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匠”老汤:用朋友圈守住老店
纸袋子上练调色,一针一线缝皮衣
“皮匠”老汤用朋友圈守住皮服老店
天气转凉,汉阳区拦江路148号的“皮服老店”生意好了起来,店堂里挂着的几十件各式皮衣,让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显得更加逼仄。
66岁的店主汤保成感叹着这个行业30多年的变迁:过去来店里做皮衣的年轻人多,现在大多是“上了年纪的顾客”。
不过,老汤现在也学会在朋友圈里发布信息,希望吸引更多人光顾他的皮服老店。
纸袋子上练手艺
双肘撑在1米见方的桌子上,鼻子上架一副老花镜的“皮匠”老汤,正一针一线地将两张白色皮毛料缝合在一起。他笑着对记者说:“不凑近,看不到针脚。”
“这种长毛皮料,上缝纫机会把毛卡在线里,只能手工缝。”老汤展开他的“作品”,这件纯手工的皮外套“算是个大活,至少需要2天才能完成,工费就是1000块钱”。
做完手头的白皮毛外套,老汤开始为一件深棕色皮外套做护理。
他端来一只瓷碗,将黑色、棕色的颜料按一定比例倒入碗里搅拌,并不时抬眼看看面前的皮衣,在加入几滴红色颜料后,老汤拧上各色颜料瓶的盖子,把它们收进桶里。
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老汤,看上去像一个画家。
左手端着瓷碗、右手操起一把毛刷的老汤走到待养护的皮衣前,将养护剂一刷刷地涂抹到皮衣上,在衣服磨损严重的部位,他的涂刷动作会反复多次,“你看,这里都磨得掉色了,就要把养护剂加厚一点” 。
十几分钟之后,那件深棕色的皮衣显得光亮。
“汤师傅手艺好,颜色调得好,换了别家不放心。”家住附近的吴女士是老汤店里十几年的老顾客,一件近十万元的皮衣,每年都会拿到老汤店里做养护。
能把颜色一次调到位的老汤,并没有美术基础。老汤说,他的调色手艺“专门练过”:初学时,他不敢在皮衣上直接试验,而是找来一些装衣服的纸袋,按照皮衣的颜色调制出养护剂后,涂刷在纸袋子上风干,反复调、反复试,“也不难,熟能生巧”。
潮起潮落中紧随时代脚步
老汤来武汉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那时候的老汤还是小汤。
当年,刚满21岁的小汤带着一桶工具、一个木架子和裁缝手艺,在武昌积玉桥支起一个裁缝摊。
“那时候,做衣服的摊子首尾相接,在路边排成一长排。”老汤时常向人回忆起当时“壮观得很”的场面。
“摊位不少,来做衣服的人还总是要排队。”老汤说,20世纪80年代,商店里可以买到成衣品类很少,价格也贵,很多人会选择做衣服。“裁一条裤子五毛,如果要做好就是两块五。”老汤说,那时一天能赚四五十元,“顶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了。”
1990年,老汤接下汉阳区北城路一家布衣店,当上了老板。
20世纪90年代,穿皮衣成了年轻人的时尚,因为皮衣的加工费比布衣要高出好几倍,一些裁缝店开始转行做皮衣。
踏着节拍的老汤也开始转型:聘请了一位从大厂退休的老师傅到店里做皮衣,自己也跟着老师傅学手艺。
因为针线活儿好,老汤的店里常常聚满“潮流青年”。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一首流行歌曲反映了服装行业的快速变化,也让老汤眼花缭乱:商场里能买到的各式服装越来越多,光顾他店子的年轻人却如退潮一般。
2019年,因为北城路拆迁,老汤把“皮服老店”搬到汉阳拦江路。“店子搬了家,老顾客又变少了。”老汤说,他现在时常会在朋友圈里发一下新店的位置和信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
不想让手艺失传
吴女士每年上门找老汤保养皮服,看中的是老汤的手艺。自信于自己针线活的老汤,时常会向人夸耀自己的一段过往:“10年前,我做皮衣服的事还登过报。”
“这相当于给我的皮衣店打了个大广告。”老汤笑着回忆,当时有宜昌人专程坐高铁来找他改衣服,还有北京人来武汉走亲戚时专门找他换里子。
上了年纪的老汤开始喜欢回忆过去那段“热火朝天”的岁月:“我和老伴从早上8点钟开始,饭都没有时间做,只能在街上买着吃,一直做到晚上电视里没有信号。”
老汤说,晚上缝衣服容易困,他和妻子就开着电视放出点声音,“那时候电视还不是24小时播放,晚上12点左右就没信号了”。
春夏时节做布衣,秋冬时节做皮衣,老汤的一年四季,总是忙忙碌碌。
如今的“皮服老店”,一年只有半年开门,要找到老汤,只能在头一年9月底至第二年3月之间。“店里的生意不比以前了,再说年纪大了身体也吃不消。”老汤的话语里透着些遗憾。
让老汤感觉遗憾的还不止于此。
“我这门手艺怕是传承不下去了。”老汤说,他的三个儿女从小看到父亲辛苦忙碌,都不愿意学习制衣。
念大学的大外孙曾表示想传承外公的手艺,老汤对此其实也不太抱希望:“他学的是牙医,跟我这行隔着远咧!”
