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日本排污入海是没有先例的冒险 并非“最优解”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日本排污入海是没有先例的冒险并非“最优解”
作者 苏婧欣
本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综合评估报告。日本政府欲将此作为展现排污入海正当性的“大旗”,以平息国内外的反对声音。但日本真的拿到排海“通行证”了吗?日本只有“排海”一条路可以走吗?
中国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顺平、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特聘研究员余雯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此次的报告具有局限性与片面性,其结论难以服众。日方排海方案是没有先例的冒险,并非“最优解”。
IAEA报告难以服众
IAEA的综合评估报告一经发布便引发国际社会各方质疑。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指出,该报告未能消除各方对核污染水危害的担忧。
赵顺平指出,IAEA是在日本政府单方面作出排海决定后,应日方请求开展审查评估的。在评估任务中各方专家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并未完全形成一致意见。而且排海可能造成的影响除放射性环境影响外,还涉及社会、心理、经济、海洋生态等诸多方面,日方当前展开的评价并不全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余雯认为,该报告只针对直接排海这一个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且只采用日本单方面提供的数据,在独立性和科学性上都有待商榷,其结论难以服人。余雯指出,日方排海方案更需要由日本周边国家实验室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长期评估。
没有先例的冒险
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指出,日方的排海方案是没有先例的冒险,充满不确定性。
余雯对此观点表示赞同。她称,将如此大量的高浓度核污染水直接排入到海洋环境中在国际上没有先例。目前全球关于核污染水对环境、健康造成长期影响的研究仍不充足,在还不了解这些后续影响的情况下,贸然作出排海决定是非常冒险的。
赵顺平也指出,自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以来,向大海排放核污染水尚无先例。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提出的辐射防护三原则中的正当性原则来看,日方此举没有对人类的有利贡献,只有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是不正当的实践行为。
此外,日方坚称经过净化的“处理水”与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并无不同,但该观点遭到两位专家一致否认。
赵顺平指出,这二者来源不同、放射性核素种类不同、处理难度也不同。他称,日本核污染水来自事故后注入熔融损毁堆芯的冷却水以及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和雨水,包含熔融堆芯中存在的各种放射性核素,处理难度大。相比之下,核电厂正常运行产生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工艺排水、地面排水等,含有少量裂变核素,在采用技术处理、经严格监测达标后有组织地排放,排放受到严格控制,排放量远低于规定的控制值。
余雯也称,受事故影响,日本即将排海的核污染水在形成过程中与堆芯有直接接触,接触到堆芯中上百种放射性核素,这与正常核电站运营产生的废水有本质区别。
排海并非“最优解”
那么,日本核污水处置只有“排海”一条路可以走吗?
赵顺平认为,日本政府选择的排海方案并不是“最优解”。他称,日方之前准备了包括地层注入、蒸发空气排放、电解氢气排放等多种方案,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若干年后或有更优的处置技术,但日方却选择了最便宜、最方便的方案——直接排海。
“(这种方案)对人类、特别是环太平洋的邻国,是一种最不利的方案。”赵顺平指出,海洋是全人类的资源,太平洋也不是日本一家的,判断方案是否最优必须站在全人类利益的角度,日本政府的做法是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为自私的行为。
余雯指出,如果日本执意排海,那么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洋流扩散到整个太平洋,甚至其他大洋。这些核素也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不同的海洋生物乃至人类体内,从而影响环境与生态安全。(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四届“天后宫妈祖巡安盛会”在澳大利亚悉尼卡市举行
- 诠释“正兴起的艺术”2022全国青年艺术邀请大展在沪开展
- 商务部:正在研究细化举措 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节能型汽车销售占比
- 世界杯期间广东警方严打“赌波”
- 天津多部门联合演练 提升防汛救援处置能力
- 前8月中国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降逾8% “千亿房企”数量增多
- 2024年万人集体婚礼沈阳分会场举行 100对新人缘定方城
- 应“熊猫”之邀,共赴一场光影盛宴
- 以青春实践 促文明之旅|文化中国行
- 和评理|罔顾事实、只为“造势”:美国政客的“关税瘾”,得治
- 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快速辅助定位系统用户规模超3亿
- 平均每天1.5起!美国2024年以来已发生320起大规模枪案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十四次排除延期清单
- 漫评美炮制“中国产能过剩论”:“话里有话”
- 九年造《封神》:乌尔善的野心与耐心
- 名楼之变 千年滕王阁的向“新”路
- 欧洲法院开庭审理欧盟诉苹果公司巨额逃税案
- 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创新能力……极具吸引力!外资加码投资中国
- 《直线偏执狂》:个人故事与社会论坛
-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省级全覆盖 在家门口享受便利生活
- 热门推荐
-
-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出席美洲国家组织第53届年会
- 协同创新“量子+” 2023量子产业大会点“量”未来
- 日媒称拜登携“核按钮手提箱”抵达日本广岛
- 杂技剧《呼叫4921》在京上演 致敬公安英雄
- “金鹿奖”评委会主席明振江:中国主旋律电影呈现多样化
- 未来“别墅”将不再稀缺?
- 第135届广交会多项举措便利支付 首日超6万境外采购商到会
- 立冬时节养好这个器官很关键 五个秘诀帮你健康入冬
- 德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上升0.2%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如何开启协奏新乐章?
- 厦门两教师涉嫌强奸?警方通报:已刑拘
- 欧洲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压力
- LPR时隔9个月下调 30年房贷少还上万元
- 财政部:严禁会计师事务所以或有收费方式提供审计服务
- “国际范”“国潮风”交相辉映 探访2024上海书展的“艺术风景线”
- 鄱阳湖巡护记:守护湿地候鸟 共建生态家园
- 援青博士王轶:让罕见病患者看到一束光
- 聚焦ESG与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在京举行
- 为泄私愤高空抛砖 警方:违法!拘留
- (第七届进博会)苏炳添升级本土“速度”研究 冀夯实中国田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