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游猎第一乡”冰上捕鱼篝火待客
“北方游猎第一乡”冰上捕鱼篝火待客【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迎新年:】
2023年12月30日16点,北纬近50度的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天已经黑了。这时候,在水库冰面上捕鱼的渔夫,正将一桶的猎物放进越野车里。牧民在棚里为牲畜添上最后一把饲草。元旦假期,这里比往年还要热闹些,在当地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支持下,这座被誉为“北方游猎第一乡”的乡镇,发展起文旅产业,有不少外地人来体验这里的民俗文化,在雪地上起篝火放烟花跳舞,参观村庄新开的康养主题民宿和博物馆。
冰上捕鱼就近烤
近50岁的杨磊奋力将网拉起来,一条缠绕着网线的鲤鱼,立即从碗口大小的冰窟窿里跳了出来。杨磊戴着白手套将鱼托起来,放在案板上,他的帮手随即拿着刀将鱼剖刮干净,就近生火烤着吃了。
“我们这边的人祖先是游猎民族,祖先就是这样的吃法。”杨磊的眼镜片上有一层薄雪,他不急着擦掉,紧接着招呼朋友,去其他冰窟窿里拉鱼网去了。2023年12月29日中午,新生鄂伦春族乡的一处水库冰面上,气温零下三十摄氏度,杨磊和几个附近居民在捕鱼。
冰面捕鱼,要用一种被渔民们称为“水老鼠”的工具。这种工具是一个外形酷似火箭头的电力驱动器。尾部系好渔网后,渔民将它放进一个冰窟窿里,它会利用齿轮在冰层下的水里前进,到达另一处冰窟窿时,就会带着渔网冒出冰面。这样,两处冰窟窿之间就被“水老鼠”布下网了。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等待,渔民等个半天或一天时间,去冰窟窿里起网,运气好的时候能一次捞上十几条鱼。吃不完的鱼,就挂在长杆上,杆子上的鱼,每条都被冻得硬邦邦,有的杆两端系上红灯笼。渔民说,挂灯笼能讨彩头。
除了鱼以外,林里的野兔、狍子等,也曾是鄂伦春族人的猎物。鄂伦春族是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鄂伦春”是民族自称,意为“山岭上的人”或“有驯鹿的人”。族人生活长期以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
新生鄂伦春族乡在小兴安岭北麓,长着又高又密的白桦林、松树林,里面总有狍子出没。近些年,族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提高,不再随便去打野兽了。
但“北方游猎第一乡”的名声仍在当地流传下来。新生鄂伦春族乡是爱辉区唯一一个鄂伦春民族乡。1953年政府为妥善安置长期过着游猎生活的鄂伦春族群众,建立新村定居,命名“新生村”。1956年,当地政府建立新生鄂伦春族乡。因为鄂伦春族人下山后,长期保持着游猎的习俗,所以被称为“北方游猎第一乡”。
60岁的莫彩柱,是族人中为数不多的还会说鄂伦春族语言的。每当向外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他自称为“莫拉乎尔”,那是他们原先部落的姓氏。他头上戴着用狍子头骨制作成的帽子,披着棉袍,向游客介绍鄂伦春族的历史,“曾经我也持枪打猎。但现在,我想保护我们的白雪和森林。”
70户村民留守村庄
新生鄂伦春族乡政府驻在新生村里,这个村子里有户籍人口200多户,但到了冬天,户外气温将近零下三十摄氏度,大部分人家就转到城里住了。村党支部书记关春英说,许多人家是冬天住城里,到春播时候再回来,“我们村里有两万亩耕地呢,大伙儿得打春后,才能种黄豆和苞米。”
关春英说,村里人均几十亩耕地,正因为人少地多,村里人不把“亩”当作计量单位,而是用“垧”。一垧地约等于十五亩地。新生村老乡们相互碰见了,会这样向对方打招呼,“青贮玉米种了几垧?”
