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你知道多少?
知名主持人鸡蛋过敏几十年不自知
食物过敏,你知道多少?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12月11日,知名主持人朱丹连续在直播中自述不惑之年才得知自己鸡蛋慢性过敏,以致连续严重心悸,她还表示,随着年龄增长,抵抗力下降,症状会越发严重。
可见,过敏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不仅停留在皮肤上、深入到肠道,还会引发心脏不适。那么我们常常会对哪些食物过敏?而食物过敏到底会引发哪些症状?记者对此采访过敏反应科的专家了解详细情况。
食物过敏有时很隐匿
实际上,目前全球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很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食物过敏发病率高达10%。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八大类食物过敏原为花生、大豆、牛乳、小麦、鱼类、鸡蛋、甲壳类和坚果。
其中,鸡蛋是我国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之一,其过敏发生率在婴幼儿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牛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2009年至2018年,我国食物过敏流行率为8%,并且处于迅速升高趋势。鸡蛋过敏是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约占所有食物过敏的17.3%。食物过敏分IgE介导的过敏和非IgE介导的过敏。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在接触食物后很快出现症状,一般不超过10小时,而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症状出现比较慢且隐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邵洁医生在一篇研究中提出,鸡蛋中的过敏原主要存在于蛋清中。大部分鸡蛋过敏是由IgE介导,患儿主要表现为特应性皮炎,也有部分患儿表现为过敏性嗜酸细胞食管炎、过敏性嗜酸细胞胃肠炎。不过,严重的食物过敏可能危及生命,而长期的慢性食物过敏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每次进食都会引起腹痛、腹泻或者其他消化不良等症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医师赖荷指出,朱丹之所以成年后很多年才发现自己对鸡蛋慢性过敏,这是因为鸡蛋过敏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接触鸡蛋的最初年龄、接触的途径和剂量、机体的反应性、胃肠道黏膜发育状况、病毒感染、肠道菌群的稳定等,而且有的症状比较隐匿。
举例来说,对于一部分人而言,当进食小麦等食物在6小时内进行运动或大量饮酒、过于激动或泡热水浴时,会发生过敏反应,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出现低血压、心悸,甚至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这个病叫食物依赖运动诱发过敏反应,它与人体接触非甾体抗炎止痛药有一定的关系,经常应用这类药的人更容易出现症状;如果进食食物在6小时内不进行上述活动,则不出现症状。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怪的表现,研究也发现,这类患者肠道菌群中肉食杆菌属,热袍菌,马赛拟杆菌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由于患者觉得总是在运动时出现症状,根本没想到与食物有关,也不会考虑过敏,因此不会到过敏反应专科就诊,因此导致此病容易漏诊或误诊。
婴儿食物多样化,可尽早脱敏
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表现。成年人的免疫系统有强大的识别和抑制调节机制,可正确识别对身体“有害”和“有益”的物质,能对“有害”物质进行力度适宜的“攻击”。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识别和抑制调节能力差,可能将进入体内的食物误认为是“敌人”,产生过度反应。免疫系统会“培养”一批免疫细胞战士,如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当再次遇到同样的过敏原后,免疫战士就会“奋勇杀敌”,引发过敏反应。
我国台湾基隆长庚儿科团队针对272名婴幼儿进行研究,以吃下易致敏食品种类多少为标准,将接受实验的宝宝分成3组。研究期间,家长详细记录宝宝吃了哪些食物及身体状况和有无肠胃不良症状。宝宝分别在 1、2、4、6个月大时回诊接受检验,在1岁时抽血检验40种过敏原。
结果发现,宝宝4-6个月开始喂食的副食品种类越多,包含水果、蛋白、蛋黄、鱼、有壳类海鲜、花生等 6种易致敏食物,宝宝被检测出过敏体质的概率越低。数据显示,4-6个月开始经常喂食多样化固体食物(包括5-6种以上易致敏食物)的婴儿比起只喂食 1-2种易致敏食物的婴儿,过敏体质风险约下降四成。也就是说,早期接触多种食物抗原,就能引发耐受性,增强婴幼儿肠道免疫系统功能,进而降低早期过敏体质的风险。
