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近70个国内引种甘薯品种迎专家“现场打分”
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25日电 (记者 王小军)24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联合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在乌鲁木齐举办优质鲜食品种展示观摩及产业考察会议,来自国内19个省市的国家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专家共计45人,实地了解和鉴定甘薯各品种耐旱情况。
位于乌鲁木齐市城北的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试验场甘薯试验田是国家甘薯抗旱鉴定(新疆)及优势品种展示区,占地22.4亩地。分为水区和旱区两个试验区域,田间种植近70种从国内引进的甘薯品种。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强介绍,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全国共有四大甘薯种植区域,常年红薯收获面积在3500万亩左右。新疆夏季气候干燥,土壤干旱,是我国开展甘薯抗旱鉴定的理想区域。
“我们将通过对比鉴定,给大家挑选出既好看又好吃的红薯,推进甘薯品种耐旱鉴定评价及优质鲜食品种展示推广工作。”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特色粮食作物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刘恩良说。
近年来,随着新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优质鲜食型甘薯种植效益突出,是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优势作物。数据显示,目前新疆甘薯种植面积56.93万亩,平均产量2.4吨,其中,鲜食单产最高纪录为3.2吨。但新疆甘薯产业发展存在品种多样性不足,优良品种不多,育苗企业少,种植栽培技术缺乏等问题。
自2009年以来,刘恩良带领课题组在乌鲁木齐、沙湾、霍城、喀什等14个县市,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针对216份优质鲜食品种甘薯资源材料和优良品种(系),展开不同类型品种的多年多点鉴定筛选试验。通过田间和室内食味评价,逐步筛选适宜在新疆推广的鲜食型甘薯品种,为此次甘薯抗旱成果推广及产业化会议的召开夯实了基础。
李强建议,新疆昼夜温差大,加上不同的消费习惯和用途,可以开展区域多点适应性试验,积极对接甘薯体系甘薯品种、技术落地新疆开花结果,为新疆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此次优质鲜食品种展示观摩及产业考察会议为期三天,考察团还将赴乌鲁木齐米东区连片鲜食甘薯种植区考察,并前往喀什地区鲜食甘薯种植及加工企业考察指导。(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东江门突发4.3级地震 广深等地有震感
- 湖北襄阳:保护与传承并举 让古城成为“诗和远方”
- 我国与奥地利开启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
- 2024高雄·北京特色周在京启动 京台民众共迎元宵佳节
- 浙江衢州龙游县境内发生两车追尾 事故造成2人死亡
- (经济观察)中国一揽子增量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 中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7日开通运行
- 中新真探:腿部形成的血栓,一定会导致肺栓塞?
- 宁夏石嘴山:从春种秋收到四季丰收 小樱桃映红乡村振兴路
- 实测“网红”灭火器,效果有点不靠谱
- 打击整治体育领域“饭圈”乱象,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 武汉新添一座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将为先进制造业集群贡献智慧力量
- 印度列车脱轨相撞事故已致288人死亡 数百人受伤
- 【透视】美媒:研究显示美国枪支外流殃及拉美,引发暴力事件,助长移民潮
- 严控灾区饮水安全 应急药品已送达辽宁建昌县灾区
- 重庆秀山龙舟训练翻船致3死:多人未穿救生衣,官方取消赛事
- 成都海关签发四川首份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
- 15国50位外籍人士获颁2023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 中关村(天津)医疗产业创新基地落户天津静海
- 电力“巾帼标兵”王精变:计量专业“活字典”
- 热门推荐
-
- 美国还想给监听法案“续命”?
- 俄乌局势进展:拜登称尚无向乌提供F-16战斗机的计划 欧盟等宣布对俄制裁新措施
- 中国—东盟以戏剧为媒 促文化艺术交流互鉴
- 以色列袭击黎巴嫩造成多名医护人员死亡
- 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大漠园丁筑教育绿洲
- 调查显示,泰国养老院需求激增
- 《故宫之声》正式启动音源采录 将推出谭盾等12位作曲家精品
- 中关村论坛首设标准化平行论坛 助力高技术创新未来愿景
- 俄罗斯瓦格纳组织两名创始人在坠机事故中遇难
- 宁夏:乡镇来了“博士团”
- 供电、通信抢通!一夜过去 定日县震区最新救援情况→
- 游走在侵权边缘的“私家侦探”须依法规制
- 北美票房:《噬血芭蕾》首映摘金夺银
- 泰国将在今年泼水节期间推出数字旅游项目
- 长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为绿色发展增添新动能
- 凌家滩文化展在皖开展 再现5000多年前古人生活面貌
- 人工智能应用驶上“快车道” 业界持续拓展应用领域
-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 22个项目入围终评
- 金庸译文新书首发:读懂大师的“另一支笔”
- 成都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人员突破4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