青贮玉米是牲畜们喜欢的“草罐头”。冬天,新生村不少人家后院里,堆满了玉米秸秆,上面盖了一层塑料布。牧民邵学发2023年收了半垧地的青贮玉米,他用机器把玉米打成碎料,再掺和些豆粕,就可以喂牛了。他养了22头牛,其中有10头是牛犊子,他一天得往牛棚里跑四回。“生怕牛犊子给冻死了。”他在家里和客人说着话,眼睛也总往窗外瞅。
冬天留守在村里的村民,多是像邵学发这样每天喂牛遛马的牧民。“主要是牛和马,不能上楼啊。要是能上楼,我也住城里了。农村太冷了。”邵学发一开口,家里的客人都笑了。他把一盆洗完水果的水倒在窗外墙角,温水须臾在砖表面上结了冰。
关春英曾统计过村里冬天人数,她发现只有大约70户村民留在村里了。村里不像城里有琳琅满目的商店和人声鼎沸的市井气,只有雪原、树林和房屋。不过,偶尔有成群的马队经过村庄,或者谁家的牛在路上撒欢跑了起来,这样的动静,也会让村庄上上下下热闹一阵子。
小镇发展冰雪康养
树林是新生鄂伦春族乡最常见的景色,它们将居民区围起来。白雪覆盖住一切,村庄布局整齐,家家门前街道东西笔直,如棋盘错落。
这里的野生动物很多。从北京来玩的杨先生,在这里住了三天,就撞见了狍子拦路。2023年12月28日傍晚,他开车在乡镇公路上,忽然看见前方两个长着角的动物,一动不动地坐在路上。他停车走近一看,是两只神情呆呆的狍子,他看了狍子好几分钟,狍子也没有要走的意思。直到他兴冲冲取出手机拍照,两只狍子倏忽钻进树林里不见了。
副乡长李祥告诉记者,也正因为新生鄂伦春族乡有冰雪、民俗文化、生态森林等资源,目前乡里在打造以极地养生、北药种植保育为特色的产业项目。乡镇与同心共铸中国心基金会合作,建设了药材基地和博物馆,发展起冰雪康养产业。
2023年12月29日,第十五届健康中国论坛·冰雪康养主题论坛在黑河市爱辉区举办,《中国冰雪康养白皮书(2023)》在论坛上发布。据白皮书显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全国人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后冬奥效应持续释放,其中以冰雪康养为代表的冰雪“文体旅康”融合消费正逐渐走向千家万户,曾经鲜有人问津的寒冬冰雪“冷资源”如今正释放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全新动能。
关春英介绍,在新生村,目前已经建有康养中心、药材博物馆等,“这些设施,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尤其是2023年,博物馆开放,吸引了很多人过来参观。村里一下子多了好几个民宿和饭店。”
2023年12月30日晚上,上百名游客在新生村康养中心附近的广场上放烟花,生篝火,人们围着火光跳舞。关春英很高兴,46岁的她,还是第一次见到村里晚上那么热闹。
据新生鄂伦春族乡政府介绍,乡镇接下来将和社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一方面建设一些医养民宿、冰雪游玩设施,一方面大力提升中医药健康小镇和“北方游猎第一乡”的知名度,从而深化文旅融合,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来源:新京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蒙古国一油罐车爆炸引发大火致6死14伤
- 韩国执政党党首:尹锡悦下台前将不插手韩国国政
- 8名驾驶员终生禁驾
-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病
- 上海博物馆9月4日起将关闭部分展厅
- 菲律宾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 家长别“没收”孩子压岁钱
- 朝阳少侠:诋毁“流浪地球”,暴露美国对人类团结的恐惧
- (新春走基层)有一种年味叫“赶集” 领略晋国古都传统年俗文化
- 报告:超七成年轻人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
- 2023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马来西亚决赛落幕
- 全新一代极智AI系统OTA上线 飞凡R7/F7舒适舱驾体验再进阶
- 西藏琼结:挖掘抢救民间非遗 百余位民间艺人集中展示成果
- 北京加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 粤西重要通道阳信高速板塘岭隧道左洞贯通
- 135.3万亿元!这个成绩单有你的参与
- 圆满收官 亮点纷呈 透过“进博”之窗看到精彩未来
- 中新健康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快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落地实施
- 新时代对外话语创新高峰论坛暨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 A股沪指“四连涨”重返3300点
- 热门推荐
-
- 大师联手 《唐·帕斯夸莱》《丑角》将演
- 新疆吉木萨尔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成效显著
- 走通AI医疗服务民生的商业路径,微医控股再度冲刺IPO
- 90岁老人找到“烈士父亲”埋骨地
- 五角大楼“记账”再出错 对乌军援金额“虚高”20亿美元
- 打造《梦中的那片海》等剧 杨晓培入选国际电视内容业最具影响力35位女性榜单
- 七夕节不该过成情人节
- 河北邢台发现清雍正年间古石碑 对研究水利建设有史料价值
- 广西短时强降雨造成南宁出现内涝 启动防内涝四级响应处置
- 哈萨克斯坦教育部:本国教科书数字化率已达80%
- 偷采黑尾鸥蛋!青岛海警破获一起非法狩猎案
- 线上买火车票显示无余票,但自助售票机有票?12306解答
- 【桥见中国】这十一座跨海河桥梁 串起了海河东岸的历史故事
- (文化中国行)“让历史和文化说话”:南京的博物馆助力文教融合
- 内蒙古:大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
- 韩最大在野党敦促国务总理公布特检法
- 我国科学家揭示生命体自我保护行为背后的分子机制
- 湖北神农架赴广州推介文旅 送上三重优惠大礼包
- 凌家滩遗址玉器文物精华集中亮相故宫博物院
- 艺人马某某驾车逆行被罚,一次公开交通普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