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3000多年,小古城遗址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中新网杭州1月15日电 题:沉睡3000多年,小古城遗址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作者 童笑雨
从良渚古城遗址出发往西约10公里,是浙江考古界的“新贵”——小古城遗址。它距今3000多年,发现了院落型建筑群、人工堆筑高台、城墙与木构水城门等系列重要商代遗迹。
人们往往觉得江南地区要到春秋的吴越争霸时才再度崛起,小古城遗址的发现,刷新了学界对浙江商代考古重要性的认知。这是此前在浙江杭州举行的小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的共识。
日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小古城考古项目负责人罗汝鹏接受采访时表示,小古城遗址的“潜力”绝非仅于此,或者说,如今的考古研究成果只是1.0版本。小古城遗址一期考古研究已经进行了8年,但仍有很多未解之谜困扰着罗汝鹏。
人工堆筑台体的用途是什么,算一个。在他看来,它是此次考古中最令人惊讶的发现。
人工堆筑台体位于庙山发掘区,形状好似个蛋糕,修筑在小古城遗址最高处——庙山山顶之上,其中东西长超60米,南北宽超50米,有三四层楼高,台顶和台脚都发现了建筑痕迹。
罗汝鹏形容,“从远处看这就是个五彩斑斓的建筑”。台体表面是不同颜色的夯土带,分界线十分清晰,说明先民是运了不同的泥土,一条条地用版筑的方式修建的。毫无疑问,他们并非只是修个普通土台子。“这可以说是中国的‘金字塔’,只不过顶是平的。”
虽然高台占地面积大,但台顶的建筑规模却很小,是个不足100多平方米的院子,建筑的设计十分考究,坐落于正中间,为正南北朝向,台顶周边可能还有矮矮的围墙,能吹吹山顶的风,但可以推测,这里多半是不适合人日常居住的。
据悉,小古城遗址的高台建筑是同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最大一座,这样奇特的造型,在中国同时期也是首次发现。它的来源,是个疑问。有学者认为,它可能是传承于良渚文化类似瑶山遗址、汇观山遗址那样的祭台。
高台的用途是祭祀还是天象观测?台顶的建筑会是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所见的神庙吗?罗汝鹏没有答案,但可以明确的是,它具有特殊功能性意义。
在庙山的西侧、南侧,考古工作者也发现了建筑痕迹。其中南侧的大片地区,与庙山高台南北相连,通过全面的勘探,这些区域内都发现了黄土与沙土铺垫的痕迹,而这一现象,在小古城其他区域内都没有发现,罗汝鹏推断,这应该是小古城城址内具有更高地位的人群生活的区域,而庙山应该就是这群人实施某种仪式的场所。
能否根据高台的土方量、建筑规模推算出小古城遗址的规模,以及有多少先民居住?罗汝鹏表示,小古城的面积不大,城内面积只有约25万平方米。至于有多少先民,很难作出回答。如今进行的只是小古城遗址的一期考古,更多秘密还有待勘探。
良渚文化晚期良渚人去了哪里一直是个谜,小古城遗址的先民,会是良渚人的后代吗?
