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受访者呼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限制
超六成受访者呼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限制
60.3%受访者认为应建立多元评价标准 不唯“学历论”
近日,有关“第一学历”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尽管教育部曾公开回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但在实际招聘中,把“第一学历”作为评价标准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看待求职中的“第一学历”限制?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高学历人才众多,竞争激烈的结果,45.8%的受访者觉得这是种“一刀切”的选拔方式,超六成受访者认为需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评价标准。
参与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在校大学生占33.9%,职场人士占63.0%,其他为3.1%。“第一学历”来自“双一流”高校的占25.7%,来自非“双一流”一本院校的占37.2%,来自二本院校的占22.9%,来自专科院校的占11.4%,其他为2.8%。
“第一学历”限制为何存在?五成多受访者认为是高学历人才众多、竞争激烈的结果
95后胡思亮是北京某“双一流”高校的2024届硕士毕业生,最近正忙着求职投简历,“目前收到了几家公司的笔试和面试通知,但大多数简历都石沉大海了。”胡思亮本科毕业于北京一所普通一本高校,提到求职中的“第一学历”话题,他觉得这更像是一个“潜规则”,有的企业不会在招聘中写明对本科院校的要求,但当投递简历或进入面试环节时,面试官的反应会让你意识到自己的“第一学历”不够好,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会打击自信心,觉得被区别对待了。”
90后李文青在北京某文化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她介绍,企业在收到简历后,会对求职者进行初步筛选,在校招时,学校和学历是比较重要的筛选指标,有些企业会要求求职者写明各阶段的学历、学校信息,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会被筛出去。“一般主要看求职者的最高学历,但如果几个候选者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而招聘的岗位又有限,‘第一学历’也会纳入参考。”
就读于安徽某“双一流”高校的研二学生张嘉敏,虽然还有一年多才毕业,但她已感到就业压力,正努力丰富自己的实习经验。“现在就业竞争很激烈,我的本科学校是个二本院校,在就业市场没有优势,更要‘笨鸟先飞’。”
怎样看待求职中的“第一学历”限制?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是高学历人才众多,竞争激烈的结果,45.8%的受访者觉得这是种“一刀切”的选拔方式,41.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唯名校”“唯学历”导向,40.3%的受访者觉得这是就业歧视的表现。其他还有:企业优中选优的需要(36.7%),会造成高考竞争更加激烈(26.4%)。
“双一流”高校受访者更认同招聘中的“第一学历”筛选标准
“本科毕业时我也找过工作,但学校知名度不高,许多简历投出去就没有回复了。”在尝试过几份不喜欢的工作后,张嘉敏决定二战考研,并顺利考上了研究生,但她很快发现,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并没有提升很多,在找实习时,曾被面试官问过有关“第一学历”的问题。“刚开始会很不好意思,感觉自己的学校拿不出手,事后觉得这种筛选标准不合理,忽视了个人的努力,但对个人来说,只能适应这种规则。”
李文青认为,近几年毕业生增多,尤其在大城市,各类人才集聚,企业选择空间比较大,从吸纳人才的角度来说,会更倾向选择名校出身的学生,对求职者的学历、学校要求也“水涨船高”,进而把“第一学历”纳入筛选指标。
在南京某外企工作的刘文杰,毕业于江苏某“双一流”高校,他觉得把“第一学历”作为筛选标准之一,有合理之处,因为就现实情况来说,一个“第一学历”是普通本科的毕业生和一个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同等条件下后者会更有优势。
调查显示,44.3%的受访者认为把求职者的“第一学历”作为筛选标准是合理的。交互分析发现,“第一学历”是“双一流”高校的受访者认为合理的比例更高,为70.8%,来自专科学校的受访者认为合理的比例最低,为19.3%,两者相差超过五成。另外,也有26.8%的受访者认为不合理。
“从本质上说,用人单位招聘看‘第一学历’,是唯学历、唯名校论的表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以“第一学历”作为选人标准是一种粗陋的选才方式,不能为用人单位招聘到真正的高素质人才,也会打击高职专科、普通本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觉得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扭转“第一学历”劣势,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这也对整个社会的人才观、教育观产生负面影响。
