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一稿多投”禁令会不会松动
数字时代,“一稿多投”禁令会不会松动
学者呼吁优化学术期刊出版流程
◎本报记者 陈 曦
一直以来,学者们向学术期刊投稿面临着激烈竞争,特别是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发稿更是“一刊难求”。作者常会遇到等待好几个月最后还被拒稿的情况。由于有着“一稿多投”禁令的约束,大部分学者只能等待。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前不久,《自然》就发表了葡萄牙学者德里琼·格鲁达(Dritjon Gruda)的文章。他提出,“一稿多投”不仅延误了科研工作的进程,还阻碍了科学信息的快速传播。在数字时代,应该废除期刊禁止“一稿多投”的规则。该文章将学术圈里的禁忌搬上台面,引发的有共鸣有反对,还有在数字时代更好地看待“一稿多投”问题、促进学术发展的思考。
著作者和期刊之间的不同诉求
格鲁达在文章中提出,“一稿多投”的禁令最早要追溯到前数字时代。在那个时代,信息交流不畅,版权规则难以执行,主要由期刊编辑对纸质稿件进行筛选,同行评议人也很少。
于是,为了规范出版流程和保护原创性,期刊社开始要求研究人员一次只能向一个学术期刊提交其研究论文,不能同时向多个期刊提交相同的论文,以此维护审稿过程的公正与透明,保护编辑和作者的共同权益。
《中国肿瘤临床》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癌症生物学与医学》)编辑部主任刘惠琴认为,“一稿多投”禁令的产生,是为了避免稀缺出版资源的浪费,保障正常的出版秩序。
“‘一稿多投’伴随重复发表风险。这也就意味着会牵扯到版权问题,引起版权纠纷。‘一稿多投’还会让多家期刊耗费时间和金钱对同一篇论文做重复性工作。此外,在当前审稿人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审稿人可能为多个期刊服务,‘一稿多投’容易导致审稿混乱。”刘惠琴举例说,一篇稿件在确定发表之前,一般要经历编辑初审、同行评审、编委会终审的审稿流程。有的文章就曾在同行评审的环节,被审稿专家发现在为其他期刊审稿时看到过,这意味着期刊之前所做的工作可能是“无用功”。
因此,目前绝大多数期刊社都明确拒绝“一稿多投”。“我们会在作者投稿时,让作者承诺稿件无‘一稿多投’的情况。一旦发现作者存在‘一稿多投’的问题,期刊社一般会做退稿处理,并将其列入失信作者名单。”刘惠琴说。
尽管禁令严格,但是“一稿多投”现象在学术圈依然存在。
对此,天津大学期刊中心主任陈金龙分析:“如果单纯从科研工作者角度来看,之所以有人会选择‘一稿多投’,还是希望能‘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也就是提高投稿命中率,加快科研成果公之于众的速度。”因为快速发稿能为著作者赢得相应的声誉。
“‘一稿多投’禁令的废与留之争,其实也是期刊社和作者站在各自立场的不同诉求的反映。”陈金龙表示。
数字技术可提高出版效率
格鲁达认为,当科学出版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已经使评审工作实现了自动化。编辑和审稿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审阅稿件,第一时间确定版权也更容易、更直接,效率大大提高。
在格鲁达看来,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为“一稿多投”提供了可行性,这也更凸显了“一稿多投”禁令的不合时宜。他认为,“一稿多投”禁令不仅耽误科研创新的进程,还阻碍了科学传播的速度——尤其是在气候科学、健康和医学等许多领域。禁止“一稿多投”对年轻科研人员尤其不利。对他们来说,延迟发表不仅令人沮丧,而且影响晋升,会阻碍职业发展。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真的可以解决“一稿多投”带来的问题吗?
