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冬病夏治”根本在于排寒 适合亚健康人群
中新网上海8月7日电 (陈静 瞿乃婴)“冬病夏治的根本在于排寒,虚性、寒性的疾病普遍适合冬病夏治。”上海中医药大学孙丽红副教授7日对记者表示。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据悉,阳气在冬季下降到最低点,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导致阳气不足者身体机能下降,引发疾病。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充足的季节、人体阳气最鼎盛的时候、气血流通最旺盛的时机,对冬季易发作或易加重的疾病施以助阳治疗,可使患者虚损的阳气恢复,达到治病的目的。同时,冬病夏治也可以为人体“储备”阳气,这样在秋冬时就不易被阴寒所伤,达到防病的目的。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孙丽红介绍,消化系统的一些老胃病、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在受凉、吃冷食后加重或复发的胃寒、胃痛、泄泻等虚寒性胃肠道疾病适合冬病夏治;从呼吸系统来说,感冒后反复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咽喉炎,以及体虚感冒等寒性疾病也适合冬病夏治。这位专家表示,冬病夏治对一些慢性皮肤病,如银屑病、荨麻疹、慢性湿疹、冻疮等有效;另外,平日里易疲倦、吃不下、睡不好、冬天尤其怕冷的亚健康人群也适合冬病夏治。
据悉,眼下正处于三伏中最热的中伏阶段,是“以热逼寒”的养生好时机,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的“冬病夏治话健康”上海健康大讲堂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孙丽红副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结合医院皮肤科郭菲副主任医师分别介绍冬病夏治理念在膳食调养和皮肤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孙丽红介绍,临床中,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有穴位敷贴、艾灸、拔火罐、推拿、中药内服、中药局部薰洗等。除此以外,膳食调养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冬病夏治方法。针对不同的“冬病”,孙丽红分别给出了适用的膳食调养思路和方法。比如:对于易感冒、免疫力低下、易感乏力的人群,玉屏风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中医方剂,用黄芪、防风各10克,白术15克,加水煎服后饮用即可,可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如今,鼻炎尤其是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孙丽红介绍,鼻炎的调养治疗要侧重通窍起风、清热消肿。对于有鼻塞、喷嚏、鼻涕多的鼻炎人群,尤其是在吹空调和换季时发作的鼻炎患者,可用辛夷、金银花各15克,蒲公英、防风、黄芩、白鲜皮各10克,菊花、桂枝各8克,蝉蜕5克加水煎取药液,趁热熏鼻;待药液变温后,还可用药液冲洗鼻腔。对于一些鼻炎发作时伴有头痛,或感染风寒后的头痛人群来说,白芷也是一味非常实用的药食同源的食材。
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也是比较常见的“冬病”。“在饮食调养上,山药粥就是一个很好的药膳方。”孙丽红建议,“对于因长期干咳造成肺阴亏耗的人群,百合是一个很好的食材。在即将到来的秋季,大家还可以多吃一些银耳,可滋阴润肺。”
“慢性皮肤病的冬病夏治,不仅能够减少疾病的复发次数或不再复发,还能减轻症状。”在采访中,郭菲介绍,“慢性皮肤病冬病夏治的疗程要根据人群特点、病程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或病程不长的患者,一个夏季接受3次到5次治疗即可;对于中老年患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建议以3个夏季为一个治疗周期。”
郭菲提醒,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一个常用方法,但有一部分人会对药物过敏,出现红肿、红斑、瘙痒、水泡甚至糜烂等严重情况。患者一旦出现红斑、水疱,甚至皮肤糜烂的情况,撕掉敷贴后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专业处理,避免因炎热高温加重局部感染。
冬病夏治不只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养生保健的理念。郭菲强调:“每个季节的养生要点各有侧重。随着一年四季的轮转,养生应当形成一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闭环。”(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数据赋能贵州石阡茶园实现全程监控
- 北京石景山将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
- “职业倦怠”能靠“精神离职”解决吗?
- 消费者不再为了凑单过度消费 网友吐槽“6·18”、“双11”等大促套路满满
- 吉林大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青铜器进行断代与辨类
- 南非政府启动2023年度“妇女月”活动
- 侯元祥等人妨害药品管理案一审宣判
- “博”揽青年英才 山西累计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1500余人
- 中国首座500千伏直流换流站换上“中国心”
- 福建宁德口岸出口首批新能源矿卡至印尼
- 2023年吉林省完成50项民生实事 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
- 两岸信众福建共祭妈祖 台青互动话融合
- 紧盯低空经济 河南安阳完成31类无人机应用场景试点示范
- 青海货车超载交通事故财产损失下降 严查“百吨王”
- 优化行业生态,促进出版繁荣 拼多多与三家出版社开启战略合作
- 中钢协: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营收4.66万亿元 行业利润逐月回升
-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集中发布八本蓝皮书
- 外媒:阿富汗北部失事飞机已找到 机上4人生还
- 瞧!数字生产力动能正澎湃——从2024数博会看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
- 传统七夕有“新意” 从杭州“1314”中意巴士看浪漫新气象
- 热门推荐
-
- 接连两轮污染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何又遇雾霾
- 海内外游人无锡梅村逛“泰伯庙会”看民俗品年味
- 日本冈山自来水氟化物超标引不安 当地将开展血液检查
- 台风“泰利”携风雨袭琼:进出岛交通受阻 市民“蹲家”享清凉
- 广西夏粮总产量同比增产5.07% 再获丰收
- 比利时近30所学校因炸弹威胁关闭 警方进行检查
- 医学专家提醒:碎片化快乐带来“多巴胺陷阱”
- 安徽变更强对流黄色预警 预计局地10级以上雷暴大风
- 北京今年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 2023年香港外汇基金投资收益达2127亿港元
- 中新真探:女性健身不用做太多力量训练?
- 不以山海为远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
- 【经济观察】楼市利好不断传递了什么积极信号?
- 30余家外资企业聚海南自贸港寻投资商机
- 广东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增至135家
- 《泉州与世界海洋文明》新书首发
- 四川绵阳:男子失散33年终回家团圆
- 老龄化程度加深 科研人员耗时20余载研制新材料助力“骨修复”
- 中国国家发改委: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 王坚谈2050大会初衷:展示“无知少年”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