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有故事丨包粽子 赛龙舟 端午节过出“国际范儿”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对于很多外国友人来说,端午节不仅飘着浓香的粽子味儿,还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他们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看到了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深处、绵延赓续的家国情怀。
对于很多年轻的外国朋友来说,端午节吃粽子是很有趣的尝试。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美丽在湖北武汉学习生活了五年时间,端午节的咸肉粽子和红豆沙粽子她都很喜欢。
土库曼斯坦留学生美丽
美丽:从小我就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充满好奇和向往,所以一直梦想有机会到中国留学,亲身体验这里独特的传统文化。第一次我和朋友们一起品尝粽子,他们说这个很好吃,一定要我试一下。我吃的时候发现了里面有肉,感到很惊喜。我自己动手包了粽子,虽然包得不太漂亮,但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我也观看了武汉的龙舟赛,热闹非凡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觉得,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外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
马来西亚留学生彭勇智(左二)和同伴在一起
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彭勇智说,马来西亚华人较多,因此和中国有很多相似的传统文化,也会过华人的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等等。
彭勇智:如果是在我自己的家乡马来西亚的话,我和家人会在端午节那一天,如果有时间的话会一起动手包粽子、南方的肉粽,然后下锅煮熟后一起享用。目前我在中国,会去食堂或者通过网购平台来买粽子吃。
澳大利亚留学生安心冉
来自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安心冉目前在浙江大学读书,她介绍说,自己在中国还没有过过端午节,今年打算好好体验一下。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外国友人认识和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
安心冉:我知道有龙舟,我知道要吃粽子。今年端午节要去安徽那边参加一个漫展,今年我好好体验一下。我觉得澳大利亚那边的气候很适合划龙舟。
英国小伙儿汤米·林赛
00后的小伙儿汤米·林赛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中国人。林赛说,在他小时候学校组织大家看过龙舟赛,后来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了学校的赛艇队,训练时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赛龙舟的,他们的体能都非常厉害。林赛喜欢吃红枣粽子,还和家人一起包过粽子。
汤米·林赛:我当时就是想要通过这件事情跟我母亲产生更多联系,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大家都一起做,成果还能一起享受,我觉得挺有趣的。我以前可能没有这么重视包饺子、包粽子这种活动,但是实际上我现在做了就有一种很温馨的感受。
汤米·林赛和队友们在划赛艇
汤米·林赛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粽子背后的传统文化需要年轻人慢慢去体会。英国有一个为纪念18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而设立的节日。
汤米·林赛:每年的1月底,有一个叫彭斯之夜的节日,实际上是纪念这位诗人的节日,内容主要是吃点苏格兰的哈吉斯,就等于是羊杂,然后再喝点威士忌,再读一读他的诗,唱一唱他的诗歌。我觉得也挺好的,(传统文化)只要有意义,它就不会流失。
加拿大友人格雷格
加拿大人格雷格在北京生活了25年,吃过很多次粽子,还曾经在一个社区的端午节龙舟比赛上担任过主持人。
格雷格:我比较喜欢粽子里面包大枣,粽子的包装给我感觉像泰国、中国云南的风格。因为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如果是在多伦多China Town(唐人街),他们肯定会做一些跟端午节有关系的活动。在北京,我之前参加过主持龙舟比赛的活动,特别喜欢参加,做主持人。
潘维廉在厦门大学参加龙舟比赛
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已经在中国生活了36年。他的两个孩子小时候最爱端午节,因为可以看龙舟比赛。去年潘维廉还第一次参加了在厦门大学举行的龙舟比赛,能够体验到中国两千多年延续下来的传统龙舟赛,他很开心。
潘维廉:去年在厦门大学,很可惜我两个儿子(当时)不在,没看见他们爸爸(在中国)30多年来第一次自己参加龙舟赛。第一次我们是第一名,很骄傲的。第二次湖边有很多人喊加油加油,我很开心的。我觉得不太累,但问题是我没有经验。我希望以后如果再有机会,要提前锻炼。我觉得很高兴参加这个比赛,因为我在泉州一个博物馆里面看到了一个壁画,就是两千年前的龙舟赛,看起来好像和今天的一样,所以能够参加两千年前的一个传统节日的比赛,很好玩,很有意思。
上图是泉州博物馆壁画,下图是潘维廉创作的龙舟赛图画
潘维廉说,他和家人朋友一起包过粽子,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感觉非常美好。
潘维廉:我夫人最爱吃粽子,所以她学了怎么做粽子。包水饺是有点难,但是可以做到,包粽子很难,如果包得好是三角的,但是我从来没有(包过)一个好看的粽子。像龙舟比赛一样,虽然我们没有什么(经验),但这是我们一起做的,跟家人朋友做得就很开心。
潘维廉的妻子(左三) 与朋友一起包粽子
潘维廉说,近些年很多中国年轻人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希望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要走向世界,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国人了解故事的背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已经爱上了中国文化。
潘维廉:现在在厦门大学有很多学生非常看重这个,所以我们的每个节日就有一些学生组织活动,不只是厦大、厦门政府,其他的城市也是这样。我们要好好讲这些(中国)故事,让他们了解这个活动的背景和历史。我给一些外来的朋友讲这些节日的背景、这些故事,他们觉得很有意思,很想了解,很想参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编|孙伶俐
主持|葛鹏
制作|杨晓蕾
签审|安然
监制|潘晓英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卡努”即将登陆韩国 多地出现强风降雨
- 陕西商洛积极拓展“朋友圈” “内外兼顾”促经济发展
- 广东举办亲子植树活动 助力“双碳”行动
- “沪上”变“炉上” 上海陷入高温“持久战”
-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将于宁夏银川举办
- 三部门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政策措施
- 350亿元!财政部将发行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
- “大运热”带动体育消费升级
- 山东大学举行本科生开学典礼 万余名新生踏上“新征程”
- 点点灯光汇聚希望(在现场)
- 又来了!特朗普可能要退这些“大群”
- 防范暴雨 海南官方:非必要不外出
- 金融街论坛年会聚焦资本市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 (走进中国乡村)山西海归变身“新农人”:鱼肥菜鲜助农兴
- 进口原木集散地福建莆田向“新”求“质”
- 第四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闭幕
- 2023年海南省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发布
- “中国游”爆火吸睛,入境游市场快速复苏
- 上海专家一体化复合手术成功救治60CM钢筋直插盆腔外伤患者
- 老年人尽量减少外出
- 热门推荐
-
- 第十九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厦门启幕
- 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附近海域发生7.7级地震
- 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吸引逾400家知名企业参会
- 上海发布“绿色指标”3.0版:增加“创新素养”测评
- 影视译制:不仅是语言翻译,更是文化诠释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在“浙”里看见美丽乡村(组图)
- 首届中澳新佛教论坛新闻发布会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 增长、成效、活跃、力度……透过关键词“数”读市场信心
- 西江航运干线南宁(牛湾)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工程开建
- “恭王府服饰秀”亮相巴黎 “古典+现代”融合绽放东方魅力
- “老味道”焕发新活力 太原“文化地标”月饼受热捧
- 考古专家:中国大陆架考古内涵丰富蕴藏巨大研究潜力
- 国家卫健委:从5个方面来推动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双方超1.59万人死亡
- “降息潮”蔓延 “存款特种兵”跨城狂飙
- 退居幕后一年多,薇娅、雪梨干了同一件事
- 青海:多方联动聚力,促进大学生就业供需“双向奔赴”
- “达人西游”踏遍天山南北胜景
- 2023年中国房企加速“洗牌” “保万中”销售额居前三
- 安徽马鞍山警方破获特大跨境赌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