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次元壁,“戏中戏”如何诠释传统文化?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上官云)最近一段时间,诠释“非遗”文化的剧集《正好遇见你》贡献了不少话题:编导鱼在藻加入了顾时雍打造的一档大型文化类节目《传承》,在众人努力下,《传承》成为一档现象级的文化节目,鱼在藻也逐步成长。
古灵精怪的鱼在藻、搞笑又接地气的顾时雍,巧妙的“戏中戏”结构,令人惊叹的“非遗”技艺……从人物到内容,这部剧圈了不少粉。近日,中新网记者采访了鱼在藻的扮演者演员张楠,顾时雍的扮演者演员郑凯,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受。
在他们看来,“演技”对演员来说最重要,也是演员诠释角色能力的体现。
“不悬浮”的顾时雍和成长的鱼在藻
整部剧中,鱼在藻和顾时雍是两个关键人物。前者古灵精怪,后者有时会略带喜感。
张楠表示,鱼在藻头脑中的灵感永远不会枯竭,古灵精怪又天马行空,有时会显得有点跳脱,“但她本性善良,在朋友的帮助下学着关心别人,大家也能看到她的成长和变化。”
这种成长和《传承》的发展并行,主创们在剧中会解锁形形色色的文物,也会邂逅文物背后的人与故事。鱼在藻的一切行为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即做好《传承》这档节目。
起初,她更多地想着如何做出好的策划。有时做法太直接,会冒犯被拍摄的传承人。慢慢地,她体会到“比文物更打动人的是人心”,努力去理解别人,拍摄更有温度的节目。
相较而言,顾时雍的人设多少带点“霸总”气质,但又比较接地气。对郑凯来说,表演时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这个人物真实生动,而非悬浮。
“顾时雍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人,而是会亲身去参与每一次拍摄、了解每一个故事。看着有点凶,但其实嘴硬心软、有情有义。”郑凯说。
有趣的是,剧中有一场戏,鱼在藻玩“抓娃娃”游戏,顾时雍在旁边捡,顺手把娃娃分给了周边的人。郑凯说,不知情的路人看到后,“误入了拍戏的镜头问我要娃娃,还挺有意思的。”
“戏中戏”如何展现传统文化?
就故事而言,《正好遇见你》采取了“戏中戏”的结构。张楠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在有限的剧情中体验多种多样的角色。
《传承》摄制组的片场日常,也是《正好遇见你》全剧展示的内容之一。比如看剧本、弄头发、补妆、走戏、导演喊“卡”,“这就是我们剧组每天真实发生的事情。”
“剧中只来得及展现人物一生中很短的某个篇幅,但演员也得用认真的态度做好功课,尽量让观众朋友们在短短一两集里就能共情属于人物的离合悲欢。”张楠说。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叙事方式,也给郑凯带来了很新鲜的体验。《正好遇见你》虽然是现代职场剧,但把“非遗”巧妙融入节目中的故事,展现了传统文化和当代年轻人的思维碰撞。
为了加深印象,主创们专程到“非遗”传承人所在地拜访、学习。张楠曾在现场看到缂丝技艺传承人演示通经断纬的手艺,切实领略了什么叫“一寸缂丝一寸金”。
“肉眼看上去只有五六种颜色的一小块样品,其实上面有二十多种颜色,深浅颜色的变化特别复杂,这需要传承人老师们经年累月的练习和积累,才能做到。”她说。
让郑凯印象深刻的非遗技艺是“木板水印”。“这是一门专门复制国画的技艺,很多肉眼可见的细腻之处,都是通过版与版的叠加印制出来的,非常需要耐心,也很磨炼心性。”
“演技即正义”
对张楠和郑凯而言,参演《正好遇见你》也是一次有新鲜感的尝试。
“我是一个比较信奉真听、真看、真感受的人,必须要真的相信人物动机以及所处的情境,才能发自内心地演绎角色。”张楠解释道。
她本人和鱼在藻的性格相差很大,演起来就比较有难度,“读剧本时,我花了大量时间来理解鱼在藻,设身处地从她的角度想问题,表演时一些反应就可以自然而然给出了。”
对演员来说,颜值与演技哪个更重要?张楠心中的排序是演技、天赋、颜值,“首先对于演员来说,一定是‘演技即正义’。观众对演员最大的评判标准就是你的角色和表演能不能说服他。天赋和颜值当然也重要,但可能只是附加项。”
“我相信,演技是能一步步提高的,生活阅历越丰富、所感所想越多,你的表演也会更真实,更有内容。我不确定我的天赋到底有多少,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我的努力会在某一天生效。”
郑凯也认为,对演员而言,演技最重要,“演技是演员诠释角色能力的体现。如果没有演技,无法真正将角色演活,那即便有再优秀的外表、天赋,也难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
“观众也一定更喜欢有血有肉的剧情表演,而不单单只是欣赏演员好看的皮囊。以角色出发表演,才会呈现出演员更多的可塑性,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希望自己做到的。”他说。(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杭州机场迎来春运客流最高峰 单日旅客量连续创新高
- 从象牙塔到泥土地 广西“95后”女孩把办公桌“搬”进绿水青山
- 重庆启幕夏季旅游 “清凉”玩法达200余项
- 上海海关发布《集成电路产业监管创新实施办法(2.0版)》
- 商务部:“外资24条”超六成举措已落实或取得进展
- 青海海南:以光伏治沙推动绿色发展
- “人气”展会吸引百家台企赴浙江义乌“开张大吉”
- 给食品办一张“电子身份证”:数字标签藏着大信息
- 大韩航空一客机机舱内发现猎枪子弹 警方展开调查
- 中国冀与东盟搭建卫生人才培养国际化平台
- 年年参加 收获满满 服贸会“老友记”
- 山西“布老虎”手艺人:巧手匠心 一针一线传“女红”
- 【透视】美国博主向外国人喊话:不要被媒体忽悠,要亲自感受中国这片乐土!
- 在这些名人的家,寻找“凝聚人心”的密码
- 浙江启动新春消费季 多方发力释放节庆消费潜能
- 不能让儿童智能手表变成“智能手雷”
- 冬闲人不闲 探访“三北”防护林本巴图沙漠治理现场
-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 塞尔维亚前总统米兰·米卢蒂诺维奇去世
- 【锦绣中国年】贵州:冰雪旅游引客来
- 热门推荐
-
- 汕头海关所属广澳海关查获涉嫌申报不实出口食品10吨
- 2025年春运中国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 俄罗斯国防部称击落袭击莫斯科的乌克兰无人机
- 7月9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比昨天上升0.3%
-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他!
- (走进中国乡村) 广西博白:一根草“编”出大产业
- (新春走基层)非遗曲艺“乡音”说“乡情”
- 以国际视角讲述“一带一路”故事 电影《长安·长安》研讨会举行
- (新春走基层)中国导乐师助更多女性回归自然分娩
- 暑运期间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达1.76亿人次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苏州!
- 走红后的淄博,烧烤热度仍在
- 中国法学会将积极推动更多法律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
- 从外贸和税收数据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 猜灯谜做月饼 昆明留学生感受中秋“团圆味”
- 煮黄酒、包粽子…… 年轻人“沉浸式”体验端午习俗
- 河南省首批“美豫名品”发布 128家企业获授权使用
- 学信网显示结业让自己错失高薪工作 女子起诉学校被法院驳回
- 南非旅游局旅业推介会在京召开
- 福暖中国|春节假期接近尾声 浙江多部门护航民众返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