对于小店的未来,老汤自有打算:“只要还能干得动,小店的门就会一直开下去,毕竟每年还有这些老顾客要保养皮服。”
文图/见习记者田艺伟
《武汉晚报》2023年10月24日第8版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吉林市开办“共享食堂” 服务独居老人及新就业劳动者
- “中日韩合作之日”庆祝活动在首尔举行
- 助力乡村教育情系家乡学子 郑志伟乡村教育奖学金持续发放十年
- 雨雾笼罩申城 上海主要港区数十艘航船出入境受阻
- 北京推出企业“三送”服务 更好优化营商环境
- 柬埔寨官员: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为柬提供宝贵经验
- 台胞潘怡廷为爱随夫闯大陆 在桂乐享“小确幸”
- 北京发布下周交通预报和出行提示 这些区域车流量大
- 一次兼职名下多出28个手机号 记者暗访虚拟运营商手机号实名产业链
- 脱下军装,“水电铁军”趟出新路子
- 新型新能源环卫作业装备亮相2023上海国际碳博会 实现低碳、高效
- 见证“海”上绿洲的盎然生机
- 抖音发布2024直播治理报告 主播精细化管理机制效果显著
- 推动外贸实现全年“质升量稳”目标
- 《大侦探8》用法治文艺节目创新普法形式
- 商务部:前三季度全国直播电商销售额近2万亿元
- 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各港口恢复运营
- 春运首日 全国民航预计发送旅客200万人次
- 商务部: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 陷入争议的“蓝兔”生肖票
- 热门推荐
-
- 万千气象丨他竟然把八九千年前老祖宗用的乐器复原出来了
- 广州发布“招商引资20条” 市投发委办公室揭牌
- 报告:二季度南宁、长沙、成都等省会城市成为人才就业“新高地”
- 长春电影嘉年华开街 古今对话尽显传统文化魅力
- 用“新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 湖南郴州八面山乡断路断电断网 首批85名被困群众已安全转移
- 余耕谈新作《为国争》:昔日的足球故事与永远的人物与时代话题
- 美国一铁路公司连发两起火车脱轨 近19000升柴油泄漏
- 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上海市医保局搭交流平台促人形机器人应用
- 俄罗斯传奇试飞员驾驶苏-57隐形战斗机降落日本?
- 雄安新区中国中化总部大厦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 一次手术完成肝移植和全胰腺切除 逾千枚转移肿瘤患者上海重生
- 新漫评:美国霸权“黑手”祸乱世界
- 日本北海道一辆客运大巴与货车相撞 已致5人死亡
- 北京丰台首次发布“城市场景清单” “给优惠”转向“给机会”助企业发展
- 共同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环球热点)
- 文化观察:麦家为啥说“不要太在乎诺贝尔文学奖?”
- 2023年上海统战文化周开幕:团结向未来
- 中国清香名酒新高度 黄鹤楼酒75度大清香
- 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发布!来看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