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三次受命“改行” 毕生报国“追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
三次受命“改行”?毕生报国“追光”
本报记者 张 蕴
“我一辈子为了国家转行多次,放弃自己的科研兴趣,我从不后悔。我回来就是为了报国的。”
这句话,出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
言犹在耳,7月12日13时08分,张老走了,享年96岁。
国士远去,光芒不灭。这位一生矢志科研、心系报国的科学巨擘,从风华正茂到暮年余晖,为国家战略所需,三次受命“改行”,转换科研“赛道”,功勋卓著。
很难用一个标签概括这位老者,他并不局限于某个研究领域,准确地说,他奠基并开拓了多个科研领域——他既是“追光者”,更是“发光者”。
为中国摘掉“贫油国”帽子
1928年2月,张存浩出生在一个科研世家。1950年,硕士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后,他于当年10月回到祖国。婉拒了北京大学等4家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邀请,他于1951年春天来到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分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工作,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科研生涯。
1951年,张存浩接到第一项科研任务——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尚未发掘大庆油田。为使国家尽快摘掉“贫油国”的帽子,1951年到1958年,张存浩与楼南泉、王善鋆等先驱不分昼夜、艰苦攻关,创造性研制出高效氮化熔铁催化剂,并建立了流化床水煤气合成油工艺体系。
最终,他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每立方米水汽的乙烯及三碳以上产品的产率超过200克。这一数字远超当时国际最高160克的水平,且关键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不到而立之年的张存浩,因此荣获1956年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这不仅是张存浩科研生涯的第一个艰巨任务,也是他攻克的第一道世界级科学难关。
研制火箭推进剂
张存浩接到的第二个科研任务是研制火箭推进剂。在上世纪60年代末,紧张的国际形势迫使中国必须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技术。
在那个特殊时期,谁也没有见过火箭,更不用说了解发动机长什么样。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存浩临危受命,踏入火箭推进剂这一充满挑战的全新领域,成为我国研究火箭推进剂和发动机燃烧的负责人之一。
他冒着生命危险,率领团队在火箭试车台上做实验,研制出液体氧化剂喷注器等关键部件。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张存浩与合作者发展了固体复合推进剂的表面多层微火焰燃速理论,首次揭示了侵蚀燃烧现象中临界流速存在的根源。
这一成果,不仅令美国科学家赞叹不已,还在1964年获得钱学森的高度评价。
攻克化学激光关键技术
1960年,随着世界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问世,激光技术因其卓越的高亮度特性和无需强大电能的优势,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激光技术已成为国际科研的前沿热点和国家重要的战略研究课题。
1973年1月,在人财物匮乏的条件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立“化学激光研究室”,张存浩担任研究室主任。
那一年,45岁的张存浩,再一次“转行”了。
“愈是新的、难的、前沿的研究,就愈不要怕。”张存浩和团队开始了超音速氟化氢、氟化氘激光的研究工作。
在经历了一段下放岁月后,重回岗位的他全力投入科研,率领团队开展了我国第一个重要的化学激光体系研究。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化学激光关键技术,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超音速化学激光器,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这之后,张存浩在化学激光领域不断耕耘,成为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开拓了我国短波长化学激光的研究方向,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的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1992年,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
回首这段经历时,张存浩曾言:“搞激光比搞火箭推进剂还难,主要是一无所有。资料、仪器、设备样样都缺,光谱仪、示波器什么都没有。”
研制化学激光的同时,张存浩还注重化学激光的机理和基础理论研究。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团队开展了新“泵浦”反应和分子碰撞传能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开创了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
回顾60余年科研经历,张存浩历经多个阶段,从事多项“跨界”研究,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科技报国,急国家之所急。
学有古风、科研报国,虽非一生衷于一事,他却将毕生报于一国。巨星陨落,但张存浩的科研报国精神,将浩然长存。(科技日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7月29日起北京全面执行第八批药品集采医保支付标准
- 世界心脏日:警惕!这些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 《黄河保护法》施行一周年 山西启动“法护黄河润三晋”主题采访活动
- 传统市场不“传统”
- 徐州陆港、连云港港携手转运“一单制”物权化提单进口班列
- 乌镇峰会十年·智与绘①丨从“云”入手数字化,“老”字号瞄准高质量承压而上
- 去年全国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最高
- 直击武汉防汛一线:堤内城市安澜
- 天津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10月23日20时起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 山西晋城铁壶匠心传千年
- 天津港新增至美国东海岸直航新航线
- 专家广州共谈“心” 推动先进技术向基层普及
- 呈现“要命的真实”《拨浪鼓咚咚响》上海赢得高口碑
- 拜登回应基辛格去世:不会忘记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
- 契税新政落地一周 北京改善型二手房抢跑
- 七旬农妇名下竟有20多家美容机构!揭开非法医美层层黑幕
- 香港法院向中国恒大发出清盘令
- 美方是否会引渡普里戈任?美国务院发言人回应
- 浙江农田“王牌飞行员”打造会飞的“新农具”
- 从濒临灭绝到游向世界,“国鱼”大黄鱼是咋“出圈”的?
- 热门推荐
-
- 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开幕 81部作品入藏国家版本馆
- 今天进入“三九”北京升温开场 北风扰动最高温将达4℃
-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北约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
- 甘肃启“寻雪豹 瞰陇原”主题活动 聚焦祁连山生态建设
- 2024,改革向前,民生向暖(在现场·年终特别报道)
- 2023明文化论坛:定陵出土金冠凤冠64年后再聚首
- 浙江武义:两岸武术少年切磋会友
- 张颐武:中国文化出海在大众传播层面有很多成功范例
- 内陆小城山西屯留全链条集成化服务 营商环境“强磁场”促发展
- 四个方法巧烹饪,最大程度保留蔬菜营养
- 青海“3.15”:现场咨询服务社会 民众学技能辨真伪
- 研发投入应统筹兼顾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
- 湖南蓝山“一棚多用”助增收 “接茬轮作”提效益
- (乡村行·看振兴)农业大学生“归巢”学以致用:带领乡亲种良田
- 美国司法部正在搜查拜登位于特拉华州的住所
- 美总统拜登宣布赦免其子亨特·拜登
- 江苏淮安3岁男孩生命最后捐献器官6人获“新生”
- 广东肇庆商品房实行按套内面积计价宣传销售
- 广东高院发布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典型案例
- 85元充电费有58元是占位费 充电桩收费标准有待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