罗汝鹏说,目前在小古城遗址区未发现墓葬,无法和良渚人进行DNA对比。但他能肯定的是,虽然与良渚相隔2000年,但小古城遗址先民的生活处处有良渚文化的基因。
他们曾和良渚人一样,乘着独木舟在城市里穿梭。
考古发现,在北城墙有一座商代水门遗迹保存较好,是中国同类型中最早的,其用途、结构和秦末至西汉时期广州南越国木构水闸相似。水门类同于城门,可供舟船进出通行,也能阻断水流。
“但它内径偏小,最窄处仅1.5米,只能通过独木舟和竹筏子。”罗汝鹏推断,它应该是最小的一处水门。此前,他们勘探过,另一处水门遗迹木构的分布范围要更宽。
在这片相邻的土地上,稻作文明被延续了下来。目前发现小古城人用石犁耕种稻田,用陶罐煮饭,可能偶尔宰杀猪、鹿等改善伙食。
他们也受到了中原文明的影响,可以说是良渚文明和中原文明的继承者,这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活体现。
中国青铜器的产生,较早出现于中原地区的中心城邑。小古城遗址出土了铜斧、铜刀等青铜器,从铸造工艺来看很可能就是受了北方或者江淮地区的影响;从聚落模式来看,小古城遗址也与良渚的高度集中不同。
“良渚古城是权力与信仰中心,是超大型的聚落,呈现出极端的向心性。但3000多年前的长江中下游,没有特别明确的超级中心,反而遍布着诸多小中心。小古城遗址只是其中之一。”罗汝鹏称,在小古城遗址的北部,同时期就有湖州毘山遗址、江阴佘城遗址,它们规模也不大。这一文明模式,更像中原地区的采邑制。
他们会是北人南迁吗?罗汝鹏不清楚,但他觉得,小古城的先民可能是早期越人的一支。据悉,小古城遗址属于考古界所分类的马桥文化、后马桥文化一类,时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代末期至商代,而属于马桥文化与后马桥文化的人群一般被认为是越文化的源头。
“他们是不是早期越人,我现在也有点怀疑,因为在考古学领域研究人比较困难,现在资料也太少。”他举了个例子,单从用餐工具来看,谁是中国人,谁是英国人,一目了然,但中国人和日本人都使用筷子,这就很难分辨,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去佐证。
罗汝鹏寄希望于二期的考古发掘。小古城遗址的高台用途是什么?现场出土了青铜器,它是否有专门的冶铜工业区?整个遗址在东苕溪流域遗址群中是否有特殊地位?像剥洋葱一样,这是小古城遗址更内层的未解之谜。
从考古人的角度来说,小古城遗址也是撬动南中国商周研究的一个支点。
在良渚文化消亡后的1000年里,南中国文明渐入沉寂,为何在几百年后,突然出现了一个文化高峰,出现了那么多的村落与中心?南方的文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罗汝鹏希望,小古城遗址能拼接起自良渚到东周越国时期2000多年的历史空白。(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相约进博 共享开放
- 信用评级被调至“垃圾级”,美国要诞生下一个“硅谷银行”?
- 暑期迎就诊高峰 首儿所服务“上新”
- 中国首单帆船保税经营性租赁业务天津落地
- “绿能珠”号在沪命名交付 刷新中国LNG船年度交付新纪录
- 从香江到浦江,香港青年走进上海乡村当“一日体验官”
- 载人eVTOL航空器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新闻1+1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有哪些变化和重点?
- 买240个散装烧饼,为何索赔近万元
- 行走大运河|千吨货船如何通行?看苏南第一闸!
- 肺癌普筛可将死亡率降低63%
- (第20届东博会)外国客商借中国—东盟博览会探路市场
- 粤港澳文艺名家聚首广州谋划共建人文湾区
- 重庆市完成17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布局
- 河南平顶山煤矿事故已致10人遇难 仍有6人失联
- 福建武夷山春节期间推出系列主题活动
- 第五届天津市青年摄影展开展 用影像记录当代天津故事
- 豫货出海添宁波通道 河南港口集装箱航线增至29条
- 海南强降雨持续 洪水、山洪预警齐发
- 以五篇大文章为纲,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在融合创新中助力特区续写春天的故事
- 热门推荐
-
- 韩国执政党党首:将有序推进总统尹锡悦下台
- 创近9年最高水平 今年上半年为啥有165位基金经理离任?
- 中秋国庆假期消费市场活力足 旅游游览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倍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加力扩围实施“两新” 手机等数码产品将有购新补贴
- 苏丹武装部队总司令拒绝肯尼亚总统担任苏丹问题四方委员会主席
- 当好供应链管理的“稳定器”
- 日本陆上自卫队一枚失踪的炮弹被找到 处于未爆炸状态
- 原创音乐剧《反转人生》呈现都市人的心灵成长
- (乡村行·看振兴)一条高速公路,串起江汉平原好“丰”景
- 电影《谯国夫人》再现冼夫人传奇一生
- 甘肃嘉峪关“矿山师徒”:千米井下“脚印”续“带帮传”
- 低位企稳背后 中国楼市迎重大转变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看水利“超级工程”治水:守护碧水河湖 一江清水北流
- 文化和旅游部:新增1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紧扣高质量发展关键问题 湖南省政协委员找准“小切口”建言献策
- 烟雾持续 联合国纽约总部首次因空气污染“放弃”升旗
- 第六届平遥电影展新设产业单元“迁徙计划·从文学到电影”
- 养老未必只靠子女 老人可指定监护人
- 表征科创板市场整体表现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1月20日发布
- 世界首个唾液孕检试剂盒即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