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看山东)山东开出医疗改革“处方” “患”位思考做好“兜底文章”
中新网济南8月23日电 题:山东开出医疗改革“处方” “患”位思考做好“兜底文章”
作者 于海涛 李欣 李明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等。
山东紧握改革脉搏,开出医疗改革“处方”,通过探索医养深度融合、建立长护险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民健康保障体系,“患”位思考做好医疗改革“兜底文章”,确保民众“疾病得医,健康可期”。
推进医养结合 让老有所养落到实处
尊老爱幼,古训常新,如何守护“最美夕阳红”?推进医养结合,既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从预防期的健康保健、患病期的精准治疗,到康复期的专业护理、稳定期的生活照料,乃至临终期的安宁疗护……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济南善德养老院),老年人能享受到全方位、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医养服务。
记者采访获悉,作为山东省和济南市投入建设的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济南善德养老院)集养老、医疗、教学、研究为一体,院区设养护区、医养区和门诊区,分12个养护、7个医养服务单元,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上述事例,是山东医疗机构紧盯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的缩影。据悉,截至2023年底,山东有60岁以上人口2391万人,占比23.62%,老年人口数量居全国首位,且呈现出总量大、增速快、高龄化等特点。
2018年以来,山东以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为契机,立足全省人口发展和老龄化省情,打造了“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机构医养、两院一体”等一批服务模式,率先启用“医养结合机构电子地图”,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务,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实现良性融合发展。
强化基层医疗 使民众在家门口有“医靠”
在既有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架构之上,如何深化县域层面的统筹规划与协调,精准配置乡村两级医疗资源,让基层民众就近看上病、看好病,也是山东持续深化医改的一道必答题。
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该省将健全乡村卫生服务体系,改造提升1万个村卫生室,用三年时间将乡村医生轮训一遍,让更多民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当下,在菏泽市成武县,越来越多民众选择在“家门口”看病就诊。据了解,成武县人民医院总医院为全县13家乡镇分院及246家一体化村卫生室配备了设备,根据各卫生院区位情况配置转运救护车及车载急救设备,打造“城区15分钟、乡镇30分钟急救圈”。
成武县纵深推进紧密型医共体改革,成为山东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通过促进医疗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优质医疗资源向乡村地区下沉,山东着力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完善医保政策体系 增强民众“获得感”
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可减轻民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医疗改革版图中最为核心且紧迫的议题。
不同于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或资金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之后的社保“第六险”。
山东近年来完善医保政策体系,探索建立“多元筹资、城乡一体、医护兼顾、市场主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有效破解过去“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的困局。
目前,山东长期护理保险覆盖3948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居全国首位,每年为近15万失能人员提供保障。
时下,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山东卫生健康事业驶入发展“快车道”,“一人生病、全家受累”的难题逐步破解,“一天看不完、重复挂号”的现象渐消失,民众就医安全感、健康幸福感正不断增强。
未来,山东将紧密围绕实际问题和民众需求,聚焦医疗卫生体系的供给侧改革与内涵深化,以医改新成效助力山东经济发展,努力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哈马斯称以军空袭黎巴嫩首都致哈马斯高级领导人身亡!
- 加拿大任命驻日大使为印太地区特使
- 文旅部公示123个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 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在三亚启动 将持续至明年2月
- 第九届全英中华端午龙舟会举行
- “碳”秘而行 广西以近零碳示范区建设助力“双碳”进程
- 孟买强降雨致严重内涝 影响逾200万人
- 西宁南北山生态保护司法协作修复基地成立
- 老中青三代长江引航员:见证南京港进入大船深水时代
- 成渝铁路重庆至江津段扩能工程开工
- 新说中国经济|跨境电商的新”跨”越
- 王恺散文集《地球上的陌生人》从真实出发抵达多元人性
- 上海探索推动眼科诊疗设备研发 为眼病诊疗提供智慧方案
- 西藏那曲市聂荣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多个国际科技组织近期成立并落地北京
- 广西铁路人构筑山体安全屏障 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 软体机器人迈向绿色 可生物降解人造肌肉问世
- 新漫评:“民主峰会”,以民主之名,行霸权之实
- 超六成受访者呼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限制
- 黑龙江同江颁发首张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
- 热门推荐
-
- “皮匠”老汤:用朋友圈守住老店
- 三亚推出170余个旅游特惠产品 邀全国援琼医护人员看海
- 江西南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 新疆运营航线总数增至589条 创历史新高
- 跨越2000公里的春节“差异游”受“Z世代”追捧
- 抖音电商发布2024消费者体验报告 多措并举优化用户体验与权益保障
- 河南:力争到2025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50%
- 班费不该是笔糊涂账
- “首届中医药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平台”上海启动 助力中医药国际化传播
- 3601箱已抵达!中国紧急援助物资飞抵黎巴嫩贝鲁特
-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提出“肠道菌龄” 有望从源头控制代谢病、心血管病发生
- 外媒:奥地利总统授权极右翼自由党组建新政府
- 艺术与科技融合再现“纹”脉传承
- 贵州依法严打破坏土地矿产资源违法犯罪 2023年侦破刑案570余起
- “90后”在酒泉:不一样的“男丁格尔”,护士不应该分性别
- 广东茂名启动首届网络短视频创作大赛
- 3000余人参赌 内蒙古警方破获特大利用网络开设赌场案
- OIV总干事约翰·巴克:宁夏葡萄酒已达世界一流水平
- 今年前10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7.8万亿元 向好势头明显
- 青海省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