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多数鸡蛋过敏患儿的症状会逐渐减轻,并产生耐受,耐受的发生率约2/3。
保持正常的肠道菌群,慎用抗生素
如何能够预防食物过敏呢?研究发现,保持正常的肠道菌群,对于预防过敏是有帮助的。胎儿在母体中时胃肠道处于无菌状态,出生后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开始逐渐定植。大概2岁时,幼儿的肠道菌群种类才逐渐接近成年人。正常的肠道菌群与肠黏膜上皮紧密结合,可形成一层生物屏障,病原菌和食物大分子颗粒就很难透过肠壁进入体内,无法刺激免疫系统引起过敏。
有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鸡蛋过敏患者血清中IL-4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粪便中肠道菌群丰度降低,且在组成和结构上与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不同。此外,某些肠道菌群的丰度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呈显著相关性。因此,可以说,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也有助于预防食物过敏。
当下洗涤菌群移植治疗方法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帮助过敏患者改善症状。据记者了解,自2016年以来,截至2024年6月30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实施洗涤菌群移植共10259例次,开具肠菌胶囊处方209例次,主要覆盖了十大病种,其中就包括了过敏性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婴儿早期就经常使用广谱抗生素,就会将肠道里的益生菌和有害菌统统杀灭,这将会降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为孩子罹患过敏性疾病埋下隐患。因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药学部主任张述耀也曾提醒家长,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但要注意不能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和退热药,而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避免滥用、过量使用、使用不当。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非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应抽尽抽
- 蛇年新春游杭州 “宋”福年活动与《白蛇传》共迎新
- 人类足迹化石现身摩洛哥 最早追溯至9万年前
- 用颈枕预防和治疗颈椎病靠谱吗?
- 在世遗之城泉州 续写“海上丝绸之路”新故事
- 中考前的烦恼,该怎么破?
- 10国旅游达人山西“寻年味”:感受很“city”
- 高端白酒终端价不及指导价?身处旺季,股价走弱
- 《流浪地球2》爆单 科幻产业周边真的火了吗?
- (“一带一路”10周年)“非洲就像第二故乡”
- 国宝文物璀璨 旅游体验升级
- 侨眷“踏浪”返乡:让传统农业“活”起来
- AI代写总结 帮手还是枪手?
- 北京房山区:81户窦店镇苏村村民住进安置房
- 深圳龙华举办2024年“中国少年说”展演
- 江苏沛县大沙河畔林下产业多重收益 5万亩金蝉、羊肚菌共生互补
- 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正式开放运营
- 官方通报贵州一诊所涉及“医托”:已移交警方核实处置
- 商务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累计吸收服务业外资457.5亿美元
- 北方高温将持续至14日 华北东北多午后强对流天气
- 热门推荐
-
- 福建春晚完成录制 《围头新娘》演绎两岸亲情故事
- 我国不断深化排污许可制改革
- (经济观察)促合作惠全球 2023年服贸会呈现三大看点
- 朝阳少侠:为什么美国总统喜欢在家藏机密文件?
- 俄“进步MS-21”货运飞船推迟至19日脱离轨道
- “名家讲经典” 阎晶明再解鲁迅小说《祝福》
- 前10月同比增长5.2%,实现外贸质升量稳有基础有支撑
- (聚焦海峡论坛)两岸农业界人士携手探索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闻喜麦田回茬胡萝卜获丰收 村民地头得收益
- 探访临清贡砖烧制基地:赓续百年传承 振兴传统工艺
- (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新疆兵团:高脚无人作业机器人进棉田喷施脱叶剂
- (经济观察)“五箭齐发” 中国楼市迎强力金融支持
- 青海制定若干措施助积石山地震灾区零就业家庭
- 三预警齐发!台风“康妮”影响有多大?
- 制片人唐蒙出新书:如何创作出爆款故事?
- 成都海关签发四川首份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
- 资本下乡如何“投到点上”
- (乡村行·看振兴)5000余家葫芦商户参展葫芦文化艺术节 “小葫芦”绘就乡村振兴“大文章”
- 2023年交通运输综合执法装备展览会在银川举办
- 浙江首个外商移民事务线上服务平台在义乌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