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山区降水变化将受何影响?中外科学家合作研究解析机制
中新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亚洲高山区既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其未来将“变干”还是“变湿”、降水变化受何影响等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所)周天军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同行,最新研究揭示出引起1950年代以来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北部增多(“北变湿”)、南部减少(“南变干”)的“双核型”变化,以及未来喜马拉雅降水变化拐点的驱动因子和动力机制,为预估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的科学视角。
这项国际合作研究发现,受温室气体增加和人为气溶胶排放减少的共同影响,未来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将整体增多。受全球范围内包括亚洲地区的“清洁空气”行动影响,人为气溶胶排放量的减少有利于喜马拉雅降水从过去的“变干”转为未来的“变湿”,从而主导亚洲高山区从“双核”向“单核”降水型变化的拐点。这一气候变化研究重要成果论文,北京时间10月11日夜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线发表。
揭示历史时期“南变干-北变湿”关键因素
论文通讯作者周天军研究员介绍说,伴随着全球增暖,亚洲高山区水循环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面临冰川退缩、积雪减少和冻土退化等问题。亚洲高山区陆地水资源的变化在空间上并不均匀,这与该地区降水“双核型”变化有关。此前的研究表明,亚洲高山区未来呈整体暖湿化特征,并持续整个21世纪。不过,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当前呈现“变干”特征的区域何时转为“变湿”则并不清楚。
气候预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决策的基础,而预测未来首先需要理解历史变化机理。为揭示引起亚洲高山区降水在历史时期“南变干-北变湿”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团队首先寻找到主导该地区夏季降水十年及以上时间尺度变化的两个模态:在第一模态中,青藏高原北部和南部降水呈现相反的变化,即当北部降水增多时,南部降水减少,这一模态与欧亚大陆上空西风急流强度的变化密切相关,故被称为“西风相关模态”,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呈增强态势;在第二模态中,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南亚降水呈现反相变化,即当南亚季风降水增多时,高原东南部降水减少,这一模态被称为“季风相关模态”,它存在十几至几十年的年代际波动。
“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双核型’变化主要是由西风相关模态决定的。叠加了季风相关模态后,高原东南部降水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振荡特征。”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博士后江洁指出,南亚季风降水在20世纪后半叶持续下降,而在21世纪初开始恢复增加,南亚季风降水增加引起的潜热通量释放,作为热源激发出其东侧高原南部的东风异常,导致输送至高原东南部的水汽减少,使得过去20余年来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减少趋势增强。
双重影响通过双模态共塑“双核型”格局
在揭示出降水变化的主要模态后,下一个问题是如何从中识别不同影响因子的“信号”。降水的长期变化受到人为外强迫(包括人为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等)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包括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等)的共同影响。研究团队借助多气候模式的不同强迫因子的分离强迫试验和大样本超级集合模拟试验,应用“最优指纹法”等气候变化研究方法,针对两个模态分别进行检测归因分析。
研究发现,过去半个多世纪“西风相关模态”的增强,主要与人为气溶胶的不均匀排放有关。它通过影响对流层温度梯度,进一步调控欧亚大陆上空西风急流的强度,最终导致亚洲高山区域降水呈现“双核型”变化。与之相反,温室气体持续排放引起的增温增湿,则有利于整个亚洲高山区降水的增多。
“季风相关模态”的周期性波动则主要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有关,当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降低,而副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升高时,季风相关模态增强,令南亚季风核心区降水增加,其加热作用通过进一步引发环流异常而使得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减少。
