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产前筛查技术高效防控出生缺陷
◎本报记者 罗朝淑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团队研发了一种全新的无创产前筛查(NIPT)方法,首次实现了对染色体病和单基因病的同步筛查,同时大幅提高了无创产前筛查对目标疾病的检测性能。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发现》杂志上。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器官功能或代谢异常,是导致新生儿和婴幼儿死亡、残疾的重要原因。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6.4%的新生儿死亡归因于出生缺陷,在所有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五。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生缺陷防治体系的不断完善,三级防控措施深入实施,出生缺陷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数仍有10万例左右。
无创产前筛查可将染色体病扼杀在“摇篮”里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医生就采用羊膜穿刺术抽取子宫内羊水进行唐氏综合征检测,但是这类侵入性的有创产前检测不仅需要在特定医疗机构进行、由专业医生操作,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流产或者宫内感染风险,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孕妇普筛。
20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和甲胎蛋白的浓度与唐氏综合征的患病风险有关。随后,科研人员开始采用这些血清学指标来筛查唐氏综合征,即早孕期或中孕期的“血清学唐筛”。但是血清学唐筛也有明显的缺陷——假阳性率很高。血清学唐筛结果为高风险的胎儿有大约40%是正常的。因此被诊断为唐筛高风险的产妇还需要进行羊膜穿刺术进行进一步的产前诊断,这又增加了侵入性操作相关的风险。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发现孕妇血浆中存在胎儿的遗传物质DNA,这使得利用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游离DNA来筛查胎儿遗传性疾病成为可能;2008年,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无创产前筛查开始向临床转化,很快就形成了稳定成熟的检测体系;2011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开始临床应用并迅速在全球普及。
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发布了《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规范》,规定了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临床服务流程、检测技术流程等内容。除唐氏综合征外,无创产前筛查还可以同时筛查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这三者都属于染色体病。
同年,升级版无创产前筛查技术“无创Plus”开始了临床应用,从筛查3个疾病增加到筛查约100个疾病。“无创Plus”不仅可以筛查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数目变异,还可以筛查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
单基因病无创产前筛查无法筛出染色体病
在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出生缺陷中,单基因病占比高达22.2%。在所有的新生儿死亡病例中,因单基因病致死的累计占比20%。目前全球已发现8000余种单基因病,综合发病率高达1%,其中99%以上的疾病无有效治疗方式。
“我国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体系较为完备,而对单基因病的检测还相对薄弱。因此,阻断单基因病是我国新时期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查漏补缺的关键环节。”黄荷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徐晨明介绍,与染色体病不同,单基因病是由单个基因的一个或数个碱基突变引起。无创产前筛查通常使用的是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无法检测单个基因的单碱基突变或小的插入或缺失,而高深度的全基因组测序又不具备临床适用性。
无创产前筛查在单基因病的应用方面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单基因病无创产前筛查有了较大进展。2012年,英国率先批准两种骨骼发育相关单基因病即软骨发育不全和致死性骨发育不良的无创产前诊断;2017年,美国的贝勒医学院也推出了可以检测44种单基因病的无创产前筛查产品;2021年,我国北京博昊云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昊基因)、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等也陆续推出了单基因病无创产前筛查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只能检测单基因病,却不能检测染色体病。
“三合一”技术实现同步筛查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病
染色体病与单基因病的分项检测使得产前筛查变得复杂、成本增加,如何只进行一次检测就能同时筛查出染色体病与单基因病成为摆在科学家面前的难题。
为此,黄荷凤团队联合博昊基因历经3年多研发,成功开发出“协同等位基因靶向富集测序技术”,实现了高度均一地对目标染色体区域内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片段化DNA的富集,以产生高信噪比的游离DNA测序数据。该团队利用新的基因组算法来分析目标区域的测序深度、等位基因分数、连锁单核苷酸多态性,精确地将胎儿基因组与母体背景分离,解决了无创产前筛查的技术缺陷。
通过关键试剂、实验方法和生物信息算法的创新,该技术首次实现了针对多种染色体非整倍体、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和单基因病的同步无创产前筛查。
“在1129例回顾性样本中,我们检测到54个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8个微缺失微重复和8个单基因变异,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3%。”作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之一,徐晨明介绍,利用该技术开发的“三合一”无创产前筛查产品NIPT2 Pro,针对孕12周以上的单胎妊娠孕妇,只需10毫升外周血,一次采样就可以同步筛查胎儿115种常见、高发和后果严重的遗传性疾病。
“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历时近2年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即将形成科研成果。”黄荷凤表示,“将单基因病纳入现有的无创产前筛查体系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将开启我国遗传性出生缺陷防控的新篇章。”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河北定州:姜香飘溢喜丰收
- 海南自贸港建设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
- 广铁集团回应“旅客相互争执热水泼小孩”
- 安徽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 “迎客松”邀约“长白雪”:安徽北上吉林推介跨省游
- 紧急救援!佛山海事部门成功救起一名欲跳桥轻生者
- 以媒曝光以军误杀被扣押以色列人员事件细节 胡塞武装对以发动无人机空袭
- 墨西哥一移民设施起火已致38人死亡
- 长三角迎国庆节假期客流出行高峰 交通部门增强运力
- 和评理 | 中东局势岌岌可危 美应摒弃算计助推停火
- 博鳌亚洲论坛嘉宾:世界对中国的发展与机遇充满期待
- 机构预测2030年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
-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发生枪击事件 一名警察身亡
- 冰雪运动属于高风险运动 滑雪前该不该买份保险?
- 宁夏冰鲜羊肉首次进入澳门市场
- 国际识局:普京大动作!“文官”任防长,这些变动有何深意?
- 郑州加快“国际郑”文旅强市建设步伐
- (第七届进博会)大虹桥中日企业交流联盟成立三周年 日企深耕中国市场信心强
- 韩国补习街“毒品饮料案”引社会不安,当局重拳出击!
- 台湾青年直播带“台企好物”:希望展现背后的两岸故事
- 热门推荐
-
- 以现实主义拓展动画新表达 《雄狮少年2》专家研讨会举行
- 央广财评|健全“一张清单”管到底 持续激发中国高质量发展活力
- 云南首次发布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地方标准
- 钻进火车底的“听诊专家”:“对症开方”精准护航暑运
- 菲律宾中部一卡车坠崖致14死3伤
- 陕西全省小麦收获已过七成
- 2024年云南“村晚”在“阿诗玛故乡”石林启动
- 云南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支占比40.77%
- 广西边检开展集中收网行动 捣毁一批偷渡团伙
- 内外抗议声不断 日方应配合建立长期有效国际监测安排
- 河北燕郊一小区底商爆炸 河北应急厅派工作组指导燕郊救援
- 当生物标本被AI“复活” “数字世界”如何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庆典晩会在东京举办
- 中国贸促会:6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继续处于高位区间
- 上话舞台剧《觉醒年代》在京首演 为“玉兰绽香”演出季启幕
- 瑞典发射研究型火箭意外落入挪威境内
- 苏拉”造成福建44万余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逾8亿元
- 广西北海:补强产业链 壮大向海产业集群
- “草根”力量崛起 推动“村BA”成乡村文化振兴特色IP
- “前后夹击”闯新路 温州“低碳”竞争坐稳强省“第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