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产前筛查技术高效防控出生缺陷
◎本报记者 罗朝淑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荷凤团队研发了一种全新的无创产前筛查(NIPT)方法,首次实现了对染色体病和单基因病的同步筛查,同时大幅提高了无创产前筛查对目标疾病的检测性能。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发现》杂志上。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器官功能或代谢异常,是导致新生儿和婴幼儿死亡、残疾的重要原因。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6.4%的新生儿死亡归因于出生缺陷,在所有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五。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生缺陷防治体系的不断完善,三级防控措施深入实施,出生缺陷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数仍有10万例左右。
无创产前筛查可将染色体病扼杀在“摇篮”里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医生就采用羊膜穿刺术抽取子宫内羊水进行唐氏综合征检测,但是这类侵入性的有创产前检测不仅需要在特定医疗机构进行、由专业医生操作,而且还会带来一定的流产或者宫内感染风险,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孕妇普筛。
20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和甲胎蛋白的浓度与唐氏综合征的患病风险有关。随后,科研人员开始采用这些血清学指标来筛查唐氏综合征,即早孕期或中孕期的“血清学唐筛”。但是血清学唐筛也有明显的缺陷——假阳性率很高。血清学唐筛结果为高风险的胎儿有大约40%是正常的。因此被诊断为唐筛高风险的产妇还需要进行羊膜穿刺术进行进一步的产前诊断,这又增加了侵入性操作相关的风险。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发现孕妇血浆中存在胎儿的遗传物质DNA,这使得利用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游离DNA来筛查胎儿遗传性疾病成为可能;2008年,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无创产前筛查开始向临床转化,很快就形成了稳定成熟的检测体系;2011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开始临床应用并迅速在全球普及。
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发布了《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规范》,规定了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临床服务流程、检测技术流程等内容。除唐氏综合征外,无创产前筛查还可以同时筛查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这三者都属于染色体病。
同年,升级版无创产前筛查技术“无创Plus”开始了临床应用,从筛查3个疾病增加到筛查约100个疾病。“无创Plus”不仅可以筛查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数目变异,还可以筛查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
单基因病无创产前筛查无法筛出染色体病
在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出生缺陷中,单基因病占比高达22.2%。在所有的新生儿死亡病例中,因单基因病致死的累计占比20%。目前全球已发现8000余种单基因病,综合发病率高达1%,其中99%以上的疾病无有效治疗方式。
“我国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体系较为完备,而对单基因病的检测还相对薄弱。因此,阻断单基因病是我国新时期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查漏补缺的关键环节。”黄荷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徐晨明介绍,与染色体病不同,单基因病是由单个基因的一个或数个碱基突变引起。无创产前筛查通常使用的是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无法检测单个基因的单碱基突变或小的插入或缺失,而高深度的全基因组测序又不具备临床适用性。
无创产前筛查在单基因病的应用方面发展相对缓慢。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单基因病无创产前筛查有了较大进展。2012年,英国率先批准两种骨骼发育相关单基因病即软骨发育不全和致死性骨发育不良的无创产前诊断;2017年,美国的贝勒医学院也推出了可以检测44种单基因病的无创产前筛查产品;2021年,我国北京博昊云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昊基因)、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等也陆续推出了单基因病无创产前筛查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只能检测单基因病,却不能检测染色体病。
“三合一”技术实现同步筛查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病
染色体病与单基因病的分项检测使得产前筛查变得复杂、成本增加,如何只进行一次检测就能同时筛查出染色体病与单基因病成为摆在科学家面前的难题。
为此,黄荷凤团队联合博昊基因历经3年多研发,成功开发出“协同等位基因靶向富集测序技术”,实现了高度均一地对目标染色体区域内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片段化DNA的富集,以产生高信噪比的游离DNA测序数据。该团队利用新的基因组算法来分析目标区域的测序深度、等位基因分数、连锁单核苷酸多态性,精确地将胎儿基因组与母体背景分离,解决了无创产前筛查的技术缺陷。
通过关键试剂、实验方法和生物信息算法的创新,该技术首次实现了针对多种染色体非整倍体、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和单基因病的同步无创产前筛查。
“在1129例回顾性样本中,我们检测到54个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8个微缺失微重复和8个单基因变异,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3%。”作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之一,徐晨明介绍,利用该技术开发的“三合一”无创产前筛查产品NIPT2 Pro,针对孕12周以上的单胎妊娠孕妇,只需10毫升外周血,一次采样就可以同步筛查胎儿115种常见、高发和后果严重的遗传性疾病。
“我们还进行了一项历时近2年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即将形成科研成果。”黄荷凤表示,“将单基因病纳入现有的无创产前筛查体系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将开启我国遗传性出生缺陷防控的新篇章。”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今年前四月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逾两成
- 北京固定资产投资补短板惠民生成效显著
- 长春“强师计划”优待教育人才 高学历青年愿留下来
- “美丽云岭天路”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11月26日开通运营
- 王鹤棣将参加NBA全明星名人赛 增添中美文化交流新章
- 【文化评析】文旅产品宣介,还需用心用情落到实处
- 第八届成都非遗节非遗成都论坛举行 回顾、探索中国非遗履约实践
- 俄2024年秋季征兵结束 13.3万人应征入伍
- 2024年春运收官 上海对外客运到发旅客4354.3万人次
- 朝鲜外务省:强烈谴责美韩等国歪曲诋毁朝俄正常合作
- 《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山西首演 英国主创解密经典奥秘
- 2024年中华文化大乐园-马来西亚沙巴园开幕
- 遭遇破历史极值特大暴雨 福建武平多地受灾严重
- 新疆兵团旅游经济持续迈上新台阶
- 百年古驿站十八站:一场临时联欢会唱响军休颂民族情
- 川剧何以焕发新魅力?
- “镜海扬帆”澳门美术协会美术作品展在南宁开展 促桂澳艺术交流
- 尺素金声 | 9月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中国经济运行呈现筑底企稳态势
- 金庸译文新书首发:读懂大师的“另一支笔”
- “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青海行”活动启动
- 热门推荐
-
- 西安动车段:“闷”在厕所里的机械师
- 新型双光子荧光探针可快速检测脑瘤
- 出口民调显示极右翼党派在法国议会选举首轮投票中领先
- 泰国国会下议院选举47个选举点将重新计票
- 青海省首个5G卫星基站在果洛阿尼玛卿雪山开通
- 山区小城搭上铁路大机遇 福建泰宁发展按下“快进键”
- 大湾区至长三角集装箱货物快速班列恢复开行
- (身边的变化)从一粒药,读懂医改背后的“民生账本”
-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北京市反垄断合规指引》
- 湖南零陵“智慧巡林”撑起候鸟迁徙“保护伞”
- 海地总理亨利辞职
- 迪拜气候大会上的“气候友好型食物”
- “中国红橙之乡”广东廉江红橙批量上市 迎最佳风味期
- 中新真探:喝鲜榨果汁等于吃水果吗?
- 2024特朗普拜登再对决?美国民调:大多数人没兴趣
- 杭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15%
- 近300件卡地亚典藏珍品将于11月登陆上海展出
- 2024年全国研究生导师培训班(第一期)在鲁开班
- 青海格尔木警方抓获一名红通逃犯 系涉境外诈骗集团头号“金主”
- 一场别样的文学之旅 作家出版社成立70周年迎读者“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