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国警察滥用暴力源于“有罪不罚”
参考消息网2月11日报道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月8日报道,最新披露的警方内部文件显示,上个月,就在5名孟菲斯警察残酷殴打了泰尔·尼科尔斯之后,其中一名警察用手机对着这名受伤的29岁黑人男子拍了两张照片,并把其中一张照片发给了至少5个人。
报道称,根据CNN获得的文件,名为黑利的该警察承认,自己给5个人发了照片,包括另外两名警察同事、一名“女性朋友”和一名平民雇员。黑利是被控殴打并导致尼科尔斯死亡的5名警察之一。
事实上,向公众公布的监控录像显示,其中一名警察曾两次举起他的手机,并亮起闪光灯对着尼科尔斯进行拍照。
另据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2月4日报道称,美国每天有3人死于警察暴力。
报道称,1月7日晚上,美国孟菲斯市5名警察在没有任何明显理由的情况下,拦截了由29岁的尼科尔斯驾驶的汽车。警察和尼科尔斯都是黑人。尼科尔斯被警察殴打后送进医院,3天后死亡。1月26日,双腿截肢的黑人男子安东尼·洛被警察连开10枪后身亡。
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罗伯特·科特罗尔向记者表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从地方到州再到联邦的各级都采取了措施来制止这类案件,但警察有罪不罚的历史根深蒂固,像尼科尔斯这样的事件仍在发生。”
他接着说:“在这类案件中,通常都会偏向袭击的警方,毕竟警察在日常处理案件时都会与法官和当局打交道。”
整个有罪不罚的文化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
但科特罗尔认为,近年来,有一个因素改变了现状。他说:“手机和摄像机。所拍图像和视频推翻了警方在尼科尔斯案的说法。”
自2013年以来,“勘测警察暴力”组织一直在记录公民死于警察手中的情况,记录是非官方性质的,因为联邦没有相应的官方记录。去年,有1176人死于这个原因,其中一半以上是黑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天约3人。
报道称,这些数据符合华盛顿大学于2019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的结果。根据这项研究的计算结果,在1980年至2019年期间,共有3.08万人因警察暴力身亡,其中过半是黑人。研究指出,这些死亡案例中有55%被漏报。
科特罗尔批评说:“这类事情时有发生,已经通过的改革措施似乎没多大用处。”(参考消息网)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半年北京平谷GDP增速居生态涵养区第一 打造首都物流高地
- 以军伪装后突袭约旦河西岸医院 杀死3名巴勒斯坦武装分子
- 雪豹入犬舍,这是咋回事儿?
- 【中国焦点面对面】又一外资机构进入中国清算市场,金融如何高水平开放
- 韩媒:韩国总统尹锡悦将于3月16日至17日访问日本
- 家人透露美国前总统卡特健康状况:“即将走到生命尽头”
- AI进校园 服务是关键
- 《丰子恺译文手稿》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 美国一架客机起飞后不久紧急降落:引擎喷火,发出巨大噪音
- 国家能源局:截至2024年8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18.41亿个
- 乳腺癌筛查指南:超声是更适合国人的乳腺癌筛查手段
- 广州交通部门:到穗人员提前报备 搭乘飞机火车等需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 “肖赛”冠军刘晓禹“接棒”希拉里·哈恩 为上交新乐季揭幕
-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通电话 讨论巴以局势
- 建设普惠充电网络
- 受降雨天气影响 西安、襄阳等地列车停运
- 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上海光源综合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 减低用药负担 山西41种药品平均降价58%
- 专家谈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从“数字”加速向“数治”转型
-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5年来形成突破性创新案例138个
- 热门推荐
-
- 尹锡悦支持者冲击韩国首尔西部地方法院正门 警方下令驱散
- 中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 雄安地下空间安全应急技术应用大赛决赛开赛
- 和评理|挥舞保护主义大棒,只会让全球绿色转型走入死胡同
- 新疆棉花迈向“全产业链”:一朵棉花“链”起一个产业集群
- 美国同意解冻60亿美元伊朗资金 为双方换囚做准备
- 长江源上游主要水源地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提高
- 埃塞俄比亚前部长:知识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提质升级
- 资讯有故事丨“一带一路”乐队:把真实的中国唱给世界听
- 辽宁实施“五大行动” 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左权:科技赋能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暴雨灾害遇难人数升至41人
- (新春走基层)RCEP红利持续释放 山东企业“乘东风”加快产品“出海”
- “2023银行家金融创新成果”发布 建设银行获七项大奖
- 交通运输部驻湛单位联合出台措施保琼州海峡春运安全
- 联合国秘书长就巴以局势发表讲话 呼吁打破恶性循环
- 琴会龙华,让更多人聆听“高山流水”
- 菲仕兰联合大客户开展亲子公益自然探索营活动
- 四川多地按下野猪猎捕“暂停键” 野猪致害防控为何这么难?
- “送舞剧进校园” 舞剧《歌唱祖国》走进天津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