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掘金” 内蒙古“菌菇小镇”走出“高端”生态富民路
图为赤松茸破土而出。 曾令刚 摄
中新网兴安盟7月12日电 题:林下“掘金” 内蒙古“菌菇小镇”走出“高端”生态富民路
作者 张玮 曾令刚
盛夏时节,走进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六户镇永繁村食用菌种植基地,茂密的杨树林中,一簇簇赤松茸如雨后春笋般从“秸秆被”中探出红褐色的小脑袋,几名工人穿梭林间,忙着挑选采收。
“从6月末开始,基地的30亩赤松茸便迎来采摘期,每天能采2000多斤,我们一方面吸引市民现场采摘,另一方面冷藏后销往北上广等大城市。”六户镇永繁村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修洪武高兴地说,“从目前长势看,我们的试种是成功的。”
赤松茸是一种高端野生食用菌,通身是宝。人工培育的赤松茸香味浓郁,营养丰富,食用起来口感对比其他菌类更加爽滑鲜嫩,且富含氨基酸及各种微量元素,深受市场青睐。
六户镇永繁村党支部书记马艳冬介绍,2022年以来,六户镇积极探索并引进赤松茸种植,通过冷棚种植先试先行,试种成功后今年逐渐扩大规模,延伸产业发展进行林下种植。
“永繁村利用当地的生态林打造食用菌种植基地,先后试种赤松茸30亩,村企抱团发展林下经济。”马艳冬告诉记者,赤松茸生长周期可持续2个月,预计亩产量可达4000多斤,按最低市场价每斤5元计算,收益在55万元左右。
算完“经济账”,马艳冬又算起了“生态账”。“林下种菌的一大好处在于,它能帮助处理大量秸秆。”
为保护环境,秸秆严禁焚烧,而自然降解速率又比较慢,处置不当就可能对来年春耕产生影响。
“1亩赤松茸要用15吨秸秆。”马艳冬说,赤松茸作为真菌,分解秸秆速率较快,几个月下来,秸秆基本分解消耗完毕,转化为菌菇和树木生长的养分。
“这样既实现了‘变废为宝’,也避免了对农事的影响。”而且,马艳冬发现,种有菌菇的树林长势普遍不错。
马艳冬计划明年采取订单种植的模式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将赤松茸种植规模增加到100亩,同时,继续发展大棚羊肚菌种植,确保种植多样化、收益最大化。
赤松茸试种成功了,随之参观学习赤松茸种植技术的“新农人”络绎不绝,来自吉林省洮南市万宝镇煤窑村的党支部书记孟令利就是其中一位。
“通过考察,我们也准备着手引进赤松茸进行示范种植,带领村民参与到林下种植产业中来。”孟令利信心满满。
近年来,六户镇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模式,基于丰富的林地资源开辟致富新渠道,主打林下菌菇种植的共赢种养殖合作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眼下,合作社也迎来赤松茸出菇,鲜菇成熟,色泽艳丽、饱满圆润。十多名工人正在树林里采收赤松茸。
据了解,赤松茸每年可以种两季,每一季赤松茸种植都能为附近村民提供不少就业岗位。
共赢种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史立国告诉记者:“当地村民在赤松茸基地栽种、采收赤松茸,日均收入130元。”
据了解,该合作社共种植赤松茸50亩左右,年产量100吨,产值可达70万左右,销往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
这些年,突泉县六户镇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领农牧民们走出一条林下“掘金”,生态富民的路子。
“我们六户镇林下经济赤松茸种植项目,总的规划是300亩,下一步,通过示范基地带动,把这产业做大做强,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增加收入。”突泉县六户镇副镇长金英俊对林下种植赤松茸充满希望。(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高温天带动防晒产品热卖 “硬防晒”渐成市场新宠
- “双11”提前涨价为何成了明规则?
- 四川富顺警方破获一起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 缓解老年人看病难、用药难 各地出招→
- (走进中国乡村)浙江龙泉高山乡镇“冷”气候带热避暑经济
- “榆林·陕北民歌展”亮相中国工美非遗馆 多媒体活态展演带来沉浸式体验
- 首台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诞生记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无到有 江苏宿迁五年打造出千亿级新能源产业
- 海地暴雨成灾已致42人死亡、85人受伤
- 中新健康|国家药监局部署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改革试点工作
- 【冰雪春天】AI眼中的中国|和国宝熊猫“开开”“心心”上冰雪
- 中国卫星互联网落地泰国进行应用演示
- 传统机制培养新型网红 单靠多砸钱还远远不够
- 山西发现两座春秋晚期墓葬
- 中国科技馆“五一”假期将推出劳动节主题系列活动
- 韩媒: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辞去党首职务
- 寒潮≠冷空气?这些“冷知识”了解一下
- 浙江高校减少秋叶清扫频率 让多彩落叶扮靓校园
- 为开创更美好的未来汇聚力量
- 美智库报告显示:中国七大战略产业“领先世界”
- 热门推荐
-
- 海内外近500家优质企业亮相2024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
- 深度聚焦中国工业智能领域发展 2024国家工业软件大会即将在沪举行
- 这么近,那么美!2022北京长城文化节等您来打卡
- 美国中央司令部:摧毁多架胡塞武装无人机及无人艇
- 女子要带狗观展被拒引热议 宠物能进博物馆吗?
- 布林肯访埃及以色列 安理会通过加沙停火决议
- 扎哈罗娃回应美乌双边安全协议:一纸空文
- 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区变身绿色粮田
- “碳”路先行|逐“绿”而行 山西芮城独立储能建设项目开工
- 宁夏银川冬季冰雪嘉年华文化旅游促消费系列活动启幕
- 北京大年初一71万人次游公园 市属公园迎客25.51万人次
- 首批130名中国籍涉赌诈违法犯罪嫌疑人从柬埔寨被押解回国
- 既然不是“天外来物”,该如何科学认识三星堆?
- 电视剧《繁花》带火上海话 方言延续城市文化积淀
- 东西问·一带一路丨张燕生:为什么“债务陷阱论”站不住脚?
- 《印象·刘三姐》公演20年 接待中外游客2000万人次
- 2023年许可办结量超过196万件 大件运输驶入发展快车道
- 游园会、舞龙狮、绘麒麟……各地热闹过大年
- 2023年北京空气优良天数比十年前增加95天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公平竞争制度“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