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海姆:中美开创气候合作新纪元,尊重和对话是关键
导读: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近期中美元首会晤为维护两国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稳定、健康、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有助于两国发展和世界繁荣。美国应摒弃冷战思维,尊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成就,在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等方面促进两国合作,利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等契机,进一步落实两国气候合作共识,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自1978年以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我一生中经历的最重要变革。我亲身见证了这个国家从人均GDP全球第180位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历程。当我1984年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它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既没有摩天大楼和私家车,也没有高速铁路和前沿科技,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吃穿都非常简单。而今天的中国,处处透露着现代化气息,它志在打造生态文明,追求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的崛起预示着一个新的、多极化的时代来临,它将打破陈旧的范式,为全球合作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整个世界,包括西方在内,都应该为中国的崛起而欢欣鼓舞。
我们不应以“零和”博弈的视角审视这种变化,而应认识到中国的崛起不仅使其自身受益,也造福了全人类,这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帮助全球上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为东亚这个曾经充满冲突的地区重获和平繁荣、远离战火硝烟做出了贡献。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降低了全球物价,惠及了全球消费者——也包括美国消费者。
然而,拥抱新的全球秩序并非一帆风顺。对于习惯了一个世纪绝对主导地位的美国来说,接受一个新的、平等的力量还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同样,中国也必须接受自己作为世界领导者之一的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合作,加上印度、欧盟、土耳其、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等主要参与者,对解决全球性挑战至关重要。而持久合作的基础在于两个基本原则:尊重和对话。
期望东西方完全认可对方的治理体系是不切实际的。中国的体系根植于数千年来重视社会和谐的中国经验,美国则受到移民社会中个人自由的影响。幸运的是,这些差异并不应妨碍合作。在气候行动、环境保护、繁荣与和平等方面建立伙伴关系仍是可行的,同时也不会损害东西方国家的主权或价值观。
为了促进这种合作,美国应当对中国表现出更多的尊重和求知欲。中国的人口数量是美国的四倍,历史是美国的十几倍。中国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城市都值得肯定。了解中国历史,比如唐宋时期的发展成就,可以消除美国的傲慢情绪并培养好奇心。毕竟几乎在整个人类文明历史中,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方之一。
而另一方面,中国也应该重视美国的历史贡献。美国开创了现代共和国体制,影响了西方政治思想,并推动了工业和科技革命。
相互尊重对方的底线,比如一个中国原则,也是必要的。
相互理解是克服分歧的关键。加强不同层级及场合的互访和对话正当其时,上至国家领导人、外交部长和财政官员,下至企业、高校代表,都要加入到对话中来。今年两国间的访问日渐频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6月访华,随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10月访美,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尤其重要的是,不久前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 (APEC) 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会晤。这或许是今年最好的消息。会谈持续了大约4个小时,议题涵盖了中东危机、恢复直接军事交流、美国芬太尼危机以及人工智能风险等多个方面。
在旧金山,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发表了一次精彩的演讲,其中多次强调了“尊重”二字。各国领导人都应当走相互尊重的道路,不论在言辞上还是行动上。
在当今的地缘政治世界中,没有什么比中美关系更重要的了。中美之间的合作将有助于解决严重的全球问题,包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疫情后的全球经济复苏、帮助脱贫、控制和发展人工智能、维护世界和平等。同时,中美合作也有利于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的化解。
认识到人类共享一个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美将共同在环境倡议上发挥全球领导作用。就在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前数小时,两国共同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该声明重申了两国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承诺,表示支持2015年巴黎气候目标,支持主席国阿联酋成功举办COP28。值得注意的是,两国都承诺,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将是“全经济范围”,不仅限于二氧化碳,而是包括所有温室气体。
在绿色技术领域,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太阳能、风能、水电、动力电池等)中占据60%至80%的份额,这可能会因商业竞争而引发更多紧张局势,但这种竞争也可以推动全球绿色实践加速铺开。当美国和欧洲汽车制造商看到比亚迪或宁德时代等全球领先技术时,他们就将自觉发展以提升竞争力。竞争必须以一种平衡的方式进行,强调合作和对话,当发生争端时应在世贸组织等机构框架内加以解决。
中国在高铁、太阳能等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为全球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分享技术提供了巨大机遇,绿色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底色。与其同中国竞争,美国更应该积极寻求与“一带一路”的互补,利用自己在高科技、人工智能、疫苗及一流大学等领域的优势,帮助发展中国家。
世界各国休戚与共,同舟共济方能共创繁荣。合作带来繁荣,孤立导致衰落。
(中国日报网)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成功
- 迎新春活动“花样”翻新 沉浸式感受“烟火里的中国年”
- “天照”粒子:新的宇宙之谜
- 先有高品质作品,才有好的影视“售后”
- 浙江大学发展“智能+”“机器人+” 促实验室成果转化
- 长三角唱响田山歌 2023第五届江南民歌节浙江嘉善举行
- 3亿美元!美国计划向乌克兰提供新一轮军事援助
- 两岸菁英文化研习活动在天津大学开幕 海峡同文书院揭牌
- 2024年西藏自治区累计资助补助重点人群达80万余人
- 湖北:梅雨结束进入盛夏 7月—8月高温少雨
- 国家数据局今年将陆续推出8项制度文件
- 布洛芬只用3片,“阳康”分享的经验有价值
- 汪安南任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 黑龙江:“大雪首日”局部大雪 大兴安岭北部最高温-21℃
- “太保蓝之队”全新集结,共赴巴黎、再战巅峰!
- 特写:“你们尽管笑,我们负责守护”
- 【世界说】美国非裔心脏病医生占比不足4.2%!非裔患者找到“能救命且信得过”的医生的机会难上加难
- 小学段《饮食小课堂》食育课程图书正式发布
- 住建部:及时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 最新消息:日外相上川阳子称已向岸田告知欲参选自民党总裁
- 热门推荐
-
- 青海省进出口持续向好 增速逐月攀升创新高
- “轻烟袅袅,馥郁芳香”—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品茶焚香雅集活动
- (国际观察)俄乌冲突两周年 劝和促谈呼声愈高
- 中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首批项目8地入选
- 食品价格降幅扩大 10月份中国CPI同比下降0.2%
- 上海人社部门火车站集中助民众返岗就业 多元灵活就业需求旺
- 江苏籍62岁党员在青舍己救人 被追授“道德模范”
- 这些腊月“限定情绪”,你有吗
- 中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前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2089亿美元
- 凌绥高速全线长大隧道提前50天贯通 为辽西和蒙东地区开辟新的出海通道
- 新疆红其拉甫口岸开关 13辆货车出境
- 今年以来江西警方破获经济犯罪案件1705起
- 武汉人吃瓜犯了愁
- 青海瞿昙寺明清回廊壁画首次临摹补绘 归侨画家耗时七年
- 以军称“误杀”三名人质 美总统拜登听取相关简报
- 越南首都一建筑起火致11人死亡
- 二季度中国汽车产业正常区间运行 未来趋势向好
- 中亚多国领导人发表新年贺词 关注未来发展方向
- 巴以冲突持续 以防长称加沙地带军事行动将逐步过渡到下一阶段
- “福宝”即将回到中国:韩国民众排队送别,饲养员也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