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得掉渣”的“科目三”何以成为2023注脚之一
最近,魔性舞蹈“科目三”又引发热议了——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在沈阳演出谢幕时跳,体育舞蹈大奖赛上拉丁舞世界冠军克里斯蒂娜跳,杨丽萍团队返场谢幕跳,传统京剧剧目中的丑角也跳了,但张译在电影《三大队》路演中拒绝了……跳还是不跳?在哪里跳?谁在跳?是雅还是俗?总能带来各种讨论,与此前其他大众流行文化一样,有着相似的路径。
#科目三舞蹈#在某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已破116亿次,真正的流量担当。简要普及一下,“科目三”指的不是驾照考试,而是一段魔性舞蹈——脚踝内翻、扭腰、摆胯、摇花手,配合动感背景乐,形成一套丝滑的小连招。该舞蹈的缘起已不可考,据说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后经改编和传播,从海底捞火锅出发,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还漂洋过海,传到了日韩、欧美。全世界都在跳“科目三”,各种版本在网上形成了一道道文化奇观。
如今宣传营销惯用的招数之一就是蹭热点、蹭热梗。
从网友上传的这些演出现场“科目三”片段可以看到,杨丽萍团队是在演出结束后的返场谢幕时,跳起了“科目三”,场面一度很欢快,观众一边拍视频一边跟着嗨。有网友说,“杨丽萍不跳科目三是我的底线”,还有网友说“杨丽萍团队跳过了,春晚可不许再跳了”。而俄罗斯芭蕾舞者和德国拉丁舞世界冠军跳,则有网友说“不伦不类”,但也有网友说“这是文化输出”。
同样是文化相融,“京剧+科目三”则引发了“国粹+热梗合适吗”的讨论。
“京剧和科目三?你要这么演,我可就爱看了。”有位网友23日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传统京剧《辛安驿》中丑角在表演中加入了十几秒“科目三”的脚和手部动作,台下有观众心领神会地哈哈大笑。有戏迷从专业角度指出,丑角自古以来都是根据时世来抖机灵的存在,如果是其他的角色在表演中加入这个动作就不太妥。
对此大家的观点不一,有人说,国粹就是国粹,科目三就是科目三,强加在一起,就是互毁。但更多观点认为,国粹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这些年,不少传统戏曲试着融入一些流行梗,确实没少挨骂,但也吸引了年轻人关注,此举算不算传承中的创新,要交给时间。
当然了,全员蹭热点的时代,并非人人乐在其中,也有强蹭而带来尴尬的。电影《三大队》最近在深圳路演,互动中有观众现场跳起了“科目三”,气氛一度尴尬。主演张译明确拒绝并表示,闲暇的时候可以陪大家玩,既然是电影互动,他想听一听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解读。《三大队》是一部很严肃的电影,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三大队几位队员出狱后坚持以普通人身份追踪在逃嫌犯,尤其是张译饰演的队长程兵花了12年追凶,这种孤勇的英雄主义让人感动落泪,与“科目三”的欢快和土味气质完全不搭,所以硬蹭热点,只会落得让人尴尬的境地。另外,聚焦网络舆论战的电影《热搜》路演时,演员被主持人提议跳一段“科目三”时,满脸都写着抗拒。
说回“科目三”本身,它发源于民间,被冠以“网红舞蹈”。有人说它“土得掉渣”“辣眼睛”“没有美感”。也有人认为,是一种不拘小节的自由释放,自带欢庆基因。
如今在短视频平台的助推下,“科目三”有复刻当年《江南style》骑马舞之势。一定程度上来说,它能成为潮流文化,是因为其迎合了当下不少青年的审美情趣和情绪表达。
“科目三”的动作简单,给创编留下了很多空间,也就有了互动性和社交性。就有街舞专业人士新编了“科目三”,加入了锁舞等动作,上热搜的拉丁舞世界冠军也在其中结合了拉丁舞动作,这些都让“科目三”更具观赏性。大量网友也积极加入,推出了可爱版、搞笑版等多样态“科目三”,引来不少模仿秀,成为网络流行。
从情绪表达上看,网友跟风跳“科目三”,大多是主打一个快乐。不管是“听着音响摇起来,这就是属于我的舞台”,还是“只要小伙精神在,到哪都是实力派”,短视频中刷屏的“科目三”舞蹈中的这些词语,都透露着一种乐观情绪,而这也是当下人们所需要的。所以,与此前爆火的《孤勇者》等相似,“科目三”在某个方面契合了时代情感。
是土味舞蹈也好,雅俗共赏也罢,无论如何,“科目三”这一全民文化热点事件,都已经是2023年的注脚之一了。岁末了,各行各业的年会季到来,“科目三”势必还要再风靡一段时间。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也要听医生的话,毕竟“科目三”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要求较高,容易受伤,已经有不少人崴脚了。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专家学者武汉共话城市水环境及水生态治理
- 东西方当代艺术家创作精品集中亮相上海 ART 021
- 可怕的悲剧!美国一幼童意外扣动扳机打死一名婴儿
- (新春走基层)江苏徐州地标美食“坐”上高铁诚邀天下客
- 美国2023年大规模枪击事件致死人数达2006年以来最高纪录
- 印尼塔劳群岛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90千米
- “FAO-GEF江西湿地项目”收官:鄱阳湖区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 第三届京菜美食文化节举行 全聚德奉上京味经典美食
- 完工交船共达58艘 上海三大船企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 我国功率最大氢气发动机在辽宁大连发布
- 克罗地亚议会宣布解散
- (国际观察)乌克兰危机冲击国际秩序 冲突战争没有真正赢家
- 瑞幸咖啡酱香拿铁荣获南方周末2023年度影响力IP奖
- 七部门:到2026年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
- 林下灵芝开 江西安远撑开村民“致富伞”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发掘资料 为研究晋南地区商代人群提供直接证据
- 我国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
- 以军称已突破哈马斯前线防线 美国务卿将再访以色列
- 青海首座高速公路螺旋桥实现合龙
- 中兴通讯:从全连接公司向“连接+算力”公司转型
- 热门推荐
-
- 西藏定日震区近期存在发生5至6级地震的可能
- 宁夏2025年“雷锋饺子计划”活动启动 为2500余户家庭送去新春爱心礼包
- 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打击违法信息外链”专项行动
- 俄方称乌境内一存有贫铀弹的设施被摧毁后 波兰境内核辐射量增加
- 湖北荆门首发至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汽车出口班列
- 国家能源局: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突破8亿千瓦
- 神秘的地铁“站中站”揭开新面纱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新疆英吉沙:“鲜花经济”在戈壁越开越旺
- 航拍西藏阿热湿地色彩斑斓
- 中新真探:酸性食物会导致体内酸碱失衡吗?
- 焦点访谈丨筑大船梦 探新航迹——奔跑新赛道
- 中国专家成功探索用自体肋软骨修复大关节软骨缺损
- 科尔尼报告: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跃居全球第三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赣县着力打造“一村一品” 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 泰国延长娱乐场所营业时间助力旅游业发展
- HICOOL 2023全球创业者峰会在京开幕 首设国际创新展区
- 《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纪录片在北京首映 很多珍贵史料首次公开
- 陈佩斯:喜剧和悲剧就是一个混合体
- “碳”启未来 业界为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言
- 昌吉州百亩棉花示范、千亩棉花示范亩产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