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属于高风险运动 滑雪前该不该买份保险?
冬奥会已经落幕,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持续高涨。购买一份覆盖高风险运动的保险产品也被不少冰雪运动爱好者列入清单中。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人们最常购买的普通意外险所提供的保障范围通常不包含高风险运动,而冰雪运动属于高风险运动,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前得擦亮双眼,充分了解产品保障责任范围、保障期限、保障金额等内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匹配保障方案。
● 现状 ●
普通意外险不保障高风险运动
“我才注意到原来门票里不包含保险。”胡悦是位滑雪爱好者,每到冬季她和“滑友”们都会滑遍京郊各处雪场,“微信群里总有滑友受伤的消息,下次滑雪前准备买一份意外险。”
根据她出示的多个滑雪订单信息,雪票价格一般包括门票、雪具、缆车等,并会提示费用不包括保险,安全须知中提示“建议旅游者投保高风险意外险种”。
“十多年前滑雪票里包含保险,后来就取消了,因为购买保险需要实名制,有人不愿意花这个钱也嫌麻烦。”军都山滑雪场工作人员透露。
北京冬奥会带动了民众参加冰雪运动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冰场雪场,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全民冰雪热”提振了相关保险产品的热度,咨询购买的投保人越来越多。然而,许多消费者并不知晓的是,普通意外险往往不包含滑雪等高风险运动的保障责任。
所谓高风险运动,按照保险公司的相关介绍,是指比一般常规性的运动风险等级更高、更容易发生人身伤害的运动,在进行此类运动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行动上的准备,必须具备一般人不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或者必须在接受专业人士提供的培训或训练之后方能掌握,包括但不限于潜水、冲浪、滑水、滑雪、滑冰,乘坐或驾驶商业民航班机以外的飞行器等。也就是说,因滑雪、滑冰造成的伤亡、残疾,普通意外险不予赔付。
● 梳理 ●
冰雪保险产品不太多
什么样的意外险产品涵盖冰雪运动?冰雪爱好者该如何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
记者梳理主流保险公司在售的产品发现,市面上保障内容包含冰雪项目的意外险产品并不多,保额基本在10万元至30万元不等,各产品在价格、保障范围、保额等方面的差异不大。还有部分保险公司针对冰雪运动推出特色产品,多数保障责任包括意外受伤产生的医疗费用责任内可赔付、骨折一次性高额赔付、人身意外保障、紧急救援服务等,也有一些户外极限运动类的保险产品保障中也都包含滑雪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包含滑雪等高风险运动的保险产品中一部分是旅游险,不过一些产品保障滑雪导致的身故残疾,只是受伤导致的医疗费用并不予保障。一些保险产品中并不承保非合法经营场地内以缴费身份进行的溜冰、滑冰、滑雪运动,因此投保人需要去正规的雪场并寻求专门的教练指导。投保人还应注意保险产品生效时间,通常购买的保险最早第二天生效,投保人可提前购买,以免保单未生效。
北京银保监局局长李明肖此前介绍,2020年以来,北京地区4家财险公司共推出58个冰雪相关保险产品,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233亿元。
● 建议 ●
开发高质量的保险产品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预计,2021至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
“不过我国体育保险行业起步晚,和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关晶坦言,冬奥会大大提升了全民冰雪运动的热潮,市面上冰雪运动保险产品数量依然较少,而且保障内容以意外伤害偏多,第三者责任险方面涵盖较少。
记者注意到,各保险公司的各种高风险运动保险大多针对的是滑雪者自身,覆盖滑雪场经营者的责任保险以及其他滑雪者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障则较少。例如多款运动意外险在保障责任方面附加了旅行个人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但从免责条款来看,依旧把“被保险人从事高风险运动或活动”排除在外。
