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湿热交蒸” 专家支招养生要点
7月22日是大暑节气,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
“大暑是阳光猛烈、气温最高的时段,多数地区雨水显著增加,‘湿热交蒸’的程度达到顶点。”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自然环境的湿热常导致人体湿热重,易引起脾胃虚弱。
“大暑是凸显气候极端性的一个节气,台风、暴雨、高温热浪等灾害多发。”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宋英杰在会上介绍,大暑时节还易出现风暴潮、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城市内涝、农田渍害等衍生灾害。
一方面是气候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一方面是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危害,如何在大暑时节做好养生保健和健康防护?多位专家在发布会现场支招。
“大暑时节,今年华中、华东、西北,包括四川、重庆在内的西南部分地区有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针对高温天气,无论是施工作业,还是中小学生暑假旅游出行,都需要做好防暑降温。”宋英杰说,针对高级别预警,如红色预警、橙色预警,相关部门会启动防御预案。
相较于小暑的干热,大暑是湿热,“蒸”的时间越来越长,会出现易被忽视的“隐性高温”,即由于湿度太高,32℃气温给人的体感温度却接近40℃。
如何缓解大暑带来的强烈不舒适感?“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夏季人体阳气旺盛宜养心。”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医师黄亚博建议,公众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减慢生活节奏,静心凝神,通过太极拳、八段锦、闭目养神等帮助暑气渐消、精力渐增。“暑天无病三分虚,通过刺激神门穴可以帮助睡眠,规律和充足的睡眠对于防病养生十分重要。”
“蜱虫进入生长活跃期,公众要预防蜱虫叮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常昭瑞提醒,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不要长时间坐卧,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扎好领口、袖口和裤脚,使用含有0.5%氯菊酯产品处理衣服和装备,进入室内前检查蜱虫是否附着。如果被叮咬应尽快将蜱虫取出,用酒精涂抹在蜱虫身上,再用干净的、尖头的镊子夹出。取出后如果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此外,针对暑假期间,各地眼科医院里孩子明显增多的情况,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魏文斌说,确诊近视的青年和儿童应及时配镜,以促进视觉中枢得到清晰的视觉刺激,维持眼睛正常发育。他强调,近视防控最重要的是增加户外活动以及减少近距离用眼。
(科技日报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张佳星)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西绛县一企业在建工房垮塌 被困4人已全部救出
- (上海自贸区十年)引领高水平金融开放 “自贸源头”涌动全球“活水”
- 广东湛江:海钓船失去动力遇险 船上3人获救脱困
- 两艘大型国际邮轮同靠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提醒中国公民春节期间加强安全防范
- 选角公司:能改变影视剧命运的魔法师
- 中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日产天然气首次突破百万立方米
- 如何避免部分留守老人陷入“数字沉迷”?
- 寒潮降温持续 广西各部门“闻雪而动”保障民众生活
- 全国劳模孙峰:脚踏技术实地 仰望创新星空
- 南非官员:美国监听行径给全球安全带来隐患
- 中新健康丨DRG是利是弊?别争了,听听国家医保局怎么说
- 哈尔滨国际冰雪雕比赛引各国艺术家关注 目前已有50余支队伍报名参赛
- 江苏警方“夏季行动”以来新攻克20年以上命案积案8起
- 广西玉林市黄大年事迹展示馆在侨乡容县揭牌
- (改革进行时)中国部署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体系凸显前瞻性
- 青藏高原如何保供暖?感受液化天然气的进藏之旅→
- 低压“人造肌肉”材料运行更安全
- 浙江向巴西华文学校捐赠近3000件物资
- 首批疏解四所高校雄安校区全部开工建设
- 热门推荐
-
- 广东持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民众争做绿美守护者
- 了解青年婚恋问题 理应多听听年轻人怎么说
- (身边的变化)福建漳州浯屿岛通水百余日 海岛民生焕新颜
- (国际观察)大选之后俄罗斯道路作何抉择?
- 发热恐惧症或导致退热药滥用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9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陆地和空中看日全食有何不同?资深机长解答
- 民调:美国民众对经济悲观 仅三成人相信“美国梦”
- 旅游市场淡季不淡 “银发”群体错峰出游成主力
- “听音识病”的数字时代正在到来?有效性待验证 应谨防被滥用
- 覆盖上亿人 多地长护险补短板
-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展出30位英模人物蜡像
- 跨境·隔空·错时 福建三明两级法院打造“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
- 中国国家统计局修订2023年GDP初步核算数
- 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 “农闲田”变“致富田” 江西南昌抢抓农时推进油菜种植
- 中韩青年交流会暨时装艺术交流文献展在首尔举行
- 今年荔枝收购价较去年提高30%
- 孙丽辉:50岁房产经纪人的坚守
- 特定基因突变促进心血管疾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