因此,是人为气溶胶的不均匀排放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位相转换分别通过影响“西风相关模态”与“季风相关模态”,共同塑造了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长期变化的“双核型”格局。
人为气溶胶减排促喜马拉雅从“变干”转“变湿”
气候预估研究表明未来高原降水将整体增多,那么从“双核型”历史变化向整体增多转换的“拐点”又何时发生?江洁表示,气候预估不是气候预测,气候预估是基于不同人为辐射强迫排放情景给出,以展现不同政策选择所带来的气候影响及社会风险。“其中,中等温室气体排放情景(SSP2-4.5)和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SSP5-8.5)是我们常用的两种最新排放情景。前者是社会、经济和技术最贴近其历史趋势的情景,后者则是高辐射强迫和高社会脆弱性的组合。两种情景的人为气溶胶排放路径相似,但温室气体分别为中等和高排放情景。”
研究团队发现,受温室气体增加和人为气溶胶排放减少的共同影响,在这两种情景下未来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均将增多。温室气体排放在历史时期和未来均有利于该地区降水整体增多,不是导致喜马拉雅降水变化拐点的主要原因。
有别于温室气体的作用,人为气溶胶在历史变化和未来变化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在历史时期,人为气溶胶浓度的不均匀增加有利于喜马拉雅地区降水减少,但在未来情景中,受全球范围内包括亚洲地区的“清洁空气”行动影响,人为气溶胶的排放量将减少,这有利于喜马拉雅降水从过去的“变干”转为未来的“变湿”,从而主导了亚洲高山区从“双核”向“单核”降水型变化的拐点。
“基于对历史时期高原降水变化机理的研究,我们知道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等内部变率对高原降水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因此,需要预测人为影响引起的降水变化何时能超过内部变率造成的降水异常范围,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将此称作‘人为影响萌现期’。”周天军解释说。
研究团队进一步计算人为活动引起的高原增湿何时会超过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影响,发现在SSP2-4.5和SSP5-8.5排放情景下,当全球平均温度较之工业化前的升温达到约1.9℃时,人类活动的影响将超越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影响,从而主导高原东南部夏季降水变化。
周天军强调,亚洲高山区降水的变化关乎冰川水储量和生态环境变化,未来喜马拉雅一带从“变干”转为“变湿”的拐点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够为有效应对区域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法国马赛住宅楼倒塌事故:已发现6具遇难者遗体
- 杭州:全面取消住房限购 不再审核购房资格
- 俄罗斯油画教师同江授课:通过画笔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美丽
- 第77届托尼奖揭晓 话剧《立体声》成最大赢家
- 2024“亲亲闽台缘”两岸非遗交流活动在福州举行
- 斯图布当选芬兰新总统
-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4年物价有望温和回升
- 澳大利亚华裔青年“揽”琼岛:结对共种椰子友谊林
- 2月份全国冷空气阶段性活跃 中东部地区冷暖变化大
- 首届链博会11月28日举办 特点亮点有四个“4”
- 专家:中国式现代化为多国提供发展参考模式丨世界观
- “00后”草原青年的三年公益路
- 《青年π计划》半决赛选手强强对决
- 住房公积金政策密集“上新”“新”在何处?有哪些利好?
- 从“双11”看中国经济活力
- 加速品质换新与消费升级 海信发布以旧换新品牌价值主张
- 海关总署1354个调研成果实现转化
- “温暖又有力量”,歌曲《同路人》如何刷屏?
- 暴雨突袭 广西融安山村19座房屋倒塌无人员伤亡
- 不挑耳道佩戴更舒适开放式可穿戴耳机不再小众
- 热门推荐
-
- “豪礼”精准到家 揭秘礼品卡新骗局
- “泰国数字经济时代新机遇”研讨会在曼谷举行
- 宁波银行全面启动“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 被“异化”的直播间正悄悄吞噬体面和底线
- 16岁少女经常腰痛 被查出直径12厘米的子宫肌瘤
- 持续活跃!前8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达63万家
- 恒生指数公司就咨询意见调整恒生行业分类系统
- (新春见闻)异乡人在积石山:温暖守护 共迎春节
- “不学懂决不罢休” 为高端产品注入青春动能
- 中国A股房地产板块本周“三连涨”
- 第十二届中国电影史年会在京召开
- 1-9月中国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
- 50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都来了 链博会上“链”什么?
- 三城记
- 日本东京7月共123人中暑死亡 没开空调是主因
- EyeShenzhen(爱深圳)多语种网站试运行
- 外媒:以色列袭击加沙地带一学校 已造成12人死亡
- 南方小城江西铜鼓迎来“冰雪热” 吸引游客体验冰雪运动
- 武大樱花树下现汉服7仙女 汉服旅拍火爆
- 中国央行副行长张青松:中国经济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