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南浔古镇免费开放一周年 1213万名游客参观
中新网湖州1月19日电(胡丰盛)2023年1月18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宣布,免费开放南浔古镇景区2.18平方公里的古镇街区。
这是继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绍兴鲁迅故里、台州天台山国清景区后,浙江省第四个实行免费政策的国家5A级景区。
今天,时隔一年,南浔古镇复兴取得重大突破,接待游客达1213万人,较2019年同期增长690%;景区内服务业主体达593家,增长率192%,呈现出破局起势、全面成势的良好局面。那么,免费开放的南浔古镇迎来了哪些变化?在近十年的文旅大潮中,它是否突破“千镇一面”古镇困境?近日,中新网记者再次走进南浔古镇,进行了探访。
西中有中中中有西 近代江南宅第厅堂建筑的绝唱
南浔古镇地处长三角,以丝绸闻名,一度富可敌国,方圆十里聚集着小莲庄、张石铭旧居、张静江故居等江南庭院,其间建筑中西合璧,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嘉业堂藏书楼”就位于小莲庄内,素有“中国江南的封面”之称。2014年6月,南浔古镇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个入选世界遗产的江南古镇。
“南浔古镇的清末民初的大宅,却是中西合璧,将巴洛克和罗马式的风格,西欧的装饰材料,融合在传统的江南宅第。”今年70多岁的沈嘉允,是南浔文史学者,谈起古镇上的宅第特色,他面有得色,描述起来滔滔不绝。
话音的背后,是这位从小在南浔百间楼长大的老人,对古镇的无限热爱。
沈嘉允说,年轻的时候,自己多次参与了江南古镇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清代,南浔经济贸易达到了一个顶峰,现如今的历史文化街区也仍较为完整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他说,曾经的南浔,以辑里湖丝甲天下,巨贾云集,富可敌国。
彼时,西风东渐,南浔商人大多在沪上经商,长期与外商接触,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而此时的上海滩,已经有不少欧洲的经典建筑样式落户。在这种情况下,南浔儒商大胆而谨慎地把这种西方建筑的形式带回故里。于是,水泥代替了泥灰,铸铁扶栏代替了传统的木质扶栏杆,晶亮的玻璃代替了棉纸和蛎壳,色彩鲜明的花纹瓷面地砖取代了青灰色的方砖——灰色的传统江南厅堂宅第顿时泛起了五彩斑斓的异国光彩,在这古镇上慢慢渗透。在南浔的宅第建筑中,如张石铭的“懿德堂”、刘梯青的“崇德堂”、庞元济的“承朴堂”、刘铿的“通德堂”等等,都融入了西欧的建筑形式,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成为近代江南宅第建筑的一道建筑奇观。
张石铭“懿德堂”的舞厅,就采用了多种风格式样。其立面以巴洛克建筑形式为主体,檐部和券形门窗又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门廊外为两个八角形的多立克柱子,门内地面则铺设法国油画地砖,两侧设置壁炉,二楼的阳台采用了法国路易时期的铁花扶栏,其墙面浮雕图则综合欧式忍冬草叶和中国葡萄叶、牡丹花作装饰。
“这种充满异国情调的私家舞厅,在当时的国内民居中当属独一无二吧。”沈嘉允说,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交活动和西化的时尚生活,这些中西合璧宅第的主人还设置了欧陆风格的会客厅和可供体育活动的网球场,建造了发电房,装上了电灯,用上了自来水。传统宅第高墙里萌动的是一派时尚的西方生活方式。
保护先行开放赋能 海派古镇出圈破除“千镇一面”困境
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中达到交融和完美,使得南浔古镇的近代大宅产生了中中有西,西中有中的建筑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具有时代前瞻性的变革。
百年以后,“中西文化(海派)交融地”,也塑造出南浔古镇有别于其他古镇的海派标签,凝练出“中国近代第一镇”的文化IP。
2023年,意识到古镇价值的地方政府,开始谋划南浔古镇复兴。
为做好原汁原味的传承,南浔启动“老宅新生”工程,陆续对237处传统民居、名人故居和园林古桥等古建筑集中进行保护性修缮,重现“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的历史风貌。一座座新生的老宅,也为南浔古镇不断注入“年轻态”。
法国即兴绘画音乐会《森林物语》、上海木偶剧团全新创排的木偶音乐剧《自由行走的大象》及中外知名童话戏剧《国际精品魔术展演》《百老汇合家欢嘉年华音乐会》《绿野仙踪》《仙境梦游爱丽丝》……2023年10月28日,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以“节中节”的形式来到南浔,连续3个周末6天的演出,以童话偶剧、魔术展演、亲子音乐剧、音乐会等丰富形式为南浔古镇带来了现代的海派元素。
中西结合,海派古镇,正在成为南浔古镇破圈魅力所在。
