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国际光博会开幕 中国创新产品“出海”忙
中新网长春6月18日电(记者 郭佳)18日,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荷兰、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近700家光电企业携先进技术成果亮相吉林长春,吸引大量采购商前来洽谈。记者采访发现,中国光电产品颇获欢迎。
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当天开幕,展会展览展示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围绕“芯、光、星、车、网”五大领域,在光学元件与光学制造、光电检测与计量、光电通信及应用等13个产业方向,展示光电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
长春是新中国光电信息产业的发源地,新中国在光学领域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研制出的先进仪器设备,创造了十几项“中国第一”。该所还深度参与了“两弹一星”“神舟”“问天”“嫦娥”等大国重器工程。这也是长春第一次举办国际光电博览会。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带来了行业首款最小像素间距0.3mm玻璃基可拼接Micro LED彩色显示器、绿色超高清倒装COB高端节能冷屏(P0.9mm)等新产品,受到专业观众关注。
该公司总经理王瑞光介绍,这款Micro LED彩色显示器是“秀技术”的新产品,代表了全球领先的技术能力;这款采用低功耗冷屏技术的显示屏即使在长时间使用中,屏幕表面温度也能保持在低于人体温度的舒适范围,摸上去有“凉凉的感觉”。
王瑞光表示,该公司20多年来坚持做好LED显示屏,如今产品在海外非常受欢迎,海外市场份额今年有望与国内市场份额齐平。“比如我们这款冷屏产品,刚研发出来就已经有美国客户来谈合作了。”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中国光电企业都把生意做到了海外。吉林省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刚开展就迎来了俄罗斯客户,双方交流后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该公司销售人员肖玉东介绍,企业非常重视海外市场,在墨西哥设有海外仓,在美国、韩国、印度等国家设有国际代理商,产品已出口到106个国家和地区。
深圳市纳宏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黄传林总结说,中国的光电产品“出海”有两大法宝:技术先进、成本低。“比如我们(公司)的一些产品比国外友商便宜一倍,所以到哪儿都受欢迎。”
黄传林特别表示,中国各地也在不断出台利好光电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企业创新营造了好的环境。
谈及中国光电产业实现高速发展的原因,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副总工程师白雨虹表示,中国光学是少数在起步时就能与国际并跑、甚至领先的专业学科,也是最早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的学科,这为中国光电企业到海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从现有成果储备看,未来5到10年,中国仍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未来人们会怎么看电影?上影节开出“未来影院”新单元
- 山西首座碳中和加油站投营
- 助力民营经济 中国税务机关持续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
- 又出状况!美联航一客机起飞后因发动机部件脱落返航
- 西藏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实效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民歌大观”唱响“大理三月好风光”
- 中国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国家外汇管理局:进一步深化改革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
- 新疆兵团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4岁
- 美成熟制程芯片低价冲击中国市场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声
-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发生车祸 致1死5伤
- 印尼央行下调基准利率至5.75%
- 较强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 华东西南部分地区弱降水
- 不搞“政策洼地”,精心打造“营商环境高地”(人民时评)
- 广州再遇狂风暴雨 启动防暴雨内涝二级应急响应
- CNN:政治压力等因素下,许多美国公司对枪支暴力保持沉默
- 《江姐》将出音乐剧 9月北京首演
- (新春见闻)“留守”宠物安心过年 新春更添人情味
- 以色列国防军称拦截一枚从加沙地带发射的火箭弹
- 热门推荐
-
- 河北衡水产业对接会37个项目签约 总投资318.7亿元
- 171件作品“描绘”湖南摄影人镜头下的“我的村庄”
- 羊儿身上采“黄金” 新疆巴州逾61万只山羊脱下“春装”换“夏衣”
- 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浙江金华举行
- 国际航班为何恢复难
- 江西侨联系统15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 总投资196.3亿元
- 广东103个寒冷预警生效 部分水上客运航线暂停
- 中央政治局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 传递三大信号
- 新能源汽车“出海”加速 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 遇见福建:文艺星火遍闽东,让诗与远方“牵手”
- 政学企代表齐聚北京 共论医学装备人工智能和医用机器人发展应用
- 第一届中俄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在哈尔滨举行
- 共赴“丝路”山海 闽疆两地直飞航班正式通航
- 中国强化汽车金融公司分类监管 风险较大者业务受限
- 预制菜,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 冷空气袭广东 粤北部分地区出现冰冻
- 西藏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实效
- 是否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宁夏地震台台长:近期地震活动频次较高并非大地震的前兆
- 湖北今年首趟高铁旅游专列发车
- 全彩印《敦煌文献全集》出版工作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