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推动眼科诊疗设备研发 为眼病诊疗提供智慧方案
“第十四届上海交大眼科论坛暨第三届国际甲状腺眼病论坛” 举行。 上海九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眼病诊疗中心”23日成立,将致力为甲状腺眼病等复杂眼病的诊治提供更加高效的设备和更加完备的技术支持。
该中心由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下称:上海九院)共同成立,将积极推动眼科医疗设备研发和临床转化,为眼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甲状腺眼病(TED)是一种伴随全身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Graves眼病,是成人发病率最高的眼眶病,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罹患该疾病者会有眼球突出、眼睑退缩、球结膜水肿、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力下降等症状,甚至会出现角膜穿孔、压迫性视神经病变和视神经萎缩,损害患者的面部外观及视功能。据了解,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病情严重、临床类型复杂多样、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免疫学组委员、上海九院眼科周慧芳教授当日对记者介绍,甲状腺眼病涉及眼科、内分泌科、甲状腺外科、核医学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需要各专业之间、学科之间、医院之间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让多学科交叉、多系统融合的思想赋能现代医学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领域专家庄金隆告诉记者,中国甲状腺眼病患者与欧美国家和地区的患者症状有所不同。相比欧美国家和地区的患者,中国患者的外观表现并不明显,这给医生诊疗带来一定困难。据他介绍,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探索采用眼眶磁共振开展相关检查后,为确诊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相比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减少患者的创伤,在进行根治性处理后,可以更快恢复。
当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上海交大(上海交通大学)眼科论坛暨第三届国际甲状腺眼病论坛”,主题为“Guiding, Integration, Diversity”,强调引领、融合与多元,30余位海内外专家聚焦甲状腺眼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现场开展学术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表示,希望与会者在甲状腺眼病多学科交叉、多系统融合的探讨中博采众长、共同进步,为推动甲状腺眼病领域的治疗和研究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周慧芳教授表示,本次论坛将推动甲状腺眼病诊疗与研究技术的长足发展,促进规范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诊疗理念的落实推广,推进临床新药和手术新技术的多中心合作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眼病的诊治水平作出贡献。
范先群院士透露,医学专家与相关企业正积极开展医工合作,研发眼科手术机器人,让眼科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和精准。当日,相关企业方面告诉记者,眼科手术机器人是外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研发新赛道,可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大幅提高手术的精准度、降低医生操作难度。企业方面举例解释,在视网膜血管给药时,血管只有约0.9毫米粗细,眼科机器人可以进行精准给药。而以往,在这种高精度手术中,医生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不良后果。一些眼球后部肿瘤未来可以依靠外科手术机器人很好地完成;一些只有少数专家可以开展的眼科手术,比如甲状腺眼病减压手术等,未来依靠外科手术机器人亦可以在更广范围开展,且更规范和精准。(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家长经”要升级了:“鸡娃”不如提升自己
- 梁晓声呼吁多读书:家里要有书架
- 2024年全国商业科技质量大会聚焦新质生产力
- 2024第五届厦门(思明)音乐季启幕 打造国际型音旅融合品牌IP
- 马长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 需加速培养壮大房颤专科医生队伍
- 童年游戏“躲猫猫”成中国年轻人“社交新宠”
- 国际人士看好中国经济: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 俄媒:俄罗斯法院批准羁押第8名莫斯科恐袭涉案人员
- 中国医工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成立 打造产学研融通聚合生态
- 5月27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五下降0.71个点
- 海口机场9月8日12时前执飞的航班预计全部取消
- 今年以来北京已发生3次较强沙尘天气影响空气质量过程
- 长三角地区暨中部六省签署专利产业化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 “中国第一大杏园”新疆英吉沙杏花绽放迎来赏花季
- 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为国际合作树立典范”
- 出国游利好不断 中国护照含金量再提高
- “五一”假日福建累计接待游客2716.65万人次 新兴业态“热辣”火爆
-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死”教训惨痛
- 东方素养携手中国网球公开赛 正式成为2024中国网球公开赛独家营养品供应商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热门推荐
-
- 中交天和“蜀新号”“蜀光号”盾构机突破“掘进禁区”
- 1月3日央行开展19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香港首次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设馆
- “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民族地区巡展”亮相新疆伊宁
- 宁夏“守”艺人指尖“塑”百态“寄”乡情
- 阿根廷宣布将使用人民币结算自中国进口商品
- 广告屏蔽软件治不了弹窗广告乱象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 【2024打卡中国】外国网红博主在珠海的“追遗逐新”之旅
- 伊拉克婚礼火灾已致114人遇难 宴会厅负责人或将被捕
- “中国就是我家”:写福字包饺子,外国友人在京迎新春(组图)
- 中广核莱州土山600兆瓦“盐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 四川南充:非遗文化走进街头巷尾 民众家门口享文化大餐
- 美智库炮制所谓中方破坏南海生态报告 中国驻菲使馆驳斥
- 四川泸州纳溪长江大桥建成 将惠及两岸近35万民众
- 空中丝路:飞越千山万水,实现互联互通 | 老外讲故事·“一带一路”促共赢④
- 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实体经济“筋络”更加畅通
- 西班牙一处遗址最新考古研究:欧洲发生大规模战争时间或提早千年
- “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 砸了谁的锅
- 调查记录显示:青海湖流域湿地植物共38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