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国际科技组织近期成立并落地北京
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国际智能制造联盟、
国际介科学组织、亚洲仿真联盟……
多个国际科技组织近期成立并落地北京
新京报讯 (记者张璐)5月25日晚,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第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国际科技组织落地北京”简介指出,当前,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国际介科学组织、亚洲仿真联盟等国际科技组织陆续落地北京。北京将在朝阳区建设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吸引更多国际组织落地,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赋能助力。
据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国际组织处处长尹霖介绍,中国科协致力于支持我国科学家牵头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服务构建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生态,增进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
“国际科技组织是推动实现科技全球共同价值的重要平台,也是联系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纽带,在推动科技全球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她说,研究显示,现有的国际科技组织中20世纪以后成立的占85%,比较活跃的有7800家,主要集中在若干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科技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国际科技组织的数量大幅增长,这些国际科技组织通过在各自专业领域推动国际标准规则的制定、发起国际科学合作计划、组织国际会议及展览、兴办科技期刊、设立国际奖项、促进开放科学、支持人员交流、托举青年人才等方式,在促进学术繁荣和科技资源流动、推动各国开展创新合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她介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科协大力支持我国科学家联合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和科技组织在华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近期成立的国际科技组织包括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和国际介科学组织。
关注1 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将助力国际氢能标准互认
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学术交流部兼综合管理部主任朱亚菲介绍,为促进国际氢能产业发展,助力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规模化应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从2016年开始,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佛吉亚集团、中石化集团、上汽集团、现代汽车、丰田汽车、英美资源集团等组织和企业筹备发起学术性、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IHFCA)。
协会于2022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首届理事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会员单位来自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区的11个国家,80多家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的公司和机构。会员覆盖了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的政策研究、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全产业链的头部企业、权威机构和社会组织。
协会从筹备期开始就致力于推动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与广泛应用,已成功举办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今年7月5日-7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将在上海举办,展会面积将突破2万平方米,推出150余个行业报告,嘉宾与观众预计超过1万人次,云集了全球300多家头部企业和品牌。
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将推动国际氢能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助力国际氢能标准的互认、互通、互融。上半年,协会还成功举办了国际高效碱性电解槽学术与技术交流会、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标准峰会等。
2023年下半年,协会预计在中国、美国、德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召开多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会议及活动。在项目研究和标准工作方面,协会也将积极申请各类国际氢能示范项目,与高校、研究机构、企业联合推出氢能与燃料电池方面的高质量报告;成立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标准委员会,启动氢能相关标准的研发工作。
关注2 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将推广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进入本世纪以来,机器人科技蓬勃兴起,其综合运用了传感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材料等前沿技术。
据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秘书长王桓介绍,为构建机器人领域全球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以色列机器人协会等发起成立了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World Robot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WRCO)是由全球范围内从事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应用等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公司企业、国际组织等自愿结成的国际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协会于2022年11月正式获批成立,理事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乔红。协会将搭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标准、规则、政策研究与制定;推广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建立机器人共性技术研发的国际合作机制;承担会员委托的其他事项。
关注3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正推进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国际智能制造联盟秘书长梁莹介绍,该联盟理事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目前有来自14个国家与地区的40余家会员单位,正积极推进在全球范围内举办智能制造领域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会议,包括国际智能制造会议、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搭建专业化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联盟还计划在日本、德国等地举办会议活动,就智能制造的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开展交流。
未来,联盟将协同世界智能制造领域的优势资源,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开放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联盟将通过搭建智能制造领域、学术交流、标准制定、成果转化应用和高端人才集聚的多领域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推动全球制造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动力,并且提供重要的支撑平台。
关注4 国际介科学组织发布介科学年度进展报告
介科学是研究介于“单元尺度”和“系统尺度”之间的介尺度非均匀结构形成演化规律及其背后的驱动机制,即多种机制“竞争中的协调”的科学理论及方法。其在自然、工程和社会科学中具有广泛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颗粒学会秘书长王体壮介绍,国际介科学组织是由国际介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共同发起成立的非政府性国际学术组织,理事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其宗旨是为了建立国际介科学对话和合作机制,促进学术交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推动自然工程与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介科学研究与发展。
组织已经开展了多项工作,例如召开国际介科学学术会议,确定了重点研究方向,发起了科学倡议,建立了国际介科学与信息化平台,发起指定主题的学术讨论与调研,发布了介科学相关年度进展报告,与国内外工程界产业界深度合作,解决关键核心产业问题,搭建产业与学术双向融通的交流平台。(新京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不用担心内存 你的下一部手机也许在“云端”
- 整治诬告陷害!这里为1806名党员干部正名
- 天津口岸首次三方共同登临联检 助推通关效率再提速
- 住建部:每个省份力争2022年内建成不少于40个“口袋公园”
- 韩财长:韩国今年将向乌克兰提供2亿美元人道主义援助
- 春节旅游高峰将到来 机构预测邮轮或是出境游黑马
- 能源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向“新”而兴,逐“绿”而行
- 传统彩票店太“卷”赚钱难 “彩票+咖啡”等来救场?
- 中国首笔“数字人民币+TIPS海关实时扣税”业务落地
- 广东戏曲行当展演落幕 产生“十佳花旦”“十佳小生”
- 利淡消息拖累大市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落
- 教育部:2022年全国总计资助学生达到1.61亿人次
- 六律邕江特大桥顺利合龙 南深高铁南玉段线下工程全面竣工
- 不只是“灵魂砍价”,中国医药集采下一步应如何完善?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 众多记者来内蒙古看展,看到了什么?
- 加快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厦门湖里打造升级“15分钟养老服务圈”
- 北约秘书长:为“入约” 瑞典已采取重要步骤以解决土耳其担忧
- 中国影片《喀什古丽》在哈萨克斯坦两家电视台上映
- 南中轴2.7公顷绿色空间景观亮相
- 2024年湖南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逾100项
- 热门推荐
-
- 月壤重临,香港月球科研启新篇
- 海内外专家共同探讨科技引领绿色发展创新路径
- 报复性熬夜 你报复的究竟是谁
- 本周末继续降雨 京津冀“七下八上”期间为何多夜雨?
- 第三届读客科幻文学奖揭晓 齐然等3位作者夺得金奖
- 泰尔英福形成“数字基建+元宇宙+AI”的战略布局 拓展在数据、双碳行业应用
- (经济观察)促政府投资基金发展 中国明确发力方向
- 突发!俄沃罗涅日州发生爆炸,州长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 粤交通部门预计今年春运广东旅客发送量约1.27亿人次
- 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人民币汇率能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 第五届西部国际采购展览会西安开幕
- 养老不仅是民生也是产业 中日人士在沪共议“银发宝典”
- (两会声音)田沁鑫:建言数字文艺作品规范化建设
- 四川:自然灾害动态风险预警技术成果正式投入应用
- 新年糖销售火爆?头部企业称已卖断货
- 70%人患有口腔疾病 这三类人更要护好牙
- 马克龙和冯德莱恩5日访华,法媒:发出“欧洲声音”,寻找外交平衡
- 乌总统向最高拉达提交“胜利计划” 俄罗斯回应
- 中新人物丨郎朗的多重宇宙
- 高济健康:打造全域化全病程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