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胡同“一眼望穿” 北京求解老城区停车难
因为规划层面历史欠账多、停车用地增量有限,供需不匹配造成的停车难是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老城区的通病,如何破题也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在东城区东四六条胡同,这里看不见一辆随意乱停的机动车,“一眼能从东口望到西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不停车街区,老北京的“静”生活又回来了。这条胡同是如何解决停车难题的?居民们的反馈又如何?它带来了哪些启示?8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进这条胡同来寻找答案。
此前 车辆乱停存安全隐患
“小时候的晚上,灯光一亮,我站在胡同的东口,一眼就能望到西口。”在东四六条胡同住了60多年的居民李家跃说,童年干净整洁、没有机动车乱停乱放的胡同令她怀念。
前些年,胡同道路两边零零散散停靠着的私家车给胡同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自从家家户户都有了车之后,停车就成了居民的一大难题,大家都会拿破椅子、旧自行车来占车位,胡同两侧都是车,道路拥挤,给居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李家跃表示,停车不规范还给小区居民带来了安全问题,“小孩在胡同里玩,特别容易‘鬼探头’,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
随处停放的车辆还不利于胡同风貌的体现。东四六条胡同位于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分布着崇礼住宅等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困扰居民生活的同时,也影响了胡同的风貌。
原因 规划历史欠账多
停车难是大城市老城区的通病,规划历史欠账多,土地稀缺设施增量受限,机动车快速增长,导致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北京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处长赵震对原因也进行了分析,在供给方面,首先是规划历史欠账多,在1994年以前,北京市居住停车无配建指标要求,目前北京市户均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0.7l辆,原规划配建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次是由于北京作为人口规模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大规模建设停车设施的可能性较小,停车用地增量十分有限。
“在需求方面,即使目前北京实施限购政策,机动车保有量仍以每年10万辆的速度增长,停车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市民的停车观念意识还有待培养。”赵震直言。
破题 BOT模式建起停车楼
为了解决停车难题,去年东四街道引入了社会资本,将腾退空间建设成立体停车楼,在胡同里增加了94个停车位,还充分挖掘周边资源,帮助居民协调共享停车位,最大程度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东四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皓表示,去年6月该街道完成了一处简易楼的腾退,并计划将腾退空间建设成立体停车楼。今年6月,建好的停车楼正式启动收费。“符合‘五证合一’标准的居民,停车楼按照每月每停车位380元的标准收费,对外来车辆收费标准为15元一小时。”
这座立体停车楼是由东四街道和东城区静态交通公司合作建设的一个项目,总体投资大概380万元。东城区静态交通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说,这个项目采用BOT的合作模式,由街道授权东城静态交通公司建设投资运营,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以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街道。
“立体停车场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所有数据接入东城区的停车智慧管理平台,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居民停车体验,还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上述东城区静态交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在的停车位要付费使用,显然有部分居民一开始不能理解,但自从立体停车场建好后,胡同更宽敞了,道路两侧没有随意停的车了,大家都能享受到停车问题解决带来的好处,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李家跃说。
“增量” 整合资源共享停车
除了建设停车楼外,东城区还积极寻找可利用的停车资源,进行资源整合,推进共享停车。东城区城管委停车管理科科长郭风林表示,东城区推动共享停车,促进街道小区居民和社会单位工作人员之间互补停车。“例如东四街道的居民,白天开车出门工作,停车需求集中在晚上,停车位白天是空置的;而周围的单位如北京喜剧院,工作人员的停车需求集中在白天,停车位晚上闲置,我们经过与多方的沟通,推进资源互补,让大家可以实现共享停车、互补停车。”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东城区深入挖掘区域内有偿错时共享停车资源,已新增车位720个。去年,东城区建设完成了白桥大街、工人体育馆西门2处立体停车设施,新增停车位400余个,而过去五年全区已经累计增加车位供给2万余个。今年,东城区还将重点推进中绦胡同、干面胡同西口2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项目,预计增加停车位288个。
