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多次中招,机场反空袭为啥这么难?
中新网8月12日电(特约观察员 石中剑)近几个月来,俄后方机场屡遭袭击,损失不小。据路透社8月3日报道,乌军轰炸俄南部莫罗佐夫斯克机场,3架苏-34受损。7月27日,《乌克兰真理报》称在俄北部奥列尼亚空军基地,一架停放于此的图-22M3战略轰炸机被乌无人机击中。更早一些时候,俄军苏-57隐身战机也遇袭被毁。
“六日战争”的启示
空袭与反空袭的矛盾之争,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而推动现代反空袭手段进步的,正是1967年6月5日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日战争”)。
开战首日,埃及遭以色列空军突袭。短短20分钟,埃军近400架战机被毁,其中大部分甚至来不及升空。
如此惨重损失,与埃及忽视机场防空有很大关系,主要包括:
第一,埃军机场采用中间交叉式跑道布局,以军炸毁交叉点,两条跑道同时报废。
第二,多数战机“一字排开”,一旦遭遇空袭,极易被敌军沿攻击轴线“团灭”。
第三,埃军以几架一组的方式,将飞机停放在露天机库中,因缺乏顶盖保护,战时被以军集束炸弹摧毁在地面。
最后一点,就是负责保卫机场的埃军防空部队,火力没能有效覆盖各要害区域,让以军趁虚而入。
强化型机库的兴衰
这次战争结束后,各国汲取经验教训,纷纷摸索改进和加强机场反空袭的方法,包括油库和弹药库移至地下、分散建设加固强化型机库、修建更多跑道等。
目前,欧美大型空军基地普遍有3至4条交错配置的主跑道。这些跑道宽阔如球场,交叉点众多,且靠近末端,两侧还建有滑行道以备战机紧急起飞。这些措施,都是为防止“一颗炸弹瘫痪一座机场”的悲剧重演。
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重型钻地弹出现,强化型机库也逐渐落伍。
以海湾战争为例,美智库报告称,当时伊拉克空军的飞机掩体,都是按欧美标准建造的强化型机库。主体为防护层厚约半米的混凝土钢架,配有带排气孔的后墙和0.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防护门,足以抵挡传统航弹的爆炸冲击波和子母弹直接命中。
战争打响后,美军通过投放重达1吨、配备侵彻弹头的GBU-24和GBU-27重型激光制导炸弹,精准毁伤了停放在机库内的约140架伊拉克战机。
俄军“大意失荆州”
虽有前车之鉴,但时至今日,俄军仍沿用“露天停放+强化机库”的部署方式。
俄方的自信不仅源于掌握国土制空权,还因己方机场多位于距前线600至1800公里的大后方。而北约援乌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最大射程500多公里,理论上鞭长莫及。
出乎意料的是,2022年12月,停放有大批图-95MS和图-160战略轰炸机的恩格斯空军基地,突遭乌军无人机远程奔袭。
经查,乌军无人机由航程1000公里的图-141侦察机改装而来,难怪能飞这么远。由于损失轻微,俄军也没给予足够重视。后来的战况演化表明,前者确实有些轻敌大意了。
今年以来,乌军针对俄纵深机场的打击看似频率不高,却从未中断。
以6月8日阿赫图宾斯克空军基地遇袭为例,俄国防部资料显示,前者是俄军为数不多的常驻有苏-57隐身战机的机场,距前线约600公里。
为迷惑对手,俄军在苏-57停机坪旁边,画了个二维平面版的假目标。但这种简陋的伪装手段,难以骗过高分辨率的现代侦察卫星,最终乌军无人机突袭得手,一架苏-57被毁。
该事件表明,俄远程预警系统或存在重大漏洞,且缺少防范无人机和远程导弹打击的有效手段。
预警机到底多重要
现代防空体系中,可360度无死角、远距离探测的预警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而梳理外媒报道,开战至今,新闻里却鲜有俄军预警机出动的消息。除了保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俄军预警机数量本就不多。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报道,战前俄军装备有9架A-50系列预警机。
有分析指出,由于今年接连损失2架预警机,俄军可能仅剩7架A-50。考虑到战线漫长、本土幅员辽阔,俄军很难将这些A-50集中在某一战略方向使用,也不能将其冒险派往乌境内执行空中监视任务。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8月4日报道,北约提供的F-16战机已在乌克兰投入实战。有分析称,F-16可搭载射程115公里的中距空空导弹,或进一步压缩俄军A-50的活动空间和预警范围。
