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成为文旅“热词” 天津文旅以“人”吸睛
中新网天津9月21日电 题:“快乐”成为文旅“热词” 天津文旅以“人”吸睛
作者 张少宣 王君妍 王在御
“西沽公园各个健身队的老伙计们每天一起锻炼,总能遇到路过的年轻人想要加入我们。最近还有不少专门来看我们锻炼的旅游者,临近‘十一’长假,出来旅行的人也回来越多,我们要把天津人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天津西沽公园健身会会长韩云学说道。
2023年的天津,年初,火了海棠节中为拍照游客撒海棠花的养老院大爷;年中,大学生“特种兵骑行东疆看日出”成为旅游“显眼包”;9月份,“跳水伯伯”又让这座城市“生存一分钟,快乐60秒”的理念响彻全国。
“十一”假期期间,天津文旅还将发挥出行业协同的发展“链主”作用,以海河观光带为主轴,中秋为起点、十一为爆点,将呈现40个文旅体验场景,引客入津留津,集聚消费新动能,“天津式”欢乐正向全球“说 HI”。
正如一位北京博主体验了天津盘头大姨的手艺后这样说道:“我在大姨身上看到了沉浸式的快乐劳动和工作归属感、成就感以及劳动中的自我价值体现。而这种快乐,太具有感染力,足以让我爱上这座城市,也体会到旅行中最美的风景是城市中最真实的每一个人。”
最快乐的城市 吸引八方来客
西沽公园里“银发族”的杂技健身让年轻人叹为观止,曲江公园皮条健身队中的大爷们表演“空中舞蹈”堪称绝技,王串场公园内健身伯伯们的“人体旗”引得不少旅行者慕名而来……盘头的大姨,跳水的大爷,会说相声的出租车司机……“天津不养i人(MBTI性格类型测试中对内向型人的称谓)”,已经成为社交网络上的“全国共识”。
在谈到“天津式开心”为什么能火出圈,天津城市作家、文旅专家徐凤文认为,以天津大爷跳水为例,九河下梢天津卫一直有“亲水”“戏水”的传统。早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潞河督运图》中就能看到东浮桥上的“桥市”和两岸繁华热闹的景象。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桥膀子”、闸墩子上玩跳水,是那个年代天津少年夏天司空见惯的场景,而如今跳水的天津大爷不少都是当年在海河边跳水的天津娃娃。
“狮子林桥夏天跳水、冬天冬游是延续多年的城市景象。其实,狮子林桥所在的位置正是延续六七百年三岔口的历史原点。周边的玉皇阁、古文化街、望海楼教堂、金汤桥、解放天津纪念碑、古文化街,以及远处的摩天轮、津湾津塔构成了天津华洋杂处的丰富城市景观,而天津大爷特有的幽默、乐呵的性格更让全国网友了解到天津人的城市性格。”徐凤文说道。
贵州的村超、天津的西北角早点、流行于各个城市的Citywalk,在2023年的互联网中成为时代新的流量密码。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沈佳旎在采访中认为,单纯的美景或是低价低质的旅行产品已不再是旅行者的第一选择。旅客更重视的是舒适的旅游体验和旅途中情绪价值的满足。文旅市场正在经历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体验消费转变的重要阶段。
“天津屡屡刷屏,在游客和文旅从业者心中,正逐渐站上C位。天津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海洋文化、民国洋楼、曲艺之乡、民间艺术、风味小吃,城市特质鲜明,文化底蕴深厚。2023年的春节、五一、端午等重大旅游节点,天津均实现了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大幅增长,甚至走在了全国前列。”沈佳旎说道。
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天津文旅消费人次相比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超45%,消费金额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42%。五一期间,天津115家重点监测的旅游吸引物共接待游客1103.8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7.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0倍。其中,接待游客数量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成都、上海,高于广州、苏州等地。
紧抓人文特色 文旅消费呈现新态势
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李晓欣表示,近年来,人文特色已经发展为文旅产业中最具活力的因素。相比秀美的景区、精致的街区,传承历史文明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个体,才是城市文化最活跃的传播者,是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彰显者,也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座城市在目的地建设过程当中,可以根据目的地本身的特点和人文特色,包装出能够让外来游客可接触可体验的产品形式。让游客在场景化中得到沉浸式体验,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进而获得更好的满意度。这也是一座城市中政府重要的服务方向,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当中体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一个风向标。”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马晓龙表示。