在多方努力下,东四六条胡同成为了东城区第43条“不停车”胡同,曾经一条条秩序混乱的胡同变成安宁街区。近年来,东城区持续开展街巷胡同停车治理工作,深入动员社会单位开展有偿错时共享停车,盘活边角闲置空间,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为城市“颜值”与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提供了厚积薄发的精神力量。
启示 实现差异化供给和管理
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中明确规定,停车管理将区分居住停车和出行停车,坚持区域差别化发展原则,在城市不同圈层范围采取不同的供给和管理策略,缓解居住停车压力。
视线转向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文慧园西路。该路北段有3个社区6个居住小区,小区内部存在较大停车位缺口。该街道在道路靠近小区的西侧施划了55个停车位,并引入第三方机构规范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区停车难问题。
事实上,北京从2019年起推进道路停车改革以来,就通过持续推进道路施划车位、全部实施电子收费、办理道路居住停车认证等措施来缓解居住停车难。
去年,东城、西城已率先启动停车设施信息报送,目的就是要绘制全市停车设施“一张图、一张表、一个库、一个机制”,实现底数清、情况明,推进智慧停车和数字城市建设,缓解居住停车难。
据悉,把北京全市停车设施落到“一张图”上,可为后期推进精细化的区域停车治理、停车诱导提供支撑。停车人可以方便地找到目的地附近哪儿还有车位,哪儿可以预约停车,物业企业可以开展有偿错时共享停车,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增加经营收入。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袁泽睿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吴兴向绿而“兴” 中荷携手打造生态农业“闭环”
- 云南云县黑肉鸡2023年日销1.3万只 亿元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 济南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超90%执法力量布局一线
- 日本和歌山爆炸案嫌犯起诉过政府 后被驳回
- 15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方面“亮红灯”
- 美军对胡塞武装发动新一轮打击 发射多枚导弹
- 暑期下半场文旅产业链持续火热 上市公司花样助消费
- 手机市场“千帆竞渡” iPhone 15将面临更大挑战?
- 马来西亚3月工业生产指数结束环比“三连跌”
- 国门“夫妻档” 国庆共坚守
- 外媒:专家称希腊青年是全球最肥胖群体之一
- 德国迈酷德首席运营官:中国市场是如此重要
- 广西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助力春耕备耕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方法有序结合
- 浙江区域观察:高速如何奏响山海协作“共富曲”?
- 海信家电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110%-140%
- 横跨供港水库 广东长深高速新丰江大桥合龙
- 纽约爱乐乐团举办第十三届中国新年音乐会
- 先化妆再进园,三脚架藏包里……商业拍摄又盯上颐和园?园方回应
- 西江发生2024年第1号洪水
- 热门推荐
-
- 欧洲企业与沪商面对面 共话经贸合作新机遇
- 儿童龋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应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牙齿?
- 国家统计局:9月份CPI环比持平 PPI环比降幅收窄
- 突发:土耳其首都一工厂遭遇恐袭 有人员伤亡
- 中新健康丨4D医疗科普疗愈剧提升消化道肿瘤疾病社会认知
- 济南万象汇发生坠楼事件?官方辟谣
- 家庭常见的微波炉 你真的会正确使用吗?
- 研究:欧洲200多万人促可再生能源转型 逾万行动投入上百亿欧元
- 美驻沙特领事馆附近发生交火 已致两人死亡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建泰宁:绿水青山育新机
- 去年国内电力消费增速攀升 新兴产业用电量保持增长势头
- 元旦假期北京登上三亚进港客源地榜首
- 考研还有VIP?人财两空要注意!
- 中国首个Sora级视频大模型Vidu发布
- 有增长、有改善、有信心、有利好 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动力足
- 新科技“唤醒”旧物证 南京警方破获一起38年前命案
- 舌尖上的异域风味 非洲好物“漂洋过海”进入中国消费者“购物车”
- 山西电力:人机协作打造变电站扩建验收样板工程
- 中国拟探索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 传递三大信号
- “未来行业50”系列榜单发布 专家建言企业识别优势与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