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药为何能在新疆兵团焕发新活力?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21日电 (记者 戚亚平)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称兵团)持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不断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传统中医药在兵团焕发新活力,有效助力“健康兵团”建设。
三级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新近,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中医科门诊完成升级改造,面积扩展到640平方米,科室内配备先进设备,集门诊、康复、理疗于一体,古色古香的设计尽显中医的博大精深,让人耳目一新。
升级改造后的中医科门诊更加宽敞明亮、环境更加舒适典雅,诊室、理疗室、住院部等功能分区也更加明确、完善。让前来就诊的患者真正感受到“走进中医的门,看到中医的人,闻到中医的味。”
“以前平均每日接诊人数20至30人左右,中医科升级改造后,平均每日接诊人数上升到40至60人次左右。”已从医八年的中医科主治医师周琴说。
中医科传统的针灸、理疗、推拿技术不仅为患者带来福音,也让中华传统医学的魅力得到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
“十四五”以来,兵团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兵、师、团三级中医类别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2024年,兵团将完善优化中医药管理服务体系,推进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建设项目。
同时,统筹兵师卫生资源配置,借助对口援疆省市中医药资源优势,持续推进各师市中医医院建设,以区域发展带动完善和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依托兵团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
职工群众“家门口”享优质中医药服务
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程中,兵团聚力提升中医药惠民服务能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大显身手,惠及更多基层职工群众,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刘家平是第一师阿拉尔市十二团塔南镇退休职工,前段时间感到左臂及肩颈处越来越痛,在家人劝说下来到十二团医院中医康复科诊疗。
“通过针灸、拔罐,我感觉疼痛减轻了许多。真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好的中医治疗。”刘家平说。
“中医康复科包括中医康复病区、理疗室、康复治疗中心、中药房。理疗项目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20多种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康复科医生杨胜军说,科室现有21名医护人员、5名中医执业医师、2名药师和4名康复技师,能够为大家提供专业服务。
十二团医院党支部书记孔令乔介绍,2023年,该院中医就诊量同比增长60%。同时实现所有连队卫生室中医全覆盖,家庭医生至少掌握四类六项中医适宜技术,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为方便职工群众在“家门口看中医”,2020年以来,兵团先后投入近2.4亿元专项资金,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
今年,兵团将开展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和中医阁建设,巩固159家团场医院中医馆标准化建设,加大702个标准化连队(村)卫生室中医药硬件设备投入力度,为基层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提供支持。
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将中医药服务有机融入基层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各领域。并持续推进中医医师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只有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才能保障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兵团公立医疗机构中,中医药(医、药、护)卫生人员达1422人,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有588人。
在2023年,兵团卫健委加强顶层设计,就兵团“十四五”时期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进行部署。年内持续持续强化中医药人才培训,加强疆内外中西医结合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兵团中医药特色人才培训、兵团中医药护理适宜技术培训、兵团“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训,充实兵团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地处中蒙边境,平均海拔超3000米。这里冷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较大,冬季寒冷漫长,全年大风天气近300天,是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等病高发区,当地牧民近七成患有风湿病。
近年来,山西省派遣多批援疆医生团队支持北塔山牧场医院,医院借机开设中医门诊、配备相应设备,并大力开展中医药技能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2021年7月,在山西省援疆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持下,北塔山牧场医院中医馆开始筹备试运行,并于2022年4月正式投用,现有中医医生3人,提供推拿、拔罐、刮痧、理疗等13个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年均接诊1300多人次。
据悉,今年,兵团将以团场、社区(连队)为重点分级分类开展各类培训,培养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坚持中西医协同发展,全力推动702个标准化连队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全覆盖;以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中医药人才。
同时,发挥援疆专家作用,采取“1+1+1”(1名援疆专家+1名医院骨干+1个帮扶科室)结对帮扶模式培养本地人才。(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四川专项清理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 无人机“送外卖”、沉浸式“触碰”历史 外国游客热衷体验中国“硬核”科技
- 从“小家电”进入“械字号” 家用射频美容仪得看疗效了
- “我们的幸福像花儿一样”
- 湖北咸宁:171个工会驿站变身居民“纳凉点”
- 外媒:这种鸟从灭绝边缘中回归,科学家利用飞机教它们迁徙
- 《和》专题视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首映
- 国家统计局:202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76858亿元
- 儿童智能手表功能应重“适”不重“多”
- 恬静闲适的八卦田,晚上要亮灯吗
- 广州税惠政策、税收服务“组合拳”助消费活力持续释放
- 曾让你“一顿多吃几碗饭”的老干妈,不再火辣?
- 李六乙导演作品话剧《雷雨》即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 中国经济仍需积极财政政策提振
- 福州首票国际班列多式联运货物在马尾入境
- 职场性骚扰如何发生,怎么定义?受害者如何维权?
- 探索更多“工”字特色化解劳动争议新模式
- 超甜!“集体婚礼”圈粉万名青年 一起感受中式浪漫
- 年轻人为心情疗愈“买单”后 为何仍有困惑?
- 2024年重庆市产业创新大会举行 码上科服平台上线
- 热门推荐
-
- 新疆保护修复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壁画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科技创新“链”出渭南乳制品产业新动能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陈培莉:建立精神病专科化联盟信息平台
- 贸促会报告:全球供应链发展环境总体较稳健
- 刘祯:直播成为地方院团传播歌舞艺术的第二空间
- 列车因雨雪天气耽误行程,怎么办
- 解码宋韵文化基因:传统服饰跨时代“对话”现代潮流
- 《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子曰诗云)
- 尺素金声丨家电以旧换新,“换”出怎样的市场机遇?
- 法国总理巴尼耶寻求向极右翼党派让步以避免政府遭弹劾下台
- 投诉平台报告:直播带货乱象等三类问题最受消费者关注
- 能源大省山西奋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 第十一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举行
- 中国改革热度指数连续两个季度上升
- 西藏航空客机偏出跑道事故调查进展:原因已查明,将公布报告
- 山西加强汛期煤矿安全防范 全面开展汛前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 稻浪金黄、禾谷满仓 五彩农作绘就神州大地丰收画卷
- 外贸“新三样”表现亮眼 传递何种信号?
- 悦康药业发布5款单品 打造质量一百分好药普惠患者
- 哈萨克斯坦国防部否认向俄输送军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