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濒临灭绝到游向世界,“国鱼”大黄鱼是咋“出圈”的?
福建人素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传统。在闽东人的餐桌上,少不了大黄鱼。福建宁德是我国大黄鱼的养殖核心区,去年年产量达到了21.3万吨。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大黄鱼曾一度濒危。从濒临灭绝到如今享誉全国、游向世界,大黄鱼的育种走过了怎样的历程?一起来看视频。
这两天,福建宁德的养殖户们陆续将20多亿尾的大黄鱼鱼苗投放到渔排上,为新一年“蓝色粮仓”的丰收撒下优良的鱼种。良种离不开良技,在育种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利用多种技术手段,遴选和培育优质的大黄鱼鱼苗。
总台记者 郭紫约:在宁德的海水养殖场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们正在对大黄鱼进行组织采样,用来基因测试。我手上拿着的是一种最新的大黄鱼育种技术,它里面的液体就像一把尺子,用来检测大黄鱼的基因,帮助科研人员最快地选出优质高产的大黄鱼亲本,用于大黄鱼育种。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 徐鹏:利用这样的基因型检测工具,我们只需要采集大黄鱼鳍条,将鱼鳍上面一小块的这个组织提取DNA,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工具,开发数万个位点的基因型的信息。
从2016年到现在,相关技术已经进行了四次更新迭代,培育出了多个大黄鱼新品种,并且都在当地示范推广,不仅存活率高,品质也有显著提升,带动了大黄鱼产业的蓬勃发展。
如今,大黄鱼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渔民增收致富的百亿元大产业。但是,40多年前,大黄鱼曾一度濒临灭绝。
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 刘家富:当时大黄鱼明显少了,几乎形不成渔汛。如果再不抓紧,后来大黄鱼就没有了。
刘家富老人今年已经84岁了。1971年,刚从学校毕业的他,面对几近枯竭的大黄鱼资源,主动请求前往原宁德地区水产局工作,为大黄鱼人工繁养技术研究做筹备。
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 刘家富:关于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是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借鉴的。我们从培育成的大黄鱼亲鱼里面选取10对,进行人工催产试验,最终育出了100多尾的鱼苗。这个100多尾,它是质的变化,基本上完成了纯人工的技术要素。
此后的几年间,刘家富团队还陆续完成了100多万尾大黄鱼批量全人工育苗。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前期人工繁育的大黄鱼生长缓慢,当地部分专家都认为大黄鱼养不大,没有养殖开发的前景,但刘家富团队并不这么认为。
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 刘家富:我是从个别生长特别快的鱼体里面看到开发的潜力,完全可以进行规模化养殖。成为脱贫致富、安排就业、振兴闽东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经过大家不懈努力,2000年,宁德大黄鱼终于实现了产业化养殖。根据统计,2023年宁德市大黄鱼产量达到了21.3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两百亿元,大黄鱼也成为海水养殖鱼类中产量较高的品种之一。(总台记者 田忠卿 黄珊 郭紫约 魏鹏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朝鲜庆祝建军75周年 金正恩携妻女出席阅兵式
- 1916年,福尔摩斯如何进入中国
- 舞台剧《遗失的第24个白键》在厦门复演 创新展开两岸艺术融合交流
- 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开幕 张艺谋获终身成就奖
- 检察机关加强“剧本杀”等新业态著作权保护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毕节!
- 七夕催热“浪漫”夜经济
- 宁夏倡导绿色低碳祭扫 节地生态安葬呈增长趋势
- 湖南“最美医生”何恒正:无影灯下绽芳华 “独门秘籍”推全国
- 前三季度我国黄金消费量741.732吨 同比下降11.18%
- 张建平: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表现超预期
- 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菲律宾经济将增长5.8%
- (投资中国)专访安盛天平CEO:中国市场是集团全球布局非常看重的部分
- 动力电池淘汰赛提前开启
- 积极探索养老志愿服务有效方式
- 用过都说好!移动支付让外籍来华人员生活更便利
- 疏通马桶空气炮每用一下收一次钱 “天价”管道疏通团伙被抓
- 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使抑郁症患病风险降低
- 北京“前门国潮消费季”开启 助推消费提质升级
- 专家:慢乙肝患者不可擅自停药 轻度脂肪肝亦需医生干预
- 热门推荐
-
- 立足数字化营造文化新体验
- (经济观察)“先天不足”的印太经济框架能走多远?
- 世界花卉大观园 蝴蝶兰瀑布迎客
- 南非总统:将包容性经济增长作为联合政府的工作中心
- 渔民“起鱼”忙 山水之城江苏盱眙冬捕迎丰收
- 江西樟树六旬老人十余年如一日照顾患病丈夫 用爱诠释人间真情
- 2024中国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在内蒙古启幕
- 直击湖南湘潭堤坝决口:冲锋舟24小时巡查 村民有序转移
- 尼日尔国家电视台宣布:这名将军成为新领导人
- 近期涉面包车超员较大事故多发 公安部交管局发布提示
- 中新真探:春节车开得多,因为热胀冷缩,早晚加油更划算?
- 2023年内蒙古涉外收支规模超500亿美元
- 第三届香·扇书画精品展在扬州开展 感受夏季的热烈与美好
- 北京:政策调整预期释放后 8月售楼处看房人多起来了
- 北京发布2023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基准线为5.1%
- 央行两次提“择机降准降息”意味着什么
- “盐多油大”?预制菜是你的健康之选吗
- 长三角铁路春节假期发送旅客逾1700万人次
- 流动的中国活力满满!2025年春运开启 这些信息要知道↓
- 新疆新星市发生4.6级地震 震源深度12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