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全面通水十周年 这条河从“遍地风沙”到四季有景
明天是我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的日子,十年来,在一渠清水的浸润之下,受水区沿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滹沱河之变:从“遍地风沙”到四季有景
发源于太行山的滹沱河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母亲河,曾干涸断流40多年。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全面通水,水源的切换减少了当地地下水的开采,同时持续的生态补水,也给地下水带来了新的补充。
如今滹沱河两岸从过去的风沙遍地变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这里是南水北调工程和滹沱河的交汇处,也正是从这里,南水继续北上的同时,源源不断地向滹沱河进行生态补水。
石家庄市水利局河湖管理与调水科科长 张振杰:通水以后,实现了常态化补水,比方说自中华大街以下,这段河段常年有水不断流。
截至目前,石家庄市累计受水66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及工业用水34亿立方米,生态补水32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819万人。“南水”在石家庄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占比达75%以上。生态补水后,全市362公里河道生态复苏,水域面积达39平方公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常年吸引着大批摄影和写生爱好者。
野风美术中学艺术总监 冯竹溪:这几年真的是肉眼可见,滹沱河的景色真的是美很多了。
为尽可能兜住每一滴珍贵的“南水”,滹沱河开展生态补水之前,工程人员专门用生态材料在河道里做了防渗减渗处理。到2021年,断流40多年的滹沱河,全域复流。
石家庄市园林绿化管护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常雁起:像今年观察到斑嘴鸭、绿头鸭冬天都很少见到的,夏天基本上也是到其他地方去繁殖去了,但是今年发现它在滹沱河开始繁殖了,这就证明咱们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了。
滹沱河之变:地下水持续回升让旱地变水田
随着南水的到位,石家庄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还有沿岸的农业生产方式。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最近碰到了一个“新课题”。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员 田东良:这两年随着地下水上升,我们石家庄市已经出现了水稻的种植。
石家庄是资源型缺水城市,过去的二三十年,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小麦、玉米等作物如何节水,从未开展过水稻等作物的研究,可就在最近两年,滹沱河沿线的正定县种上了需水量较大的水稻,这给专家们带来了新的研究需求。
记者在正定县周家庄村走访时了解到,当地曾经有种植水稻的历史,但随着滹沱河的断流、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土变“干”了,1996年,周家庄村就全面改种了玉米等旱作作物。而从2019年起,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向滹沱河进行生态补水,补水的当年,周家庄的村支书张宁宁就在村里发现了新情况。
河北省正定县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 张宁宁:当时这块地比较涝,就是老百姓种的玉米都淹死了。
水多了,让张宁宁有了重新种回水稻的想法。村里从最初尝试的50亩到现在的200亩,水稻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收成也越来越好,张宁宁算了一笔账:每亩水稻可以产出800多斤大米。因为水质好,种植方式绿色,每斤能卖到10元,大大提升了种植收益。近五年来,周家庄村的地下水位又提升了20多米,让旱地变回水田,有了更好的基础。
滹沱河之变:从“水泥走廊”到“生态绿廊”
不仅是农业,南水正在让滹沱河沿岸发生着更深层次的变化,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条石家庄的“母亲河”正在成为城市生长的“新轴线”。
从空中俯瞰滹沱河北岸正定段沿线,一排排温室大棚格外显眼,其中,一座玻璃暖房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周世杰从2019年起就负责这个智慧农场项目,他告诉记者,水质更好的南水成了智慧农场能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关键一环。
某企业智慧农场经理 周世杰:我们农场的水也是用的南水北调的水,水质也是不错的。产量是很高的,同样是一平方米的面积,我们生产出3倍甚至6倍的产量。
如今,周世杰团队采用的设施农业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乡村所采用。
某企业智慧农场经理 周世杰:我们的园区里面有四五十栋采摘大棚,联动薄膜大棚和棉被拱棚,周边也有很多采摘大棚,种植草莓、火龙果、桃什么的。
围绕滹沱河,石家庄制定了“拥河发展”战略,滹沱河不只是一条生态走廊,更成为一条经济动脉。在滹沱河上游的石家庄市鹿泉区,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区,这个曾经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水泥走廊”已经转变为了一条绿色环保的“生态绿廊”,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也正在这里快速聚集。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是我国重要的高端核心电子器件供应基地、半导体新器件新技术创新基地。在鹿泉,它已经孵化出由数十家高技术企业组成的新质生产力集群。不过,这个企业集群在发展之初,最大的困扰就是水。
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动力净化中心主任 高增云:一个是水的指标它硬度比较高,我们的生产成本,水的处理成本高,同时水量不够,导致我们前期需要用应急洒水车给供水作为补充。
南水来了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向滹沱河沿线聚集。仅在鹿泉一个区,电子信息企业就已经超过1200家。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委副书记 李争:只有好的生态才能带来好的形象,才能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没有好的环境,可能你连基本的吸引力都没有。
鹿泉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只是石家庄市拥河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藁城区只照工业园等快速推进,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聚集。如今,大河向东,城市向北,这条石家庄的“母亲河”,正在成为城市生长的“新轴线”。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李天雷 陈博 河北台 石家庄台)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前议员:美国枪支历史不应取代控枪能拯救生命的事实
- 马来西亚一景区渡轮突起火烧毁
- 新疆库尔勒赛马大会激情开赛
- 又一家!汽车经销商永奥遇经营危机,4S店模式面临终结?
- 贵州高速公路完成限速优化调整 上调限速值路段达8783.2公里
- “舞”出中国好故事 传统文化题材舞剧频频破“圈”
- 浙江多地气温逾30℃ 暖湿将成3月末主题
- 北京小客车指标如何复核?北京官方就热点问题答疑解惑
-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三次受命“改行” 毕生报国“追光”
- 第二十二届中国软洽会在成都举行 集中签约金额达68亿元
- 中秋国庆黄金周火车票即将开抢!这几个目的地或最难买
- 范迪安向家乡福建浦城捐赠个人作品及千余册精品艺术图书
- 美利肯首席执行官库克:中国市场是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 夏威夷大火何以失控
- 巴西科帕卡巴纳要塞管弦乐团被评为里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 华人艺术家晨晓在江苏扬州办画展
- “智”绘农业新图景:“材”聚山西 “财”汇新疆
- 后疫情时代,跨省游遇冷,“家门口”旅游热度飙升
- 泰安人挑战“最大规模的石材印章展示”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
- 毕加索艺术真迹展在青海开展
- 热门推荐
-
-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发生枪击 一名教职人员死亡
- 书写时代精神 歌颂人间大爱(深观察)
- 普京签署秋季征兵令 征兵13.3万人
- (新春走基层)山东企业生产忙 年货经济带动消费热潮
- 亚运会闭幕 体育品牌如何“留量”
- 信心从哪里来|中国经济“破浪前行”又一年!
- 2023年济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 居全国GDP万亿级城市前列
- 湖南首条数字高速路通车运营
- (深化改革看山东)山东深耕创新土壤 培育科技创新“参天树”
- 朱太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问题如何解决?
- 通讯:探访内蒙古温室大棚里的“95后”博士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至4%
- 巴基斯坦一客车坠入深沟后起火致至少40人丧生
- (第六届进博会)报告:中国已形成21个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自贸试验区
- 龟兹石窟壁画艺术展亮相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 浙江告别冬天 11地市全部入春
- “高新事、高兴办” 兰州高新区创政务服务“新品牌”
- “2024魅力中国(广东)——文化亚洲行”亮相雅加达
- 海南洋浦海上风电产业迎风起
- 2023年中国黄金消费量1089.69吨 增长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