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地标 北京】“打卡”长安街民族文化宫,重温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
西长安街北侧的一幢宏伟建筑,飞檐、宝顶冠以孔雀蓝琉璃瓦,正门用彩色晶体玻璃和鎏金串枝莲花装点而成,隔扇上嵌着“团结”、“进步”四个大字——骤雪初霁,湛蓝天空映照下的民族文化宫碧瓦银墙,更显大气、恢宏。民族文化宫是由毛主席提议修建,周总理亲自选址并审定设计方案,于1959年10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发展、繁荣的象征。
民族文化宫即将落成之际,郭沫若先生曾题词:“中华自古多弟兄,屹立崔嵬民族宫。团结一心期进步,经营不日庆成功。传奇丰富多文采,创业辛勤冀大同。碧瓦银墙风格美,长安街上万灯红。”时人誉为“共和国第一宫”。
这座恢宏宫殿究竟有何故事?跟随“统战新语”走进其中,“沉浸式”感受瑰丽的民族文化吧!
走进民族文化宫大厅,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方墙面各装饰着一面巨型汉白玉浮雕,雕塑内容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大地各民族共同建设国家的场景,主题鲜明且富巧思。
包括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民族画院、文化交流中心等15个内设机构的民族文化宫不仅开展种类丰富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等,还珍藏有珍贵文物近5万件、古籍20余万册(其中92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他图书40余万册、书画艺术作品4000多幅,可谓一座“民族文化宫殿”。
一部部文物古籍,背后是一段段精彩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建筑主楼一层,由国家民委主办、2023年8月开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正为公众献上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盛宴。该展览也是“打卡”民族文化宫不可错过的精彩点位。
展览分为“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单元,展出的1500余件文物古籍是从国家民委系统馆藏的15万余件文物和51万多册古籍中,精心遴选而出。
步入第一单元“大一统”展厅,映入眼帘的顶上古代天文图蕴含《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思想,表达了中华先民“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地面上“流淌”着的文明之河,寓意《易经》之所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象征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一部清代的彝文古籍《西南彝志》之孤本陈列展柜中。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洪武皇帝说,这君长是真正的忠臣,给予功名,赐给印章。”君长,指的是贵州彝人女首领奢香,她在位期间,开驿道、平靖边乱,为密切西南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作出贡献,后被明太祖朱元璋追封为“大明顺德夫人”。这部古籍,见证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的认同与拥护。
展厅右侧的展柜里的藏文和蒙古文互译的大藏经《甘珠尔》,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经书刻于清康熙年间,为皇家官刻本,藏文版上有康熙皇帝亲自所撰写的序,蒙古文版则是在藏文版基础上翻译而来,据介绍,全世界仅存8部。
除了琳琅满目的展品,该展厅后方的一整面花瓣古籍墙别具巧思,以花瓣为造型,取“瓣瓣不同、瓣瓣同心”之意。每个花瓣中都珍藏有中华文化典籍,按下花瓣,一个个装着不同古籍复制品的小书盒便会缓缓移出。公众可在展览的互动过程中了解古籍保护及其记载的历史故事。
刚走进第二单元“大交融”展厅,便被上方的纱幔吸引目光。纱幔上呈现一幅西域交通图,描绘出千年丝路的繁华景象。目光转至脚下的屏幕,西北的河西走廊,西南的藏彝走廊、唐蕃和茶马古道以及南方的南岭走廊和东北的辽西走廊等一一呈现。这些走廊古道既是各民族迁徙商贸之路,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路。
铜鼓是该展厅的重点展品。国家民委系统藏有铜鼓50余面,该展览就展出了30余面。铜鼓是古代南方民族创造的极富特色的礼器、重器和乐器,象征权力、财富,常用于祭祀、战争、娱乐等,学界则有“北鼎南鼓”之誉。不同地区的铜鼓原材料和铸造工艺均有交流,直至今日,南方许多民族仍在使用铜鼓,千年鼓声回响不绝。
第三单元“大团结”展厅中心区域以红旗为主造型,正中的四个数字分别代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2012年进入新时代,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红旗主造型的两侧,摆满了各民族的传统乐器,寓意万方乐奏、团结奋斗、同心圆梦的时代强音。其中两件珍贵文物收获颇多关注——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携带的一把琴和一面长鼓。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成为流芳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中的一段佳话。两件乐器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保存良好,难得一见。
实际上,民族文化宫带给观众的惊喜还远不止这些。
建成至今,这座“民族之家”已先后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累计2万余场,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展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
若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就来民族文化宫“打卡”吧!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安提瓜和巴布达籍的应税船舶适用船舶吨税优惠税率明确
- 阿富汗首都发生爆炸致7人丧生
- 广州公积金贷款新政:首套房最低两成首付款
- 尼泊尔成立高级别委员会 旨在改善其航空安全问题
- 行李箱中装“异宠” 北京大兴机场海关查获5只活体动物
- 和田精彩亮相央视春节特别节目《2024东西南北贺新春》
- (经济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明年楼市调控三大信号
-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已上报50项经验案例
- 南航集团今年暑运期间运送旅客超2950万人次
- 过境免签政策扩大 外国人入境游多了哪些新选择?
- “震撼世界的较量——抗美援朝战争主题展”天津开展
- 专家:杭锦旗作为朔方郡所在地具有重要文化价值
- 重庆一季度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 囤的中药过期了还能吃吗?
- 新疆阿克苏市逾13万亩苹果成熟上市
- 避讳字能否为《兰亭序》真伪添一别证
- 不满涉哈里斯采访内容 特朗普起诉美媒要求赔偿100亿美元
- 商务部等5部门出台《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 重走“海丝”路 世界最大仿古福船“福宁”号抵达新加坡
- 取快递玩出新花样 消费者:刷脸镜头高够不着
- 热门推荐
-
- 2023国际环卫展在天津开幕 200余种新近研发设备亮相
- 青海海南州布产业新局:从依靠传统畜牧业到清洁能源“当家”
- 航空轮胎跑出中国“加速度” 仿生合成橡胶是如何炼成的?
- 喷涂涂层可保护表面免受病毒侵害 能替代消毒剂阻止新冠病毒传播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雅典卫城修复委员会主任亮相良渚 揭秘卫城古迹修复故事
- 一宗牵动全球神经的大英博物馆失窃丑闻
- 四川壤塘23名藏族青年角逐最美“摩萨·婆萨” 为家乡代言
-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提醒:登革热高发季临近,注意防范!
- 阿塞拜疆国防部:将对亚美尼亚的挑衅行为采取应对措施
- 耕耘二十载 厦大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人才高地
-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抢抓未来产业新机遇
- 中新健康丨对话谭秦东:“人生八苦,我就差最后一劫了!”
- 池黄高铁九华山站房主体结构封顶
- 俄外交部:将对欧盟制裁俄记者作出回应
- 安徽肥东通报网传一公司从事代孕: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 人形机器人走向何方
- 恶意侵权、严重侵权?惩治到底!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安徽六安:农文旅融合添动能 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美国又发枪案悲剧 凶手作案后重返现场枪杀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