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国家博物馆重新向公众开放
中新社雅加达10月29日电 (李志全 徐裕琴)因火灾闭馆一年之久的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近日重新向公众开放,吸引大批游客参观。
2023年9月16日晚,该馆突发火灾。官方统计显示,馆内六个展室共计902件文物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10月29日,印尼国家博物馆火灾展区。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摄
中新社记者29日看到,重新开放的印尼国家博物馆特意设置了火灾展区,游客可以看到被大火灼烧后的墙面,散落焦土的地面,瓦砾间夹杂着木块和碎片。博物馆方面表示,此举旨在提醒人们珍视文化遗产和提升防灾意识。
馆内的归还文物展区,展出了荷兰归还印尼的288件珍贵历史文物,如象头神甘奈施雕像、梵天雕像,以及两尊来自新柯沙里寺庙的雕像等珍品。
10月29日,印尼国家博物馆展出从荷兰归还的288件珍贵历史文物,许多游客慕名前来。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摄
“看到这些文物再次出现在我们的土地上,我们会更加珍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来自中爪哇省日惹的游客斯派·曼德拉萨里说。雅加达女孩塞尔维·森贾亚认为,这些文物的回归是印尼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体现。
被荷兰殖民期间,印尼有大量文化遗产和艺术品流失。2017年,印尼与荷兰签署关于加强文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启动文物的归还。据印尼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荷兰已向印尼归还472件重要文物。
重新开放的博物馆还应用现代数字技术,为游客提供了互动式的沉浸体验。在AI体验项目,游客只需站在摄像头前,即可生成身着印尼各民族传统服饰的动画形象。
印尼国家博物馆是一座集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与地质学于一身的综合博物馆,因其前院有一座大象雕像,又称大象博物馆。(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90高龄依然在《繁花》中绽放
- 这群00后,要接“黄梅薪火”
- 成都海关签发四川首份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
- 青海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稳步增长 总产值超47亿元
- (乡村行·看振兴)“钧都”禹州红薯的“七十二变”
- 日本核污染水明日排海 民众集会抗议
- 《九龙城寨》满意度领跑“五一”档 多元影片丰富假期文娱消费
- 长三角2025年春运首趟临客列车开出
- 湖南城步生态护林员丁德平:千年鸟道上的青山守护神
- 从外观涂装揭秘宝马的“表面功夫”
- 美国汽车工人罢工行动升级!8700名工人加入罢工队伍
- 王某强及其公司涉嫌诈骗?成都警方通报
- 中国新能源汽车“开”进巴库气候大会
- 龙舟竞渡激活力 端午假期湖南接待游客超1368万人次
- 考古发现距今百万年头骨化石 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
- 女子一句嘀咕引起银行高度警惕,一起租借银行卡不法行为被当场揭穿
- 腾势N7作为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交付至罗振宇
- 南宁用活“东盟牌” 推跨境产业合作走深
- 研究显示“长新冠”症状或达62种
- 山西局部积雪达18厘米 致高速关闭航班大面积延误
- 热门推荐
-
- 日本众议院正式解散 新一轮选举将于27日投计票
- 北京中轴线带火老字号,“中轴美食”相关搜索量增长365%
- 华大东盟女学员闽南过国际妇女节:悟文化学泡茶赏潮剧
- 换届在即,美国政府为何到处煽风点火?
- 北京交警:7月已查处“涉牌”违法1.8万余起 行政拘留68人
- 两艘沉船考古成果发布 中国水下考古走向深远海
- 美国各界人士:中美保持对话至关重要 期待两国关系改善
- 上海医疗援青:先进技术“带土移植” 提高受援方“造血”功能
- 郑州双槐树遗址考古研究进入新阶段
- 韩国陆军参谋总长:已就紧急戒严风波提出辞职
- 《米其林指南》首次发布酒店“星钥”评级
- 侨乡广西北海侨港:“龙飞凤舞”的别样端午
- 山西阳泉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传统煤电优化升级 清洁能源建设提速
- 陕西推出多项便利举措 外国游客明显增多
- 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发生5.3级地震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业链上产业 安徽搭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
- 陕西眉县一中学生校外被打 3名殴打人员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 呼吁“善待宇辉”,我们在共情什么
- 中南建交25周年庆祝文艺晚会在南举行
- 中国东航开通宁波首条直达布达佩斯洲际往返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