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特别策划】“我妈被狗血短剧套路,已花了数万元”
中新网3月15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相爱的两人刚克服误会走到一起,财阀未婚妻就开始登场。男主对未婚妻撂下狠话,家族企业却突然遭遇危机,急需未婚妻帮助。女主知道后决意分手,男主伤心欲绝,四处打探女主消息,等找到女主后,女主身边多了个孩子……”
15秒一个小反转,30秒一个大推进,最后的10秒留一个悬念,短剧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刺激着中老年人的“多巴胺”。
而当“正妻要扇‘小三’巴掌”时,一个收费窗口弹出,很多人会毫不犹豫付上几元钱甚至几十元解锁剧情。待一步步深陷后,已是几千上万的支出,只留下无数被“收割”的中老年人以及难以退款的困境。
沉迷短剧几个月,一看花费数万元
西西(化名)发现母亲沉迷于网络短剧,是在去年6月份。当时回老家帮母亲设置手机时,她注意到,微信里有很多笔短视频小程序支付账单。
西西详细浏览了这些账单,“金额大部分在9.9元、19.9元、39.9元不等,有少数几笔是129元的,每个月合计有6000元左右的花费,几个月下来金额已达数万元。”
由于平时在成都上班,她此前并未留意到,母亲已沉迷短剧良久。
“我有婚约不方便……”“小妻生气孕吐,他慌……”“你俩在车里干什么……”在西西提供的微信截图里,一个个短剧交流群里,正推送着多个短剧小程序,上面充斥着各种狗血、爽文、套路化的内容。
意识到母亲可能被骗后,西西果断关闭了其微信和支付宝付款渠道。“需要用钱的时候,我来支付,只能以这种方式约束父母了。”
在沉迷短剧、日夜追更的中老年群体里,西西母亲的经历并非个例。
“XX看剧扣费2元、9.9元,XX剧场1.9元、9.9元、9.9元、6.9元,XX剧场2元、6.9元、9.9元、2元……”翻看着父亲的手机,玫玫(化名)的心不由地一惊,仅一天时间,父亲就在短剧小程序上花费了几十元。
“每集都要钱,他也不太懂,就一直付款,累计金额越来越高,他才想起来问我,但这离他开始付费已过去两三个月了。”父亲的行为让玫玫颇为无奈。
比爱优腾还贵,短剧付费陷阱丛生
一个个短剧推荐页面,点开却是一个付费项接着一个付费项。中新财经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中老年人为短剧“挥金如土”的背后,藏着“隐秘的角落”。
“小程序短剧一般先在视频平台推广、引流,然后跳转到小程序,再吸引你付费观看。”按照西西的介绍,近日,记者通过视频平台随机点击观看了十余部短剧。
套路大同小异,一般是前面几集或十几集免费观看,到了一定章节就开始付费解锁。在付费模式上,则需要充值换取相应的“看点”、“金豆”、“金币”、“K币”等“虚拟货币”。
虽然每集只有几分钟,但这种主打甜宠、逆袭、复仇等类型的短剧,收费颇为不菲。其充值会分为多个档位,不同的档位收费几元至一百多元不等,来换取数量不等的“虚拟货币”。
一些中老年人看到只需要几元就能解锁剧集,便果断充值,但一部100集的短剧算下来,收费可能高达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部分短剧小程序还会提供月度、季度以及年度会员。记者注意到,多个短剧小程序年度会员标价199元,有的高达365元,超过爱奇艺、优酷、腾讯等长视频平台的年度会员价格。
虽然收费高昂,但小程序里提供的短剧资源却较为匮乏。有消费者表示,“小程序宣称各大热播短剧都可观看,但充值了大量‘虚拟货币’或年度会员后,却面临看完一部,少有剧可看的尴尬境地。”
诱导消费、收费不合理还只是“冰山一角”。
“据父亲讲,他在刷视频时付了一分钱,便默认开通了自动续费,累计花费600多元时才察觉到不对。”林林(化名)向记者表示,这种情况老人很难发现,也不会自己取消。
在黑猫投诉上,类似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另外,短剧小程序“自动扣款”、“乱收费”、“恶意欺诈”等情况亦常被投诉。
记者体验时也注意到,不少短剧小程序的付款页面“陷阱丛生”,不仅穿插着福利充值广告,且缺少充值说明、使用规则、用户须知等。如果你开通了免密支付、刷脸支付,一个手滑便直接支付且无法退款。部分平台付款页面不可截屏,亦让人难以留证。
很多人在小程序上充值后还面临着剧集变短、无法观看、二次付费等问题。“母亲充值了年会员后,部分剧又要单独付费,且由于短剧小程序很多,很多付费过的剧找不到入口,就只能再付费看新的。”西西说道。
糊里糊涂付费,是否涉及侵权?
