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患者随时都能来!”
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屿头岛上,有个不起眼的小房子。灰色的水泥墙上没有任何招牌,却不时有村民来往进出,仅能从健康教育宣传墙上辨认出,这是一间卫生所。
走进大门,顺着狭窄的过道望去,一位医生正在诊室里,准备为病人换药。这位医生名叫陈益珠,今年71岁,这是他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家。
01 退伍后,他决意返乡从医
屿头岛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西北部,与长乐、福清隔海相望,距大陆最近点2.35公里,是距离平潭本岛最远的一个离岛。岛上有几千人,船是进出的唯一交通工具。
陈益珠1952年出生在屿南村,是土生土长的屿头岛人。
1968年,陈益珠的妹妹因病离世,16岁的他心痛不已,自此决心学医。“那时村里的医疗条件很有限,很多人小病也可能拖到大病,大病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穷苦的环境、闭塞的交通,加之医疗资源的匮乏,使得“学医回乡济民”的念想在他心中逐渐坚定。
20岁那年,陈益珠参军入伍。在部队里,他争取到卫生员的资格,并掌握了必要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退伍后,牵挂着父老乡亲的陈益珠选择回岛,支持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从小就有的感情,看到他们生病,心里很是难受。”
02 “三更半夜,随叫随到”
1977年,25岁的陈益珠来到屿头岛屿南第一卫生所——与其说是卫生所,它更像是一个“小单间”。他与两名村医一边救治病患,一边推动村民的疫苗接种工作。
由于很多村民缺乏疾病预防意识,不少人认为只有明显感到不舒服时才会看病买药,多种传染病威胁着村民健康。陈益珠回忆,“那时候疫苗还没全面铺开,生病的人都很多,有时候一天要接诊一百多个病人。”
岛上的日子太苦了,没过几年,两名同事也离开了,他的工作变得更加忙碌,内科、外科都要看,创伤性的缝合也是他亲自上手。
陈益珠干脆将卫生所“搬”到了自己家——他将家里划出一块区域作为村卫生所,为村民服务。
陈益珠的家,患者随时都能来。有急诊,他就背起药箱往患者家里跑。工作起来,不分昼夜。“这边刚到家准备休息,就又有人生病要出诊。我的家里他们随时都能来敲门。病一定不能拖,给人家病耽误了怎么搞?”
2020年大年三十晚上,正和家人吃饭的陈益珠接到电话,一名村民胸口疼得直不起腰来。闻此,陈益珠背上诊箱就匆匆赶去。经过一番诊查,陈益珠怀疑其突发心肌梗塞,当即为其注射了强心针,并让其家人联系了一艘快艇,迅速送往对岸的大医院救治。好在第一时间增强心肌收缩力,患者最终并无大碍。
陈益珠说,自己早就习惯了患者深夜来敲门的生活,只是心里觉得很亏欠家人,陪伴他们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四十六年里,陈益珠几乎为每一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村里三千多人,谁有什么病,他一清二楚。“心地善良,拿药打针从不多收病人的钱。”这是村民对他的一致评价。
03 守岛的故事,仍在继续
近年来,随着深化医改的不断推进,我国乡村医生工作条件和待遇得到明显改善。许多地方改造和建成了一大批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并统一配置了医疗器械和办公用品。屿头岛也在持续接受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
取代“小单间”的,已是设备齐全的卫生所。60平方米的卫生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有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药物,针灸、按摩、拔罐等设备也一应俱全。
不过,岛上的常住人口数量越来越少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离岛外出谋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只剩下一些老人、小孩留守。“每天接诊的病人降到了十多人,以前病人都是小孩多,现在是老人多。”陈益珠感慨。
有人劝陈益珠离岛进城,可他拒绝了——陈益珠说,“我得和乡亲们在一起,撑起他们的健康。这是我当村医的初心。”
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陈益珠的两个儿子也选择学医,加入医生的行列,并肩投入到基层医疗服务中。
如今,陈益珠依旧奔波在出诊路上,践行着一名乡村医生的责任和使命。
在中国,还有无数医生在救死扶伤,护佑生命。
今天(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向甘于奉献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马文佳
总台记者丨万存灵 王迪
编辑丨王迪
校对丨张天宇
部分素材来源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宣传与影视发展部 、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海峡都市报
(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三合一”产前筛查技术高效防控出生缺陷
- “老广”组团赴澳大利亚旅游:迎接南半球的春天
- 露营+ 除了烧烤还有哪些可能
- “北溪”爆炸一年后,挪威科学家再曝新细节
- 天津港—呼和浩特“海铁联运+内陆保税”集装箱班列开通
- 无人机袭击伊朗牵扯多方,俄外交部谴责:可能导致无法预见的后果
- 全国第10万列中欧班列经新疆出境
- 中新健康丨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 女孩被福利院抚养长大 婚礼上五任院长将其托付给新郎
- 匈牙利农业部长:希望延长乌克兰谷物进口限制到2023年底
- 预制菜搅动餐饮业:既须保障知情权,也要提升认知度
- 7月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49.6% 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
- 河北保定推介“四色”旅游线路 打造京津冀周末游首选地
- 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亮相宁夏固原
- 广西左江之畔百舸争流赛龙舟 上演水上“速度与激情”
- 作家出版社2022年度好书揭晓
- 数读中国|四大着力点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 黄鹤楼脚下老旧社区蝶变网红打卡地
- 国际锐评丨美国对华科技战为何事与愿违?
- 本田日产计划合并?全球第三大车企呼之欲出
- 热门推荐
-
- 全国逾两万名梅花拳“高手”齐聚河北平乡秀武技
- 乘客将学费遗失在地铁车厢 民警8分钟寻回现金27000元
- 加拿大前总理马尔罗尼逝世
- 青海开展“民营经济政策宣传月”活动
- (身边的变化)蒙古国游客组团在乌兰察布市赶大“集”
- 国内外知名学者共话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 广东计划用3年进一步提升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才建设
- 沉睡3000多年,小古城遗址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 美国政客们正坐视“一场巨大的玩火游戏”
- 广西桂林:“小村庄”汇聚“大能量” 合力同心共建家园
- 2024广州艺术季拉开帷幕 计划演出60台剧目
- 中国汽车再掀智能化浪潮 跨国公司加速本地化研发
- 英国利兹市市长:愿与杭州等中国城市加强交往拓展合作
- “秀出你的鸡肉”,年轻人与菜市场的双向奔赴
- “万宜”趋近海南岛 或影响琼州海峡通航
- 宁夏优化营商环境 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95.3%
- 商务部:坚决反对美对华投资限制最终规则
- 昆明机场迎9国154名杭州亚运会参赛人员
- 江苏徐州:打造高端纺织创新产业集群
- 双向奔赴坚持寻亲 离散66年的亲人终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