高7.7个百分点;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7%,较2014年提高1.4个百分点;河北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4%,比2013年提高9.6个百分点。三地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较2019年三地均增长20%以上。
一核两翼格局日渐清晰
报告显示,现代化首都圈推进建设一核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成绩显现。北京坚持减量发展,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心城区累计拆除违法建设超8千万平方米,腾退土地6千余公顷,市属高校、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在中心城区以外布局新校区、新院区。两翼齐飞,建设与承接同步推进。
北京城市副中心蓬勃发展。2023年,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3.6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2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千亿量级,节点工程有序建设,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加快施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及三大建筑建成亮相。有序承接疏解资源,2023年国投云网、中建新科等17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累计落户93家;新引入市级国企及下属企业6家,累计61家。
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成效显著,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环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水系构成的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形成。全力推进雄安国贸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从新区设立至2023年底,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70亿元,累计开发面积184平方公里,4017栋楼宇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4370万平方米,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央企累计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首批疏解的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加快建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加速推进。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进建设
报告指出,京津冀地区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以下简称首都圈)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首都功能,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首都圈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三个圈层构成。其中,“通勤圈”指环京交界地区,提升同城化效应,与北京的东部、南部等地区融合发展;“功能圈”主要指北京与天津和河北雄安新区,通过功能互补,加强联动发展,共同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产业圈”是指发挥好京津冀节点城市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共同做大产业增量。
2023年上半年,首都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万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的近四成,通勤圈、功能圈和产业圈占首都圈的比重分别为10%、37.9%和52.1%。首都圈产业结构为4.7∶38.0∶57.3,通勤圈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达68.8%,产业圈第二产业占有较高比重,为43.1%。(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河南平顶山:就鲁山县牛郎织女爱情主题雕塑一事,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 “2024年广州文化企业30强”榜单出炉
- 台风“格美”预计31日移入吉林 当地降水叠加影响大
- 中新教育 | 筑牢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江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 “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在京启动
- 潍烟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串起山东半岛北部海岸线
- BBC炒作涉疆“强迫劳动” 中国驻英使馆:恶意诽谤
- 辽宁大连迎暑期出入境客流高峰 市级博物馆取消个人预约参观制度
- 江苏无锡出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新政 最高奖励达2亿元
- 深山中什么样?擅自进山有多危险?有关哀牢山的疑问这篇都回答了
- 拜登退选,奥巴马、克林顿、泽连斯基等发声
- 欧盟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继续放缓 下调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
- 直播带货不能少了敬畏之心
- 西藏林芝察隅县森林消防中队开展灭火拉动演练 检验实战能力
- 加拿大“超级猪”泛滥 可能“入侵”美国
- “五一”前夕:南京宪法公园邀请了一批特别的客人
- 汽车金融公司新规有哪些利好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咋来的?
- 山东启动百项文旅活动 烘热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高寒高铁“公交化” 让游客过足“冬味”瘾
- 热门推荐
-
- 晒被子也有“正确姿势”:不能晒太久 晒完不要拍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建设试点
- 桂林零碳绿电联盟成立 产学研用协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 “边玩边学”成假期亲子游新常态
- 国际识局:又一国与厄瓜多尔断交!拉美政治格局会否生变?
- 科研人员从土沉香花中发现抗癌活性分子
- 以个案问题带动王府历史文化研究 文博、清史界学者聚恭王府交流最新成果
- 尼日利亚小伙在中国:乒乓社交开启求学故事
- 伊拉克两车相撞致9死33伤
- (新春见闻)福建泉州时隔20年重启民俗踩街 线下参与人数逾30万
- 双汇发展与淘天集团预制菜年度生意计划启动 主推“八大名菜+豫菜”
- 国家统计局:7月份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 2023年燕之屋·全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北京站圆满举办
- 福建宁德力促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
- 叶铭汉院士庆“百岁华诞” 捐赠300万元奖励青年科研人员
- 外汇局:2月外汇市场运行稳中向好 跨境资金流动更趋稳定
- 首体将以体育公园形式于8月开放
- 长沙以城市烟火气燃点文旅“新动能”
- 哈尔滨中央大街飘过优美诗句展现冰城式浪漫
- 2024年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开幕 中外优质农产品悉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