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多次中招,机场反空袭为啥这么难?
中新网8月12日电(特约观察员 石中剑)近几个月来,俄后方机场屡遭袭击,损失不小。据路透社8月3日报道,乌军轰炸俄南部莫罗佐夫斯克机场,3架苏-34受损。7月27日,《乌克兰真理报》称在俄北部奥列尼亚空军基地,一架停放于此的图-22M3战略轰炸机被乌无人机击中。更早一些时候,俄军苏-57隐身战机也遇袭被毁。
“六日战争”的启示
空袭与反空袭的矛盾之争,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而推动现代反空袭手段进步的,正是1967年6月5日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日战争”)。
开战首日,埃及遭以色列空军突袭。短短20分钟,埃军近400架战机被毁,其中大部分甚至来不及升空。
如此惨重损失,与埃及忽视机场防空有很大关系,主要包括:
第一,埃军机场采用中间交叉式跑道布局,以军炸毁交叉点,两条跑道同时报废。
第二,多数战机“一字排开”,一旦遭遇空袭,极易被敌军沿攻击轴线“团灭”。
第三,埃军以几架一组的方式,将飞机停放在露天机库中,因缺乏顶盖保护,战时被以军集束炸弹摧毁在地面。
最后一点,就是负责保卫机场的埃军防空部队,火力没能有效覆盖各要害区域,让以军趁虚而入。
强化型机库的兴衰
这次战争结束后,各国汲取经验教训,纷纷摸索改进和加强机场反空袭的方法,包括油库和弹药库移至地下、分散建设加固强化型机库、修建更多跑道等。
目前,欧美大型空军基地普遍有3至4条交错配置的主跑道。这些跑道宽阔如球场,交叉点众多,且靠近末端,两侧还建有滑行道以备战机紧急起飞。这些措施,都是为防止“一颗炸弹瘫痪一座机场”的悲剧重演。
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重型钻地弹出现,强化型机库也逐渐落伍。
以海湾战争为例,美智库报告称,当时伊拉克空军的飞机掩体,都是按欧美标准建造的强化型机库。主体为防护层厚约半米的混凝土钢架,配有带排气孔的后墙和0.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防护门,足以抵挡传统航弹的爆炸冲击波和子母弹直接命中。
战争打响后,美军通过投放重达1吨、配备侵彻弹头的GBU-24和GBU-27重型激光制导炸弹,精准毁伤了停放在机库内的约140架伊拉克战机。
俄军“大意失荆州”
虽有前车之鉴,但时至今日,俄军仍沿用“露天停放+强化机库”的部署方式。
俄方的自信不仅源于掌握国土制空权,还因己方机场多位于距前线600至1800公里的大后方。而北约援乌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最大射程500多公里,理论上鞭长莫及。
出乎意料的是,2022年12月,停放有大批图-95MS和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恩格斯空军基地,突遭乌军无人机远程奔袭。
经查,乌军无人机由航程1000公里的图-141侦察机改装而来,难怪能飞这么远。由于损失轻微,俄军也没给予足够重视。后来的战况演化表明,前者确实有些轻敌大意了。
今年以来,乌军针对俄纵深机场的打击看似频率不高,却从未中断。
以6月8日阿赫图宾斯克空军基地遇袭为例,俄国防部资料显示,前者是俄军为数不多的常驻有苏-57隐身战机的机场,距前线约600公里。
为迷惑对手,俄军在苏-57停机坪旁边,画了个二维平面版的假目标。但这种简陋的伪装手段,难以骗过高分辨率的现代侦察卫星,最终乌军无人机突袭得手,一架苏-57被毁。
该事件表明,俄远程预警系统或存在重大漏洞,且缺少防范无人机和远程导弹打击的有效手段。
预警机到底多重要
现代防空体系中,可360度无死角、远距离探测的预警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而梳理外媒报道,开战至今,新闻里却鲜有俄军预警机出动的消息。除了保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俄军预警机数量本就不多。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报道,战前俄军装备有9架A-50系列预警机。
有分析指出,由于今年接连损失2架预警机,俄军可能仅剩7架A-50。考虑到战线漫长、本土幅员辽阔,俄军很难将这些A-50集中在某一战略方向使用,也不能将其冒险派往乌境内执行空中监视任务。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8月4日报道,北约提供的F-16战机已在乌克兰投入实战。有分析称,F-16可搭载射程115公里的中距空空导弹,或进一步压缩俄军A-50的活动空间和预警范围。