这其中,“首店经济”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对年轻群体的引流作用日益凸显。截至目前,南浔已引入“首店业态”项目43家,其中亚洲首店1家、全国首店2家、浙江首店6家,间接导入游客流量超100万。
2023年8月正式营业的外滩五号咖啡店,将文物保护单位——南浔粮站总粮仓改造成魔法世界,外观保留粮仓原貌,装修融入张石铭故居的布置陈设和奇幻感十足的魔法元素,让这家首店充满了吸引力,前来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来这里,搜了搜小红书,就来打个卡,顺便逛逛古镇。”正在店内拍照打卡的年轻游客张璐(化名)说,自己特地从上海过来探店,店内环境超出预期,让她感觉不虚此行。
在花果茶的清新香气中,琳琅满目的精致茶具上绘着充满异域风情的花纹,店中的客人仿佛进入了童话里的爱丽丝梦境。古镇上,这家名为“布兰兔的植物庄园”的茶饮店带来了浓浓的欧式复古气息。
在沈嘉允看来,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古镇重现的这种活力,正是新时代中西融合的体现。“南浔的历史、辉煌、人文都凝结在这个古城里面,我们要把古镇保护好,要原汁原味地留给我们的下一代,让它代代传承下去。”沈嘉允说。
海派,也日益成为南浔古镇的标签。就像南浔主政者所坦言的那样,“发展古镇旅游,最大困局在于‘千镇一面’,必须用足用好南浔古镇最具竞争力的‘文化牌’,深度整合文旅资源,打造古镇独具辨识度的文化IP,实现差异化定位、内涵式发展。”实际上,从当地公布的一组数据来看,我们也能看到这条古镇复兴之路所折射的魅力:以拆掉围墙、取消门票为起点,2023年,南浔古镇接待游客达1213万人,较2019年同期增长690%;运营面积达11.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景区内服务业主体达593家,同比增长率192%,呈现出破局起势、全面成势的良好局面。(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成全球共识 ESG在中国受关注
- 张家界文化旅游推介会在英国伦敦举办
- 多国人士送上祝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 广西东兴口岸2024年度货车通关总量近27万辆次
- 《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即将收官 今晚播出“盛典篇”
- 女子花7万求“脱单”被婚介“忽悠”
- 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启动全球征片
- “岭南名家 花地雅集”系列活动在广州启动
- 助浴员“入编”新工种,从业者期待更多就业扶持
- 第四届“微光”青年影像计划启幕 为高校学生搭桥梁、供机会
- “机器人”手术引领新疆外科技术走进机器人时代
- 中新健康丨上海专家用米粒大小胸腔镜成功救治低体重袖珍早产食管闭锁宝宝
-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有序掘进 甬舟铁路加快建设
- 江山如画丨朱檐长河映风华,在“锦绣太原城”拥抱过去、看见未来
- 调查:疫情以来过半民众觉得自己感冒次数变少了
- 第七届丝博会签订合作项目1857个 总投资额1.22万亿元
- 经济数据三季报持续发布 释放了哪些信号?一文了解
- 海内外重磅车型将云集2023成都车展 汇聚顶尖汽车科技成果
- 湖北出土稀有纪年漆耳杯 填补地区纪年漆器空白
- 新不列颠岛发生6.2级地震 震源深度50千米
- 热门推荐
-
- 北美票房:《芭比》拉动北美周末票房冲上三亿美元
- 坚定发展信心 外企稳步推进中国市场布局
- 一站集成式数智服务平台在上海启动
- 日本石破内阁将批准14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
- 中国人寿利明光: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迎来新的春天
- TCL科技集团创始人李东生:使智能化技术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最重要驱动力
-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第五届院展巡展至天津美院
- 全国主流媒体青海海东行:探访该省最大民间博物馆
- 台商在江西:“赣州速度”的背后 是老区与湾区的双向奔赴
- 2024年前10月重庆城镇新增就业65.8万人
- 饿了么方永新:推进数字化社区高质量发展
- 突发!基辅凌晨拉响防空警报
- 暑期玩出新花样:跟着课本去旅行 高考生组团PK“背课文”
- 山西发出“文明祭扫 平安清明”倡议书
- “央采会”:辽企与央企现场对接 53个项目意向成交额逾8亿元
- 浙皖六地人大助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
- 港澳青年参加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
-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 外媒:洪都拉斯谴责美国干涉主义政策 拟退出与美引渡条约
- 两架荷航客机因技术故障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