超六成受访者认为需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评价标准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胡思亮逐渐意识到,招聘中的筛选“标准”,有些可以通过求职者的努力去达到,比如相关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但作为“出身”的“第一学历”,却很难改变,“希望企业在招聘中能够更加关注求职者的工作技能、学习能力等指标,让大家更公平地参与竞争。”
调查显示,61.9%的受访者认为需要破除求职中的“第一学历”评价标准。
张嘉敏觉得,求职者在就业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很难改变现有的评价标准。“对于求职者来说,只能不断适应各种招聘规则,通过实习实践,提升各类技能,明确求职方向,减轻就业焦虑。”
熊丙奇认为,破除“第一学历”歧视,除了扭转用人单位“唯名校”的用人导向,还要消除把教育、学校等级化管理、评价的做法,不能人为地把教育、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同时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严格执行培养标准,建立起基于能力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及与之对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消除“学历泡沫”。
让求职者不为“第一学历”而扰,60.3%的受访者认为应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不唯“学历论”,54.2%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快建立反对“第一学历歧视”的法律条款,51.6%的受访者建议高校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其他还有:对存在“就业歧视”的企业进行处罚监管(51.5%),求职者做好职业规划,提前谋划职业方向(36.2%)。
(应受访者要求,胡思亮、张嘉敏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记者 李洁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疆阿勒泰:血统改良助力民众“马”上致富
- 曼谷唐人街发生火灾 泰国总理下令救援
- 刘斯奋艺文生涯七十年学术研讨会在穗举办
- 百度权威发布:政媒强强合作,共筑权威内容新生态
- 世界制造业大会累计促成合作签约项目3600余个
- 三季度1.6亿人次出入境 外国人免签入境488.5万人次
- 三年种质资源普查 北京找回786份老种子
- 德国一旅游大巴发生事故 致2人死亡
- 北京首批市级旅游度假区出炉
- 薛澜: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如何平衡安全与发展?
- 洪水过后 京津冀及东北地区灾后重建有哪些新进展
- 走出“孤岛”:舒兰青松林场灾后重建家园
- 广西南宁加快建设东盟游客游中国必选地
- 英国9月汽车产量因出口需求上升大涨
- 8月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80个点
- 法国“莫里哀奖”最佳作品、话剧《大象之歌》中文版上海首演
- 广东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首位伤员出院
- 江苏盐城:认养丹顶鹤成为新“风景”
- 平台数据显示中国端午假期人均旅游预订量超去年
- “秋老虎”发威 湖北388个乡镇高温破40℃
- 热门推荐
-
- 缓解干旱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近期全国多地开展人工增雨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搜救出被困人员407人
- 智能轨枕托起新“天路”
- 捐款26次,累计1686万元!追踪宁波“顺其自然”慈善之谜
- 乌克兰基辅市内传出爆炸声
- 周末北京晴天在线早晚时段寒意足 下周一新一股冷空气来袭
- 湖北远安:“呜音” 传承冀再兴
- 公共卫生间的标识,为啥越来越让人看不懂?
- 中新网评:网络正能量,让世界看到开放自信的中国
- 中国A股周二反弹 泛科技类股票走强
- 双腿截肢黑人男子遭美警连开10枪身亡 曾因与警方对峙失去双腿
- 头面部严重毁损修复治疗取得突破性成果
- 东巴文汉文合璧《创世纪》知识库发布 探索立体呈现少数民族文字
- 广东结束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如何选购和使用电热毯?别让“取暖神器”变伤人凶器!
- 他们管的不是一件“闲事”
-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持续扩大(国际视点)
- 网络主播正式成为国家新职业 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待遇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人工智能为平台经济增添新动能
- 区域发展指数进一步提升 一组数据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