短剧平台用快节奏的剧情“请君入瓮”,又通过设置重重圈套,掏空一个个中老年人的“钱包”,这种运营模式是否合理?
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闫兵认为,经营平台的收费规则应当公示得清清楚楚,消费者付费也应当明明白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了消费者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他表示,具体到短剧平台,需要以显著的方式明示价格及收费规则,对于类似自动续费或自动解锁等功能,则更需要以醒目的方式提示消费者,并给予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接受相关服务的空间。显著提示的标准应当满足绝大多数人能够注意到。
记者注意到,在“自动续费”问题上,2023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中就已经明确,采取自动续订、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在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5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服务期间提供便捷的随时退订方式和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取消途径。
“如果经营平台未能做到上述标准,则涉嫌违法违规。若短剧平台构成违法,则消费者有权要求其退还多支付的费用。”闫兵强调。
商家“换马甲”、下架视频 消费者遭遇退款难
即使有权退款,在现实中消费者也常会遭遇申诉手续繁琐、能追回的金额寥寥无几的尴尬境地。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与客服沟通退款时,要不找不到人,要不对方以各种理由不愿意退。还有商家“换了马甲”或下架视频,导致维权困难。
西西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按照付款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并下载12315APP,填写相关信息后,与客服沟通。一番操作下来,她表示,虽然退回了不少钱,但也有客服以自己正规或已经消费为由,不愿意退款。
想要守护住“钱包”,仅靠消费者自身的力量并不够。面对短剧套路消费,闫兵建议,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监管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监管机构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可以对其进行处罚并责令其退还非法所得。
风口之处,泥沙俱下。中老年人作为弱势消费者,如何让他们不被“收割”,或还需监管的加码。
记者注意到,自2022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2022年11月下旬开始,国家广电总局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组织开展“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2023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又宣布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
如今短剧行业正撬动着上亿的财富“蛋糕”,但一个个“造富神话”背后,不该通过“套路”让消费者买单。(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宣介交流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
- 茶卡盐湖向“大茶卡”旅游综合体迈进
- 险资举牌升温折射三大积极信号
- 外媒:以色列军方呼吁拉法东部民众撤离
- 安徽农大教授用心当好梨产业的守护人
- 1420万元教育物资助力云南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 利用“AI换脸”能盗刷医保卡?对外提供人脸照片需谨慎
- (新春走基层)襄阳援藏工作队:用心触摸琼结高质量发展脉搏
- 闪闪发光的普通人 春晚等到了你
- (申城风景线)在中西合璧的“百年雕花楼”品鉴千年不坏的缂丝艺术品
- 二手买卖该如何防范交易风险
- 进博会的“赶考人”:宝洁高管谈如何帮助中国人养成一口好牙丨世界观
- 数百人死伤!中东局势持续紧张,多国发声!
- 中国规定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单户贷款余额上限
- “五一”期间北京共接待游客1696.6万人次
- 2024年4月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调整
- 澳大利亚悉尼东区发生持刀行凶事件 致7死7伤
- 暑期铁路杭州站发客人次预计超2000万
- 香港“Z世代”壮乡行:品文化交好友
- 7000余人同登武汉木兰山 领略黄陂山水秋韵
- 热门推荐
-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电视剧片单发布
- 银川市场监管部门发布野生蘑菇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 厦门朝宗宫“拜斗”信俗传香马来西亚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4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叙利亚军方:反对派武装已进入叙中部哈马市
- 苏州2500多年建城史有了考古实证
- 市场监管总局提醒消费者购买适度包装保健食品
- 地衣研究“拓荒者”:39年为新疆地衣“编家谱”
- 开年十余家上市银行高管密集变阵
- 农家房前屋后空闲?甘肃漳县掘方寸之地“藏真金”
- 外媒:一架美军无人机在伊拉克被击落
- 滴滴在多地举办“司机日”活动 全新等级权益回馈好司机
- PS不雅照投递敲诈勒索信件 一“业余侦探”团伙被打掉
- 大型新编粤剧《郑成功》在广州公演
- 14个国家和地区政要齐聚湖南株洲 寻觅轨道交通合作商机
- 跨境电商为平潭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 2024年服贸会在北京开幕 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 “中国最强县”昆山2023年外贸进出口突破7000亿元
- 暴雪、大雾、大风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三预警
- 预售已开启!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再释预告 心怀天下方为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