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数字人何以成为行业“香饽饽”
2025年核心市场规模有望达480.6亿元
AI数字人何以成为行业“香饽饽”
【AI世界】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上,AI数字人普法成为亮点。不少网友表示,在AI数字人的宣讲下,干巴巴的法条变得生动了。
上海法治文化节对AI数字人的应用并非个例。日前,北京市首个社保数字人——朝保宝AI数字人“上岗”,为居民咨询社保相关事宜提供便利。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与数字人“钱学森”跨时空对话,引起与会者关注。
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数字人这一概念便已出现。近年来,随着AI、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进步,AI数字人驶入发展快车道。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虚拟数字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虚拟人带动的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3334.7亿元和205.2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6402.7亿元和480.6亿元,增长态势强劲。腾讯、阿里、京东等企业也纷纷入局,围绕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那么,与此前出现的数字人相比,AI数字人有哪些新特点?其发展还需攻克哪些难题?带着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行业专家和从业人员。
交互能力显著增强
数字人,是通过数字技术创造的与人类形象相似的数字化人物。近年来,在AI技术加持下,数字人智能化交互能力显著提升。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洪生介绍,数字人的发展经历了从真人驱动到程序驱动,再到如今AI驱动三种主要形式。真人驱动的数字人虽然在用户面前呈现出虚拟的数字形象,但仍需真人在语言、动作等层面对其进行支撑;程序驱动的数字人基于数据库语言,只能给出机械化的回答;AI驱动的数字人不仅在自然语言播报方面更接近真实人类,还更具备强大的交互能力。
腾讯云数智人产品经理刘晶介绍,该公司与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AI数字人——可交互数智员工,可通过真人形象信息采集、动作捕捉、二维建模等技术,高度还原员工形象。它不仅能在实际业务场景中支持开户环节相关工作,还能指导客户了解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甚至能精准解决客户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未来生产门槛将进一步降低
“AI数字人核心技术涵盖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图像渲染等多个领域。随着技术迭代更新,AI数字人制作效能和智能水平持续提升。”刘晶指出,在AI大模型加持下,AI数字人生产门槛进一步降低,“自助式”生产制作得以实现。
此外,通过导入专属知识,AI数字人能够拥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超级大脑”,为各行各业用户提供更准确、个性化和贴心的交互服务。
在刘晶看来,自动化的“AI+数字人工厂”或许是今后发展方向。目前,腾讯云已经可以高效、快捷地完成大批量AI数字人形象、音色定制,同时还在开发更多适用于垂直行业、垂直场景的AI数字人服务。未来,专业性更强、“开箱即用”的AI数字人或将成为可能。
立足行业提升智能化水平
张洪生认为, 目前市场上许多AI数字人产品尚处于试验与体验阶段,它们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一些AI数字人徒有其表,并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和个性化思考能力,回答问题质量不高。”在张洪生看来,AI数字人的应用前景并不仅限于和公众对话,深入行业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才是其核心价值所在。这要求AI数字人不仅要有更加立体的形象,更要基于通用和垂直大模型进行深度训练,提升其解决问题能力。为此,应建立专门的行业语料库,有侧重地对AI数字人进行训练。张洪生认为,AI数字人落地进程取决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技术发展进度。
刘晶说,AI数字人要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消费市场和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但推动AI数字人发展不仅要依靠技术,也需要规范指引。对此,张洪生建议,一方面要顺应市场规律,通过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推动更多AI数字人应用场景落地;另一方面,政府在出台扶持和引导政策的同时,也要加强对AI伦理道德、隐私数据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和监管。
“AI数字人不可能完全替代人,只能辅助人们进行部分工作。”张洪生表示,目前AI数字人可胜任一些简单、重复性强的工作。未来,随着大模型的进步,AI数字人将朝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应用范围也有望得到拓展。
链接
全国多地布局数字人产业
随着交互智能技术加速发展,数字人正在从技术创新走向产业应用,全国各地也正在加速布局。
2022年7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尝试运用虚拟人代言带货地方农产品、手工艺品。
2022年8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2022年12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6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时尚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鼓励数字领域企业发展虚拟时尚,重点发展数字精品、数字时装、数字虚拟人等新时尚。
相关人士呼吁,数字人产业要形成更为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宗诗涵 薛 岩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清花高速北江特大桥全面进入上塔柱施工
- 2024中国·天津宝坻首届空竹邀请赛举办
-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以来跨境资金呈现净流入
- 京城中考生迎“烤”验 试卷体现北京元素、关注素养达成
- (身边的变化)拒绝低保的李艳飞:“我还年轻,可从头再来”
- 英媒: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码头工人开始罢工,导致美国约一半远洋运输中断
- 男子登太白山失联9天后被找到,知情者:他自己走了出来,只带3天食物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全球水危机迫在眉睫
- 火出圈的“乌梅汤” 无锡各大医院已上线
- 二手房“带押过户”启动满月 成功尝鲜者寥寥无几
- 美政客:北约是历史“遗物”不应存在 应该解散
- 西藏已完成5万余条冰川资源本地调查
- 国家统计局:2023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超9.3亿人
- 读者共享节日浓郁书香
- 行业权威专家和主流媒体厦门聚焦“信号升格”
- “80后”锡伯族夫妻骑马重走西迁路
- 数据显示:“炒牛河”成外地旅客在广州的外卖首选
- 寻求以色列开放军用道路运送援助物资
- 广东搭建直播平台 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沉浸式”直播探企
- 商务部谈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磋商:望欧方正视事实作出决定
- 热门推荐
-
- 著名翻译家杨苡先生去世,享年103岁
- 15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将亮相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
- 2022年度交强险经营质效提升 广大车主更加受益
- 看不见的氧气,看得到的功效
- 中上协: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发生诸多积极变化
- 202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在河南开封开幕
- “中韩国际声乐展演”启动 戴玉强:发掘更多优秀声乐人才
- 甘肃文旅苦练“内功”:从文化出圈到产业“破圈”
- 赴泰团组旅游试点恢复 中国驻泰使馆发布泰国游安全提醒
- 第五届侨博会实现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32.6亿元
- 青海印发新规划:2030年国际重要湿地将达5处
- 国办:鼓励发展创业投资类基金
- 2023年服贸会9月2日-6日举办 2200多家企业线下参展
- 中柬机构联手举办“赋能未来企业家”活动助柬青成长
- 一宗以国家项目为名的网络传销案
-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周亚滨:匠心育桃李 大爱筑师魂
- “习武强国”大型公益武术展示活动全国首站在长沙开幕
- 中国机电商会:欧盟若支持对华电动汽车征税将失去投资
- 云南双江多措并举发展蔬菜种植 助力乡村振兴
- “能够替代特朗普”?他宣布参加美国总统竞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