“虽然数字化时代,出版流程中的一些环节可以得到优化,效率可以提高,但是版权等问题依然无法解决。”陈金龙说,因为目前各个出版社的投稿平台都是独立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投稿平台。大家在处理稿件的时候依然都是“背对背”,在出版之前无法看到其他平台的文章。如果多个期刊同时进行出版流程,一稿多发的风险依然存在。
对于著作者最为诟病的等候发稿时间过长等问题,刘惠琴认为,这也并非都是禁止“一稿多投”造成的。目前审稿专家资源十分紧张,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冷门的研究方向,审稿专家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在目前数字时代,期刊社可以在网络平台向审稿专家发送审稿邀请,但不能保证有专家应答。“我们就曾遇到过一个著作者,投稿给国外期刊,等了5个月,论文最终被退稿。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刘惠琴说。
探索有组织的“一稿多投”
抛开“一稿多投”禁令的废与留之争,格鲁达也认为,发文章的真正目的是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因此,他也给出了在“一稿多投”禁令下,可使论文尽快发表的建议。比如在正式投稿之前先与期刊编辑建立初步的联系,评估他们对论文的兴趣程度;根据文章的内容确定一个目标期刊列表,根据期刊的影响力进行分级,这样当文章被拒绝后就可以迅速转移到下一个期刊;投稿后,要定期与期刊进行沟通等。
同时,投稿人可充分运用数字时代的技术手段,比如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期刊的审稿时间、出版周期和接收率等;可以通过预印本服务器提前上传手稿,将其作为工作的公开记录。
对此,刘惠琴表示认同。她介绍,目前期刊社正在积极推出各种举措,提升著作者论文发表速度。“我们会定期开展针对著作者的论文写作与投稿培训,让著作者更加了解不同期刊的特点和投稿要求。这使著作者在投稿时有的放矢,大大提升投稿的命中率和发表效率。”刘惠琴说。
陈金龙也表示,为了保证重要科研成果的时效性,目前很多期刊社开辟绿色通道等形式,加快重要领域科研文章的评审速度。
一些出版社和期刊社也在积极探索有组织的“一稿多投”。今年9月,细胞(Cell)出版社宣布推出“一稿多投”服务,允许作者将研究论文提交至生命与健康科学领域的期刊,以及一些与细胞出版社合作的学会期刊。
陈金龙认为,这种方式相当于把论文投给同一个出版社旗下的多个子刊。通过期刊矩阵,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出现版权纠纷。
“国内的出版社虽然无法达到国外这么大的规模,但我们可以采用联盟的形式。”刘惠琴介绍,其与相同领域的期刊成立联盟,联盟成员之间可进行文章和评审专家的资源共享,未来可能会实现联盟内部期刊之间的“一稿多投”。(科技日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孔子后人任中华慈孝文化大使:没有和颜悦色何谈慈孝?
- 证监会:从严打击科创板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
- 海内外36所宫庙逾千名信众福建泉州共祭关帝
- 多次浏览导致价格上涨?消协体验调查大数据“杀熟”
- “中国车谷”加速释放新能源整车产能
- 芒种时节河南麦收近尾声 夏播面积超六成
- 台风对海南南部、东部、西部地区旅游影响较小 国庆、中秋将加大旅游产品供给
- Paxlovid医保谈判未成功 这些药都还能报销,品种丰富!
- 霜降后香山红叶将迎最佳观赏期
- 龙年春晚完成全部彩排准备就绪
- 塞尔维亚受威胁?武契奇:如拒绝欧盟涉科索沃计划,塞将被撤资孤立
- 暑假带娃出游 安全教育不可少
- 寒冬时节防范脑卒中的正确方式
- 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聚焦“新质生产力”
- “飞来峰里的文化亚洲”展开幕 述飞来峰与亚洲文化互鉴故事
- 上海:一人捐赠造血干细胞挽救一对罕见病双胞胎患儿生命
- 北京警方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和窃取商业秘密等犯罪行为
- 海南琼海多地被淹 消防紧急驰援
- 宁夏银川:房地产在售项目来访量、成交量环比增长48%、66%
- 2021广州米其林指南发布 104家餐厅入选
- 热门推荐
-
- 林铁坚:发动机研发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 中新健康丨“中风120”互动体验展馆率先在上海开馆
- 黄山芜湖宣城等局部出现特大暴雨
- 泰国总理访问马来西亚 双方将加强多领域合作
- 第六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收官 219头警犬同场竞技
- 广东广州、珠海将有暴雨 珠海部分地区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贾浅浅拟入中国作协会员名单,曾因诗歌文风引争议
- 瑞信暴雷引发金融市场第二波震荡 最大股东表示不再投资
- 乘坐火车,哪些物品不能带?(民生服务港)
- 躲过了雪糕刺客,你躲得过“爱情刺客”吗?
- 贵州“90后”创业团队逐梦阿斯塔纳
- 药物性肝损伤正成为健康“隐形杀手”
- 广东计划用3年进一步提升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才建设
- 全国首例荞麦全链路数字化项目落户内蒙古
- 6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151元 下调29个基点
- 村里来了个“CEO” 浙江平阳运营“老手”进村帮忙鼓钱袋
- “醉骑”撞“违停”受伤致残 “违停”车辆是否担责
- 菲律宾今年已接待外国游客超500万人次
- 第12届东西方哲学家大会在夏威夷开幕 聚焦“创伤与治愈”
- 郑小瑛、殷承宗再度联袂奏响《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