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导演贾玲携新片登陆洛杉矶 观众反响“热辣滚烫”
中新社洛杉矶3月21日电 (记者 张朔)中国电影导演贾玲20日在美国洛杉矶谈电影、聊人生,现场气氛“热辣滚烫”。
当地时间20日下午,贾玲最新力作《热辣滚烫》(Yolo)放映交流活动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郡卡尔弗城举行。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文化参赞王太钰、文化领事柴赟以及索尼国际影片发行公司国际发行总裁史蒂文·欧戴尔等中美各界人士出席。
在电影放映过程中,观众席多次响起掌声。在观影后的问答环节,亦掌声和笑声迭起。
当地时间3月20日下午,中国电影导演贾玲最新力作《热辣滚烫》(Yolo)放映交流活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郡卡尔弗城举行。 中新社记者 张朔 摄
当有观众问及“为什么你的电影都是自导自演”时,贾玲幽默回应:“我是真的很想找别人来演。但是演这部片子要先增肥40斤,再减重100斤,还要练出腱子肉。这种情况,我就不太想‘折磨’其他演员了。”而在回答观众有关“在电影行业打拼最大的靠山是什么”时,贾玲不假思索地说:“是观众。我最想感恩和报答的就是观众。”
史蒂文·欧戴尔在放映交流活动上致辞时表示,《热辣滚烫》是一部很特别的影片,索尼非常荣幸把这部电影向美国、澳大利亚等全球市场发行。一位年长的美国观众说,感谢贾玲拍了一部如此激励人心的电影,“《热辣滚烫》体现出的特质和感染力可以跨越任何国家和任何语言”。
贾玲当天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此次赴美是应索尼方面邀请,除了参加《热辣滚烫》放映交流,更主要的工作是关于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目前,《你好,李焕英》英文改编剧本的第一版已经完成。贾玲说,“我很期待看到这个剧本,因为,有我妈妈的名字。”(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温岭:各民族同胞制麦饼筒迎立夏 饮食文化促交融
- 于适:演员行业不是选美大赛 演技比颜值重要
- 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已突破80万标箱
- 让更多大模型新应用长在开源操作系统上,龙蜥社区加速AI融合发展
- 湖南怀化2025年首趟东盟班列顺利发运 去年发运量达1009列
- 在5月中国经济成绩单里,看向上的力量!
- 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 俄罗斯百余名客商云集“天下裘都”河北大营观展采购
- 【3.15特别策划】“我妈被狗血短剧套路,已花了数万元”
- 中国首个海区渔船推荐航路公布实施 推进“商渔共治”
-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突出“科技办会” 推出多款机器人应用
- 甘肃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在兰“招亲”
- 从277亿元到47万亿元——国内消费市场繁荣壮大
-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信心是关键词!
- 三中全会定调房地产
- 暴雨袭击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致21人死亡
- 警方提醒假期外出 免费WiFi别乱“蹭”
- 2024年1-10月全国吸收外资6932.1亿元人民币
- 出境跟团游最早2月6日出团 3月开始出境跟团产品将增加
- 中国将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
- 热门推荐
-
- 国寿寿险:让农牧民医保报销“多快省”
- 美英澳核潜艇合作引发多方担忧
- 找“有硬关系的律师”帮追债却被骗
- “活血化瘀”真的能治愈心脑血管病吗?
- “朋友圈”越来越大 国际人士表示服贸会是推动交流合作的大平台
- 中新人物|陈丽君:戏曲演员 哪有学成这一说?
- 四川推出15条举措强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外籍科技人才服务
- 外媒:乌称俄袭击该国北部能源基础设施 导致多地断电
- (聚焦中非合作)中非企业家找到新商机
- “五一”假期迎返程高峰 北京警方护航出行平安
- 韩国土部确认失事客机遭遇鸟击:清理发动机泥土过程中发现羽毛
- 美联储主席暗示11月可能再次暂停加息
- 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强驱动力——访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
- 天津13个重点景区门票降价
- 演讲现场爆炸事件后,日本首相将继续演讲
- 武汉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今年出入境旅客突破200万人次
- 打磨六七年 小说《天圣令》讲了什么故事?
- 工信部: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30%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从“粘膏染”到“马尾绣” 贵州黔南民族技艺何以“出山”又“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