“冰雪运动保险产品的风险测算、保费厘定等数据储备不是很足,在定价理赔、伤情鉴定等方面仍有技术瓶颈,投保者的购买意愿依然不足。”关晶认为,如今,公众运动风险保障意识越来越强。她建议,行业可以建立专业体育商业保险公司或中介公司,开发高质量的保险产品。
● 指南 ●
买保险要多关注保障范围
有滑雪爱好者分享了购买冰雪运动保险的经验:投保人要尤其关注保险产品中的意外医疗部分是否只能报销社保内费用,因为骨折手术所产生的进口钢钉、钢板等通常需要自费。购买意外险后,投保人可以将保单信息发给保险代理人或一起滑雪的家人朋友,如发生意外情况应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进行报案理赔。
如何判断一款保险产品是否涵盖冰雪运动意外责任?除了看产品名称、保障内容外,投保人可以看其免除责任中的运动划定范围,看看是否明确表示未包含滑雪滑冰,另外要看看对除外的运动项目范围是否有清晰的界限,是否用“等”“不限于”等字样把免责范围模糊扩大。
保险业内人士提醒,投保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去匹配保障方案,需要关注产品具体的保障范围、年龄限制、保障期限、增值服务、免责条款等。与此同时,购买相关保险时应尽量选择包含个人责任险种。本报记者 潘福达 实习生 邓碧川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哥德巴赫猜想》之后——科幻科普作家活动周”在京开幕
- 也门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发动导弹袭击 至少11人受伤
- 安徽宣城:初冬美景醉游人富农家
- 湖南开展儿童学生用品质量抽查 问题发现率8.59%
- (国际观察)美国2024:枪患致“黑暗”时刻不断重现
- 国内游更多元出境游更便捷 旅游过大年成为“新年俗”
- 预计超3300亿投资落地 云南依托产业转移打造国际合作新高地
- 国家标准委等6部门部署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
- 2024年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发送旅客超136万人次
- 鄱阳湖夏候鸟“集结” 开始陆续南迁
- 博物致知|博物馆日,一起开启寻宝之旅!
- 北京优化房屋漏雨应急情况下住宅维修资金使用流程
- 普京:莫斯科恐袭事件由伊斯兰激进分子实施 彻查背后黑手
- 安徽将重点加强房、车、家居供给并予以政策优惠
- 合力引导青少年理性消费卡牌盲盒产品
- 绿化长江 北大校友十四年植树蔚然成林
- 中国科学家团队建立水稻遗传解析新体系
- 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推出16项举措 助外籍人才创新创业便利化
- 欧美同学会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开幕
- 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标”再修订 新增这些标准→
- 热门推荐
-
- “认错人”不一定是小事? 脸盲症或因大脑受损引起
- 中新健康丨晚期患者常像“通过管道看东西” 专家:警惕“视力的小偷”
- 坐标北纬45度以北 我国首个北亚油料科研平台建成启用
- 菲律宾人眼中的中国电影
- 中新健康丨科研人员研制神经导管 可高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 古城泉州花灯俏 非遗传承人话传承
- 韩国大雪天气影响交通 江原道原州53辆车连环追尾
- 国际锐评丨中国经济是如何稳步回升的?
- 夏日必备!这份科学防晒秘籍请查收
- 东部和南部海区有偏北大风 新疆北部西藏东部和西南部有明显降雪
- 一线调研丨从干涸到生机 看大西海子水库12年如何重塑生态
- “问道南山——石峰中国山水画作品展”在齐白石纪念馆举办
- 清代广钟专题展在粤博开幕 乾隆生日礼物亮相
- 第三届RCEP经贸合作工商高峰论坛在南宁举行
- 涉嫌合谋发动内乱!韩检方申请拘捕前防长金龙显
- 黄河羊曲水电站1号机组定子吊装成功
- 数实融合全国行暨威海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举办
- 《北上》《北京西郊故事集》马来文版翻译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 黑龙江省东部最大综合交通枢纽投用
- 中国药企自主研发1类新药获批用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