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旅游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新网西双版纳11月11日电:云南西双版纳:旅游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记者 缪超 刘冉阳
“各位是搭乘快速舒适的中老铁路动车前来西双版纳旅游的,大家知道吗?中老铁路中国段当年修建难度极大,桥隧比例达87.3%。在建设西双版纳境内隧道时,傣、汉、哈尼、基诺等各民族工人是在40°C以上的隧道环境里,背靠着冰块,坚持不懈挖掘。这一艰苦奋斗的筑路精神,正印证了一句话——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刘林是曼听公园的一名导游,他在为游客讲解时,会加入一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小故事。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该州正在依托边疆、民族、生态、旅游等自然人文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区,让全国各地各民族游客在漫旅途中,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双版纳州作为云南省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州,“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特点鲜明,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共生共荣的典型地区。当地民族关系亲密融洽,201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2023年再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为云南省唯一两度获此殊荣的州市。
刘林不仅是曼听公园的导游,如今还是西双版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的临时讲解员,这一主题教育馆就建立在曼听公园内部。曼听公园曾经是傣族王室的御花园,过去普通老百姓难以踏足,新中国成立后才慢慢对外开放,如今成为西双版纳热门旅游景区。
主题教育馆馆长玉罕儿(傣族)告诉记者,该馆于2022年3月建成对外开放,培训了如刘林一样的17名曼听公园导游,使之成为主题教育馆临时讲解员,“他们不仅能在馆里讲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能加入一些生动的故事,在公园内为游客讲解。”
热带雨林气候的西双版纳天气常年高温,游客在曼听公园里走累了,便会到主题教育馆休息,享受空调带来的凉意。玉罕儿说,“游客们一边纳凉,一边参观展览,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双版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张新月是一名来自四川省的彝族游客。她在馆内参观完展览后告诉记者,打铁技术从内地传入西双版纳,对各民族生产生活意义深远。“基诺族传统节日特懋克节,意为‘盛大的打铁节’,就是内地和边疆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
离开主题教育馆前,张新月在留言簿上写下一行字:祝福美丽的西双版纳人民幸福安康。
与曼听公园一条澜沧江之隔的告庄西双景,是西双版纳近年来新晋的旅游热门景区。这里各民族元素服饰的旅拍生意火爆,拉动着西双版纳旅游业走出新冠疫情阴霾,实现复苏。
“多民族文化共融是西双版纳吸引游客重要的原因之一。”告庄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褚俊说,社区依托告庄西双景每年举办“狂欢泼水节”“柠檬音乐节”等文艺活动,充分展示本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及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以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系列有情感、有温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不仅拉近了全国各族游客与告庄社区世居民族的关系,也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
有的游客来到西双版纳,就为了一杯普洱茶。西双版纳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发源地之一,也是普洱茶的主产区。
每到冬季,大量爱茶游客会到西双版纳勐海县,观日出云海、赏满天繁星,到古茶林中跟随布朗族、傣族茶农,一同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一同喝茶探索普洱茶历史。
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公司为了满足游客对普洱茶文化认知需求,专门建设了一座雨林古树茶博物馆。在此,讲解员向游客介绍,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是世界上最早的种茶、用茶民族之一。但布朗族最早对茶叶的利用仅是治病祛瘴,后来傣族将中国内地的制茶技术带到布朗山,布朗族逐渐会学制作饼茶,从茶叶贸易当中分到一杯羹。
今天的布朗山,已经是名扬四海的普洱茶产地,布朗族的小康之路,延续着这个民族最为传统的经营之道——以茶为媒、种茶致富。
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加龙说,普洱茶是西双版纳最有标志性的文明符号,它发展繁荣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我们将继续丰富普洱茶的文化内涵,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规范陪诊行业,“临时家属”才更靠谱
- 浙江台州军营观察:“管家”司务长是个怎样的岗位?
- 深情回眸中的大地之歌 长篇小说《阿娜河畔》推出
- 慢综艺因何变了味儿?
- 辛柏青领衔话剧《苏堤春晓》北京首演 将开启六城联动的“第二现场”
- 美国驻瓦努阿图使馆在地震中严重受损 将临时闭馆
- 《钦探》:在历史真相和虚构小说之间
- 2024年加拿大国际车展启幕 新能源车渐成参展主力
- 青海:搭建出海平台 推动生态纪录片海外传播
- 刘焕鑫:促进持续增收 让脱贫民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 中央气象台6月25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利益集团大行其道 枪声不断的美国
- 五省区冬虫夏草产业保护联盟正式成立
-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架设首片预制梁 推动老区苏区振兴
- 10月2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640万人次
- 逃亡42年 一犯罪嫌疑人在内蒙古归案
- 商务部:中国对锑等物项进行出口管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地区
- 广西贵港:农光互补 “借绿生金”成就生态富民
- “局部瘦身”不科学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小药片闯出大世界 河北生物医药“加速跑”
- 热门推荐
-
- 泽连斯基:希望美国两党支持乌克兰 期待与特朗普展开讨论
- 育秧工厂“育”新机
- 上海2024年将为应届毕业生提供3000套(间)保租房
- 娃病了咋办? 这份“宅”家护理手册请收
- 山东用心又用“新” 为新业态劳动者“蓄电赋能”
- 35岁辅警献血百次为生命护航:认准了便坚持下去
- 中国海上最大油田原油日产突破10万吨
- 3月21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山西大同:点燃冰雪“冷”资源 释放经济“热”效应
- 把北京中轴线“搬”进博物馆带来沉浸式体验 “辉煌中轴”展荣膺大奖
- 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开通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 《欢乐颂3》口碑较前作下滑 主演回应质疑
- 大连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地铁专列首发
- 学企专家腾冲共议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 台企光群集团新建项目南昌开工 首期投资额3000万美元
- 数字化钻井队:“听着钻机声,我们使劲‘找油’”
- 云南临沧市永德县发生3.1级地震
- 税收征管数字化高级别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 安徽未来十天气温持续偏低 首次发布低温蓝色预警
- 专家:无痛血尿,警惕尿路上皮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