在社交媒体上,“天津”标签下充斥着“终于看到了天津禁止开车说笑的交通指示牌,打卡成功。”“来听演唱会的间隙,体验了一把天津盘头,值了。”“原来天津人真的都会说相声,五大道观光车的司机师傅太逗了。”诸如此类的游客笔记。
当健身达人刘畊宏为周杰伦去天津西北角买早点,并在社交媒体上感叹“那天早点吃太多,有点不消化”时,“多巴胺”可以转化为“消费力”也被网友们所津津乐道。
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2023下半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景气报告》中指出,从业者表示,2023年人们出游和追求放松生活的热情不减,也相应催生了旅游消费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体现了人们对更多元创新旅游热点的追捧和用经济实惠的方式满足休闲旅游需求的特征。
而提到打造城市人文景观时,李晓欣则表示,一方面“人文美景”必须与城市的内在精神吻合,才能产生真正的吸引力。“人文美景”代表的是一座城市独特的精神特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欢乐互动,实现文化传播与精神共享。因此,要把挖掘城市文化、构建“人文美景”、完善景区建设等融合起来,用独到的“人文美景”吸引带动人流量,依靠扩大人流量来产生消费增量。
“不同城市需要注重围绕城市人文特色开发相应的文旅产品,实现人文特色由精神层面走向实物层面,打造具有人文内核的标志性IP产品,不仅可以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还可以有效传播城市文化。”李晓欣如是说。(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驻澳大使:合作共赢是中澳应对全球挑战的正确选择
- 今年春秋北京书市吸引83.7万读者 书香京城向品质化推进
- 英国将对安置或雇佣非法移民施以重罚
- 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 石峁博物馆开馆
-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最后“一撇点”全线贯通
- 乌蒙山珍开启羊城之旅 农特产品销售订单金额达2.4亿元
- 突降大暴雨8区县内涝30余人被困 贵阳消防紧急救援排涝
- 以艺术推动文化交流 雕塑家刘洋的“为中国文化造像”记
- 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工程取得新进展 南海中引桥栈桥顺利贯通
- 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成功发射入轨
- 少儿奇幻冒险小说“怪物大师”系列12年卖出2000多万册
- 兰张三四线铁路翻祁连山穿“地质博物馆” 完善河西走廊高速铁路网
- 珠海首个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
- 四川盆地至黄淮有强降雨 京津冀湘赣等地有高温
- 欧盟推进碳市场改革挑战多
- (上海自贸区十年)我在自贸区|楼宇经济专员严卫娟:摩天楼里“找问题”的“店小二”
- 宁夏民营企业一季度外贸额占全区外贸总值77%以上
- 江西南昌:匠心守护 让更多古建筑再现古韵
- 清华大学“必刷剧”《马兰花开》重启京外演出
- 朱炳仁铜壁画“星空”闪耀浙图之江馆 彰显浙江人文韵味
- 热门推荐
-
- 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国际货运量突破万吨
- 中国饭店协会倡议:OTA平台持续优化入境人员支付体验
- 外媒:负责厄瓜多尔电视台袭击案的检察官遭枪杀
- 村里来了个“CEO” 浙江平阳运营“老手”进村帮忙鼓钱袋
- 辽宁省春季首场大型招聘会启幕 一场“家门口”的求职就业盛宴
- 外媒:巴基斯坦法院宣布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在腐败案中无罪
- 广西天气渐暖 玉林消防一天连抓两条大蟒蛇
- (新春见闻)西藏异乡客的归家路
- 病毒肆虐 孩子的常规疫苗还打不打
- 昆仑万维:天工AI每日活跃用户(DAU)超过100万
- 浙江出台工会新规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
- 竭尽全力,为了废墟之下的生命——中联重科土耳其子公司工程师灾区救援纪实
- 草原那达慕:“08后”踏上竞技场接力文化传承
- 能源危机建模研究:全球家庭能源总开支或上升62.6%-112.9%
- 沉浸式享受“在路上” 年轻人解锁“慢旅游”新方式
- 陕西黄河壶口瀑布沿线围墙拆除 专家称应警惕“筑墙挡景”背后思维
- 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新表达 《封神第一部》分享研讨会举行
-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将举办系列活动 展示非遗保护经验
- 中国境内首宗个人破产案债务人获经济“重生”
- 给毛绒玩具装上“科技芯” 雄安发布智能毛绒玩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