眼下,俄军只能靠几座远程地面防空雷达,以及一些野战部署的S-400、S-300防空系统搜索空中目标,这种情况下,势必难以对广袤空域做到“全覆盖”。
据俄媒报道,性能更先进的A-100预警机正加紧测试,但“远水难解近渴”,俄军低空监视盲区的问题仍暂时无解。
反无人机战法知多少
目前,俄军多管齐下,不断摸索反无人机的有效技战术,包括:通过大功率或定向电子干扰压制实施“软杀伤”,以及动用霰弹枪、防空导弹、高射炮等“硬杀伤”手段摧毁敌无人机。
据美《新闻周刊》网站7月下旬报道,在莫斯科西北小镇瓦尔代的一处俄总统住所附近,俄军就部署了“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以备不测。
俄乌还尝试用无人机对付无人机。据美《航空家》网站报道,近日网上曝光一段无人机空战画面。视频中,一架乌军无人机装备一根棍子,多次撞击另一架俄无人机的尾部螺旋桨和机翼。而这样的特殊空战,在俄乌战场上正变得司空见惯。
此外,俄乌飞手之间也在展开殊死搏杀。他们追踪、搜索对方藏身处,然后用自杀式无人机或召唤己方炮火发动攻击,毕其功于一役。
空袭与反空袭,这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仍在延续。(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印度童星患的罕见病致死率到底有多高?
- 多次违章或全行业禁业 广州外卖骑手新规落地调查
- 《我们这十年·未来已来》热播 聚焦新时代科研工作者
- 商务部:半导体是中美会谈时中方提出的重点问题
- 青藏铁路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3688.5万人次
- (“一带一路”10周年)专访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中哈共建“一带一路”何以成典范?
- 第二届新发地年货节暨集采集配节开幕 一站汇聚“家乡味道”
- 希腊一家电视台收到炸弹威胁 警方已抵达现场
- 厦金航线复航后运送旅客突破10万人次
- 南铁2024年春运圆满收官 累计发送旅客3223万人次刷新纪录
- 中汽协: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8万辆,环比增长7.9%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图书馆学卷在郑州首发
- 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汽车之家超级补贴活动圆满收官
- 哈巴雪山隧道历经九年贯通 遭遇哪些罕见难题?
- 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 “五外联动”助力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
- 500吨动力煤:中国煤炭大旗为积石山县灾区“雪中送炭”
- 拉萨铁路公安全面守护旅客平安回家路
- 中新人物|那位卖包子的前爱豆,放下了他的明星梦
- 巴西东南部暴雨已致26人遇难
- 突发疾病48小时内脑死亡,能否算工伤?
- 热门推荐
-
- 新政后广州二手房业主涨价百万元?
- 中国首家德国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德国中心在沈阳启用
- 宗山号角吹响的第120年
- 打一针“疫苗”就能降血脂是咋回事
- (两会速递)2024年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 小型客车“五一”假期免费通行港珠澳大桥
- 国际最新研究称,全球珊瑚礁和淡水湖广受塑料污染
- (新春走基层)探访内蒙古首支女子护边队:“最美警花”在大漠绽放
- 海关总署回应“产能过剩”:中国商品受欢迎靠的是创新和品质
- 朝鲜宣布切断与韩国连接的公路和铁路
- 中方签约163亿元 2023中国“二洽会”发布签约成果
- 53名布基纳法索军方人员在与武装分子的冲突中死亡
- 受大雾低云天气影响 大连机场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黄色预警
- 产业链协同发力深化5G应用
- (身边的变化)深耕行业30年 他返乡创业助力“阀门之都”建设
- 专家:治疗结核病需尽早 规律、全程治疗避免耐药
- 形式主义的作业在做给谁看?
- “江苏造”家电持续“圈粉”海外市场
- 上海21日全天气温将在冰点以下 或迎四十年同期“最冷”
- 快讯:韩公调处已向法院申请对尹锡悦的拘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