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浸泡2天后食用险丧命,泡发过久易产生米酵菌酸
3月29日,一则“大妈吃浸泡2天木耳次日住进ICU”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木耳应该怎么吃再次引发关注。
食品安全专家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木耳在室温下长时间泡发可能产生有毒的米酵菌酸,一旦产生,通过冷藏、冷冻、加热都无法将其去除。因此,食用木耳尽量即泡即食,不要在室温下长时间泡发。
木耳长时间泡发产生米酵菌酸
据媒体报道显示,浙江杭州一位王大妈凉拌食用了放置在冰箱中且在水里泡了两天的黑木耳, 凉拌前特意煮了一遍,食用后1小时王大妈出现腹痛等症状。次日早晨,家人发现后迅速将其送医救治。经检查,王大妈肝肾功能恶化,需进行肾脏透析,经医护人员抢救,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据悉,王大妈是因食用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导致米酵菌酸中毒。米酵菌酸到底是什么?为何毒性这么大?食品科普专家云无心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米酵菌酸是一种脂肪酸,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常见于生湿米面制品(尤其是发酵产品)以及木耳、银耳泡发中,在适宜条件下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云无心解释称,该毒素常规烹饪不能杀灭。米酵菌酸引发的急性中毒,潜伏期短则30分钟,长则12小时,极少数情况会1天到2天,发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全身无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肝肿大、少尿、意识不清、惊厥,严重的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也曾在文章中称,米酵菌酸中毒主要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严重的可能导致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而且它没有特效药,中毒病例的死亡率很高,可达50%以上。
对于上述事件,不少消费者认为米酵菌酸是因为木耳在冰箱中保存产生的。云无心向新京报记者称,木耳产生米酵菌酸一般出现在常温长时间泡发状态下,并不是因为在冰箱里放置2天产生的,而是在放进冰箱之前就有了。一旦产生米酵菌酸,冷藏、冷冻、加热等方法都无法去除毒素。
食用木耳尽量即泡即食
木耳到底怎么吃才安全呢?事实上,只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是可以放心食用木耳的。
云无心建议,在选食材时,要挑选好木耳,不要看起来有腐坏痕迹的;食用时,可以用热水快速泡发,或者放在冰箱里低温泡发,一定不要在室温中长时间泡发;最后,泡好的木耳应尽快烹饪食用或及时清洗放入冰箱备用。
阮光锋也称,木耳、银耳等食材泡发不当都可导致米酵菌酸中毒,所以在泡发时应当勤换水,避免出现浑浊、发黏和异味,如果发现食材表面黏糊,或者有异味产生,就意味着有微生物繁殖了,及时扔掉就好。
“泡发之后的木耳、银耳要尽快吃完,泡好之后在冰箱里储存不要超过24小时。如果泡发后吃不完,最好分装在保鲜袋里,放冷冻室保存。如吃了黑木耳后感觉不适,尽快催吐洗胃,及时就医。”阮光锋说。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两会声音)刘永好:为民营经济立法是好事、大事
- 夏至日,昆明滇池边来了一个“夕阳团”
- 10月17日央行开展132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钱江源头的“守望者”:一家三代守护“只此青绿”
- 中新健康丨中国专家成功研发基因治疗药物 让遗传性耳聋患者回归有声世界
- 菲律宾警方1月1日至3月10日缴获12亿比索毒品
- 文化中国行·传世古建|走进“第一胜景”悬空寺
- 工信部:完成试点申报遴选不代表智能网联汽车取得准入许可或允许上路通行
- 湖北推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明确六大重点方向
- 澳大利亚总理宣布订婚 多名政要表示祝贺!
- 电动飞艇或成交通新选择
- (新春见闻)石家庄“太行第一集”:“老味道”新传承
- 黑龙江嘉荫:黑熊“偷渡”界江入境 民警紧急行动
- 2023年青海科技活动周启动 民众乐享“科技佳肴”
- 宁夏万方级光伏制可再生氢与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煤制油项目成功贯通
- “哈瓦那综合征”谎言告破,美国会吸取教训吗?
- 世界贸易组织:全球服务贸易有四大趋势
- 云南通报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保护不力 监管落实不到位
- 广西九万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蝶中皇后”金斑喙凤蝶
- 韩正会见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
- 热门推荐
-
- 穆利诺赢得巴拿马总统选举
- 老人接种新冠疫苗,三条“专属提醒”收好
- 快堆人,赤子心,破解千年能源难题的中国答卷者
- 为“高龄”配电所“做手术” 这些“主刀医生”不服“暑”
- 创纪录!印度首都新德里气温达49.9摄氏度
- 国际识局:小动作不断!美日同盟“70年来最大升级”意图何在?
- 外媒:以军逮捕7名巴勒斯坦大学生
- “一站式调解”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构建维权“快速路”
- 老易、郎朗沈阳见,没想到“春晚等着你”还是连续剧
- 焦点访谈丨这些数据与我们息息相关 一文读懂2023国家账本→
- “超过98%”,北约秘书长:北约已向乌克兰交付承诺过的几乎所有战车
- 广西漓江画派将举办二十周年系列活动
- 王庆银:“危化”救援“急先锋”,“化危”为安“真英雄”
- 浙江乡村观察:“和美庭院”小音符 奏响乡村振兴大乐章
- 音乐剧《飞天》首登上海舞台 让敦煌艺术“活起来”
- 第十四届中国·东光国际纸箱包装机械博览会开幕
- 宁夏银川:市民图书馆“充电”过别样假期
- 全球专家在渝共话“减抗” 推动农业粮食体系可持续转型
- 中国在建高铁无砟轨道最高墩封顶
- 华北黄淮等地将有强降雨 江淮及以南大部地区高温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