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他给土壤“把脉会诊”
大国科学家丨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他给土壤“把脉会诊”
今天(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们来认识一位长年扎根在田间地头的科学家。作为中国第三次土壤普查的技术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科学总顾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佳宝带领科研队伍为耕地土壤“把脉会诊”,提出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建立东北黑土天空地联合监测预警、田林草湿地一体化治理技术体系,为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的国家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其中2/3是中低产田,而且人均耕地仅为1.36亩,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的4.8亩。耕地资源数量不足和质量低下的双重压力,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中国第三次土壤普查的技术总负责人,张佳宝院士告诉记者,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改良、培肥、规划利用等提供科学支撑。如果通过土壤改良将13亿亩中低产田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就能增产一千亿斤的粮食。治理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和产能,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正是张佳宝40年来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产区,但面临着土壤风沙、盐碱、旱涝、瘠薄的严重威胁。1997年,张佳宝主动请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河南封丘中国科学院农业实验站工作,目标就是要攻克这一技术难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佳宝:到底哪些技术是最关键的?要一个长期坚守进行坚持观测的一个工作。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20多年来,张佳宝带领团队长期在野外坚守,建立零距离实验室、野外观测场、大型研究装置和万亩示范区,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攻关。科研团队提出水土联治技术,使地下水位保持在3米这个临界深度以下,尽量减少潜水蒸发,防止土壤返盐,根治了土壤盐碱化的严重问题,同时研发出生物激发剂、土壤改良剂等产品,统筹秸秆还田和耕作措施,使贫瘠土壤快速变肥。“对症下药”之后,黄淮海地区的耕地质量大幅提升,等级仅次于我国东北的黑土地。目前,黄淮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承担着我国30%的粮食生产任务。
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产出能力强,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但近年来,黑土地普遍存在变薄、变瘦、变硬等问题。202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作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科学总顾问,张佳宝又开始为黑土地“把脉会诊”。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佳宝:原来这个坡度上形成的黑土地的厚度是100毫米的话,现在差不多流失掉的有五六十毫米了。另外长期使用以后,有机物进去少了,有机质分解多了,然后它黑土变得不黑了。
侵蚀沟是黑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不尽快治理会严重影响粮食产能。张佳宝指导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通过实测和高分辨率的遥感调查,首次得出黑土区侵蚀沟有49.6万条的数据,摸清了黑土侵蚀沟的空间分布,同时对黑土地自然资料土壤性质、作物生长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创建了以地理学+大数据+现代农业集成的“全域定制模式”等,全方位保卫“黑土粮仓”。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佳宝:国家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黑土地保住,这样就是我们要提供关键技术进行支撑,责任挺重大。我们要保证土壤它不仅能生产粮食,而且它还要能为保障我们生态的安全、环境的安全、人类的健康提供支撑。(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野猪频频“肇事”,多地探索对策,野猪种群如何调控
- 11月25日央行开展249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战“疫”科普:保护自“脊”
- 可生物降解电路助电子产品更好回收
- 清明假期云南大滇西旅游环线客流明显增加
- 运动前热身不充分 后果可能很严重
- 报告:今年中国国内租车订单量同比增长167%创新纪录
- 文“画”人赵蘅:我的舅舅杨宪益
- 包月高达3万元!所谓“情绪消费”如何规范?
- 交响诗篇《丝路颂》在上海奏响
-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 隆黄铁路隆叙段扩能改造工程全线23座隧道全部贯通
- 西藏边城墨脱:“一片茶叶”兴产业
- 除夕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9亿人次 较2023年同期增长26.7%
- 先诊治后缴费,广东多地试行“信用就医”
- 演员林嘉欣出任第4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大使
- 广西防城港建设生态海堤 保护北部湾海域生物多样性
- 第七届食品与健康国际会议在福州举办 院士专家聚焦“健康中国”建设
- 浙江85%以上茶园已开采 交易价格预计同去年持平
- 从“看客”到“主角” 青岛啤酒邀你共创球迷生态
- 热门推荐
-
- 利好政策频出,沪指“四连阳”
- 5G现在用户体验不足?专家:未来还会量级提升
- 世界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在青海开工建设
- 美国专家:中国聚焦高质量发展是明智之举
- 福建省侨联赴宁夏开展闽宁协作帮扶活动 共叙浓浓“山海情”
- 多个国际科技组织近期成立并落地北京
- 今年前五个月上海海关清理退运“洋垃圾”890余吨
- 海南建立诉求“直通车”助港澳台侨企在自贸港谋发展
- 打造“茶旅”名片 西藏墨脱首届茶文化旅游季开幕
- “欢喜宁波”——温故·非遗展举行主题日展演
- (新春见闻)三个镜头中的雄安新春
- 土耳其称在土伊边境附近“消灭”4名“恐怖分子”
- 李毅中: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重在科技攻关
- “杨贵妃”赴广州增城摘荔品荔:体验荔枝文化的魅力
- 《中国境外出行安全白皮书》在京发布
- 外媒:委内瑞拉金矿坍塌已致23人遇难
- 2024爱奇艺世界·大会在京开幕 共探影视行业未来创新与发展
- 大运河申遗十周年:临平做对了什么?
- 全国古茶树超5624万株 97%以上分布在云南
- 池黄高铁九华山站钢结构天桥吊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