眼下,俄军只能靠几座远程地面防空雷达,以及一些野战部署的S-400、S-300防空系统搜索空中目标,这种情况下,势必难以对广袤空域做到“全覆盖”。
据俄媒报道,性能更先进的A-100预警机正加紧测试,但“远水难解近渴”,俄军低空监视盲区的问题仍暂时无解。
反无人机战法知多少
目前,俄军多管齐下,不断摸索反无人机的有效技战术,包括:通过大功率或定向电子干扰压制实施“软杀伤”,以及动用霰弹枪、防空导弹、高射炮等“硬杀伤”手段摧毁敌无人机。
据美《新闻周刊》网站7月下旬报道,在莫斯科西北小镇瓦尔代的一处俄总统住所附近,俄军就部署了“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以备不测。
俄乌还尝试用无人机对付无人机。据美《航空家》网站报道,近日网上曝光一段无人机空战画面。视频中,一架乌军无人机装备一根棍子,多次撞击另一架俄无人机的尾部螺旋桨和机翼。而这样的特殊空战,在俄乌战场上正变得司空见惯。
此外,俄乌飞手之间也在展开殊死搏杀。他们追踪、搜索对方藏身处,然后用自杀式无人机或召唤己方炮火发动攻击,毕其功于一役。
空袭与反空袭,这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仍在延续。(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日本强震致数万户家庭停电 轮岛市突发火灾
- 共论航空报国 南昌航空大学第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举办
- 传统中医药为何能在新疆兵团焕发新活力?
- 精准打击癌细胞,核药研发备受关注
- 专家学者齐聚柴达木 共谋长江流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之策
- 今年前9月中国消费市场活力增强
- 启动直飞包机 塞舌尔发力中国市场
- 云南西双版纳:旅游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已有老人被判刑!这张卡不能随便外借
- 福建自贸区落地全国首个“绿色医疗器械保税维修”项目
- 中国证监会:加强源头治理 推动投资者保护迈上新台阶
- 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30年来,中国共罚没金额128.8亿元人民币
- 安徽省政协常委王宇靖:加强皖台人才交流 让更多台胞共享安徽机遇
- 贵州医生张毅:一个为“生命的馈赠与延续”的“嫁接者”
- 五常受灾农户:如果水退得快,稻苗可能还有救
- 非洲法语国家政党青年领导人考察团在山西吕梁访问交流
- “生命从此不同” 中国首例“去ECMO化”人造子宫手术实验成功
- 扬鞭策马千里归途 乐享祖地过大年
- 我国对外资产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
- 2023澜湄国际影像周:星空之下 海内外摄影师感受“草原浪漫”
- 热门推荐
-
- 广西组织高规格交易团参展进博会 邀客商共享开放型园区建设商机
- 新西兰、澳大利亚进入来华旅游“免签朋友圈” 开放的中国迎来更多外国游客
- 《中国奇谭》的中国风
- 我们未来该追求哪些生活方式?多方热议TOD发展之道
- 推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高质量发展 国投集团在川举办首届产融对接会
- 锦绣中国年|新疆喀什:一桌年夜饭 浓浓团圆情
- 陈凯歌谈电影:天真,我到现在还不敢忘
- 哈萨克斯坦森林火灾致14人死亡 将举行全国哀悼
- 辽宁葫芦岛因雨转移7075人 全力抢修道路电力通信
- 109个项目集中亮相 浙江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开新局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浮梁:林下生“金” 撬动村民“共富”新支点
- 专访:一场充斥着政治营销和霸权思维的“闹剧”——英国政治评论员卡洛斯·马丁内斯谈美国所谓“民主峰会”
- 泰国总理访问马来西亚 双方将加强多领域合作
- “白玉兰”展演落幕,精品好戏抵达百万观众
- 德国检方:4名哈马斯成员计划袭击欧洲犹太机构被捕
- 水利部:西江干流已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 无意识的6个小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膝关节!丨世界关节炎日
- 唯一药物即将退出中国:罕见病患者遇到罕见时刻
- “城市漫步”不只是一种新型旅行方式
- 木耳浸泡2天后食用险丧命,泡发过久易产生米酵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