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深一度:春节是“中国时刻”,也是“国际假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发表农历龙年新春致辞,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坚定支持联合国、多边主义和全球进步表示感谢。一些国家政要、国际机构领导人在农历新年发表祝词,已成为春节期间的“固定节目”。
每逢新春佳节,从东方到西方,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世界多国点亮“中国红”,共享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感受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春节是万家团圆的“中国时刻”,也成为全球同贺的国际假日。
外媒关注中国年俗
龙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外媒对“中国人如何过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今日美国报》网站专门刊文介绍,为了迎接农历新年,人们会彻底打扫房间表达辞旧迎新之意,此外还要贴春联、买新衣。年夜饭被认为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几代人的大家庭聚在一起,共享美味佳肴。文章注意到,中国年夜饭的食物有南北差异,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而南方人主要吃年糕。文章称,发红包是重要的春节习俗。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刊文称,作为春节习俗,中国人还会拜灶神、迎财神。此外,在除夕看春晚也是中国人的一项年俗。春节还会带来全球最大规模人口迁徙,人们会竭尽全力回到亲人身边。火车、公共汽车和飞机上挤满了旅客,必须提前预订车票。
龙年的美好寓意也引发外媒关注。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刊文称,龙在十二生肖中很受欢迎,因为龙与许多美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如高贵、富有和智慧。《洛杉矶时报》刊文称,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神话动物,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力量。
成为全球文化盛事
随着春节影响力不断扩大,春节已经不再局限于特定族群,而是成为全球文化盛事。今年春节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后的首个春节,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说:“在龙年到来之际,我谨向大家致以最亲切的问候。龙象征着活力、智慧、守护、吉运,正是我们应对当今全球挑战所需要的特质。”此外,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老挝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印尼总统佐科,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等很多外国和国际组织领导人也以致电、致函等多种方式向中方致以新春问候和节日祝福。
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英国广播电视台(BBC)刊文表示,在越南,人们会打扫房屋,并用桃花和金桔装饰房间,以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报道称,随着龙年到来,马来西亚许多购物中心布置起以龙为主题的新年装饰。英国《卫报》报道称,澳大利亚本月将在主要城市举办一系列活动庆祝春节,开设民俗市场、举行舞狮、赛龙舟等活动。
克罗地亚驻华大使达利欧·米海林对海外网表示,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馆和孔子学院每年春节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克罗地亚民众越来越了解春节文化。他本人每年春节都会和很多中国观众一样在除夕看春晚。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说,春节期间一些文化活动也会在乌拉圭举行,书法家向乌拉圭民众展示中国书法的魅力,还有舞龙和太极等各种表演。他认为,春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也是全世界的节日。春节是庆祝团聚的美好时刻,也是一个祝愿世界更加和平繁荣的伟大时刻。
世界欢迎中国游客
世界各国共享欢乐喜庆的春节氛围,也期待中国春节经济给世界带来暖意。随着中国同泰国、新加坡等23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中国火热的出境游市场值得期待。
继去年11月同马来西亚宣布签证便利政策后,中国今年1月又同新加坡、泰国相继签署互免签证协定。中国游客赴三国旅游订单随即同比大幅增长。彭博社报道称,泰国今年的目标是接待3500万名外国游客,吸引中国游客的目标是800万人。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日前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欢迎中国朋友到新加坡过年,不止是在春节期间,未来希望有更多中国朋友体验新加坡之旅。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也向中国游客发出到埃及过年的邀请。他说,埃及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埃及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中国游客有特殊吸引力。每年二月,开罗阳光明媚、气温适宜,是中国游客过年的好去处。中国多个城市有直飞埃及的航线,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变得更加便利。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预计,春节前后全国各出入境口岸将迎来新一轮客流高峰,日均通关人数将达180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增长约3.3倍,与2019年春节出入境流量相当。美国旅游网站Skift刊文称,中国国内游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出境游市场表现也非常强劲。如果与中国旅游业的人交谈,人们会更加乐观地认为2024年将是更强劲的一年。越南快讯新闻网援引一家德国研究机构的观点称,2024年中国将成为世界领先的旅游市场。(海外网 文/老度)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 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德崇扶南运河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桂梅老师》将进京巡演再现榜样精神
- 旅游需要网红效应 但非旅游的全部
- 专家谈眼底病防治:抗VEGF联合抗炎治疗,把握治疗时机挽救视力
- (我家这一年)文锁叔,住上了村里第一个“别墅”
- 中国已制定实施公共安全国家标准3800余项
- 吉林省发布强对流蓝色预警
- 老人帮子女带娃 能不能索取费用?
- 乡土文化“出圈” “东方毕加索”丹青巧绘新生活
- 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4月举行 约五千嘉宾获邀参加
- 浙江发布2024年“绿保稳”电网十大工程
- “鲁迅文学奖”作家新作官宣 《一日顶流》影视全版权开发
- 俄防长:北约增加对乌供武并未让乌方战场取胜
- 浙江乡村特写:文化赋能 绘就村庄好“丰”景
- 男子醉驾闯卡还叫嚣“喝酒怎么不能开车” 被刑事立案调查
- 耐得住寂寞才能赢得来掌声(中国道路中国梦·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 财政部拟第一次续发行2024年记账式附息(十三期)国债(7年期)
- 两部门:对先涨价后打折行为追缴国家补贴资金
- 又一起火车脱轨!美国俄亥俄州要求附近居民就地避难
- 热门推荐
-
- 2023年我国GDP超126万亿元 同比增长5.2%
- 聚焦基层代表 “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太原活动启动
- 各地增植补绿 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 杜绝恶意“薅羊毛”需技术、监管两手抓
-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韩复龄突发疾病去世
-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启动国际通程航班业务
- 中国将参与对台军售三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 中国央行开展9000亿元MLF操作 中标利率2%
- 纪录电影《象行记》启动 讲述中国亚洲象保护故事
- 刚果(金)总统称赞中企承建的公路修复项目是“希望之路”
- 专家:中国经济韧性经受住了考验
- 车主请注意:六年免检≠不检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青瓷彩釉陶篆刻 青海西宁师生“童”绘“民族风”
- 2022年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征集数量达700余件/套
- 电子“陪娃神器”并不神
- 共餐还有这些风险?看看专家怎么说
- 34部电视短片作品集中展播 讲述中国精彩故事
- 俄乌局势进展:卡霍夫卡水电站遭破坏引发洪水高峰已过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将赴扎波罗热核电站
- 2023年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规模高达3394.4亿元 创历史新高
- 涉腐败问题 巴黎奥组委总部遭法国警方突击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