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77亿元到47万亿元——国内消费市场繁荣壮大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票证供应、消费品调拨分配,到改革开放后商品供应逐步充裕,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我国消费领域在过去75年间实现历史性跨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277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7万亿元,消费市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供给完善,流通体系质量效率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强。
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居民消费以满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为主。75年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转变,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由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为消费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自2018年跃升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2年的27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1559亿元,之后连续攀升,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万亿元,1953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11%。
随着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比重逐步降低,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较快增长。2023年末,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49.7辆,是2013年的2.9倍;当年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超过4.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约为10%。
不断完善的市场供给激发居民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以化妆品、通信器材、体育娱乐用品为代表的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2023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类值中,化妆品类、通信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为4142亿元、6814亿元和1186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26.9倍、93.6倍和21.1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商品成为消费新时尚。
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转变,服务消费需求不断释放。1998年至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5.1%、11.4%和10.3%,增速高于消费支出总体水平。
商贸流通效率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副产品以统购统销为主,消费品实行调拨分配,市场供给处于紧张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商品供应丰富充裕,较好地满足了居民多样的消费需求。如今,我国消费市场供给丰富多样,市场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商贸流通效率不断提升。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23年,我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消费品总量已近2亿种。随着居民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服务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市场供给不断扩大。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法人单位数分别超过470万家、90万家和30万家。
75年来,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商贸流通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2023年末,我国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超过1000万个,约为1952年的77倍,1953年至2023年年均增速超过6%。连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全国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29.7万个,是2012年的1.5倍;实现商品销售额3.9万亿元。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突飞猛进,助力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消费业态快速发展,网络购物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点。在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的同时,连锁化经营、商品交易市场等传统经营模式保持平稳发展,多层次流通网络体系构建日趋完善。
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商贸流通领域变革提供了技术保障。2023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开展互联网业务的超过6万家,占限上企业的比重为13.2%,比2012年提高7.3个百分点。
区域联动均衡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的东部率先发展,再到上世纪90年代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领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消费市场发展平衡性不断提升。
随着城镇化逐步推进,城镇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状况极大改善,乡村消费市场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带动消费市场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2023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3.8万亿元、11.5万亿元、9.8万亿元和2万亿元。从各区域占比情况看,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后发优势明显,消费品市场呈现总体均衡发展的态势。
进入新时代,除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的2020年和2022年外,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50%;特别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
75年来,我国消费领域发生历史性巨变,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消费将继续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经济日报 记者 冯其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以国际化为引领 重庆武隆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 话剧版《人世间》第60场中国巡演落地哈尔滨
- 澳大利亚达尔文举办首届国际龙舟节
- 央媒数藏平台添新成员 今日16点可免费领取《中国精神》数字藏品
- 铁路等部门守护春运平安有序出行
- 一字奖十万 第二批征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公示
- 五台山下“泥人王”:根在乡土 泥造万象
- (新春走基层)养老服务业迎新春热潮 青年守护“银发族”家味年味
- 口碑下坠的悬浮剧,为何还能不断“上新”?
- 西藏开展2023年病理技术及免疫组化培训班
- 火车拉来鹰潭城
- 河南省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 宠物陪伴“走”出家,“带毛孩子看电影”很火爆
- 潍坊倾力构建全球贸易大平台 抢滩外贸“新蓝海”
- “羊”名远扬:2024山西·怀仁羔羊肉交易大会开幕
- 傅聪在安理会发言: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 中国银行董事长:全球经济三大不确定性突出 金融业需加强合作
- 浙江单日44地最高温突破40℃
- 贵州43名“订单班”学生:感恩台胞“董妈妈”
- 马来西亚扫毒特别行动 三天扣押4700余人
- 热门推荐
-
- 美国务卿布林肯将访问以色列、约旦
- 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夏锐:用舞蹈语言演绎中国文化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推进农业“机器换人” 江西南昌万亩智慧农场早稻开镰收割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中非合作助力非洲现代化建设
- 强化系统思维 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 高考生网上晒未打码准考证,警方:存在电诈隐患
- 消博会探馆:AI“飞入寻常百姓家”
- (新春走基层)小村里搞起了“鱼王”争霸赛
- 从冷链到常温物品,一图了解新冠病毒“物传人”
- 广州出台传统风貌建筑维护修缮补助办法
- 广东韶关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第29届义博会首设“浙江精品”展区 激发产业提质增效
- 国家邮政局: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揽投快递包裹超51.47亿件
- 中国A股贵金属板块周一涨幅居前
- 新疆何以建成全国单体种植面积最大油莎豆示范基地?
- 泰国赴浙江宁波推介商务投资
- “爆改”换装的网红菜市场如何实现“长红”?
- 中华艺术宫举办新展“发现贺慕群”
- 仅剩一天!申城高温热浪进入尾声
- “秋老虎”凶猛 三伏天结束以来浙江为历史同期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