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戴耳塞入睡,可行不可行?
不塞睡不着,塞了怕发炎!
长期戴耳塞入睡,可行不可行?
南京市民黄女士因为睡眠浅,最近在朋友的“安利”下,选择戴耳塞入睡,然而没戴上几天,耳朵却出现了轻微发炎。近日,相关话题“长期戴耳塞睡觉的人最后怎么样了”上了热搜,阅读量高达1.7亿,很多网友吐露心声:“不戴睡不着”“戴耳塞入睡快”“耳塞成了我的安眠药”……在讨论中,不少人因为戴耳塞出现耳鸣、耳痛、发炎等症状,不过也有“捍卫者”称,长久佩戴一点问题没有。
“戴了七八年耳塞睡觉都挺好的。”吕女士分享自己戴耳塞心得,她认为关键是耳塞要买到适合自己的,注意更换,保持卫生。但记者注意到,有网友却因为戴耳塞伤得不轻,她发帖呼吁:“一定要少戴耳塞!” 因为连戴一周耳塞耳朵发炎了,又痛又痒,每天往耳道里滴药,鼓膜有些不适应了。
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有人戴耳塞为什么会伤到耳朵呢?南京仁品耳鼻喉专科医院耳科副主任姚国志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出现耳鸣、耳痛、发炎等症状,通常是因为耳塞的材质特性或者长时间的佩戴,与皮肤接触和压迫所导致的外耳道或耳廓的一些临床症状。
对此,他解释:“一般来说,降噪耳塞材质相对较硬,如果长时间佩戴,有可能会损伤到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炎症、外耳损伤等疾病;海绵耳塞的材质主要由化工纤维材料制成,这些材料本身对耳朵可能具有一定的耳毒性,也会引起皮肤的炎症、损伤。”除了耳道损伤外,长期用海绵耳塞堵塞耳朵,也可能引起压迫或者细菌感染,引起外耳道炎而导致耳朵损伤。
姚国志指出,这种类型的炎症和损伤,通常经过休息和指导下用药可以缓解或治愈。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经常佩戴耳塞睡觉,特别容易导致耳朵里面的气压发生改变,尤其是中耳腔里面的气压,患者会觉得耳朵有闷胀感,严重的时候会导致鼓膜内陷出现耳鸣,还可能伴有听力下降的情况。
“因此,建议大家即使戴耳塞入睡一直表现‘安全’,也需要适当间隔,给予耳朵休息的时间;此外,注意耳塞材质以及耳部卫生。”姚国志表示,“一旦出现耳鸣、耳痛、发炎等症状,及时前往医院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找到具体原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更多提醒
这些伤耳行为不要做
1.掌握“60原则”,即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2.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用耳机听音乐、打电话、看视频等,因为听不清楚内容会不由自主地调高音量。
3.切忌在睡觉时佩戴耳机,有些人会佩戴耳机入睡,有时甚至会戴上一整夜,容易导致耳蜗功能受损。此外,翻身耳机挤压耳朵,容易导致耳廓损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俄“雅库特”号核动力破冰船进行海试
- 伊朗官员:美国对叙非法占领和支持恐怖主义 旨在扰乱叙利亚局势
- 吸氢气真能“治百病”?生物安全性有待验证
- 河南籍“新乡贤”结缘浙江山村:“以贤带贤” 艺术赋能
- 华为助力西藏高质量发展:做数字时代的“架桥工”与“修路人”
- 湖南东安机械化播种油菜 让农闲田不再闲
- 台风“苏拉”或登陆粤东 广东多地预警信号生效
- 深圳虚拟电厂产业加速跑 百余企业进入产业链
- 上海7月9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大部地区最高将超37℃
- 超级寒潮“突袭”齐鲁大地 局地降温超16℃
- 广西医科大学举行庆祝建校90周年系列活动
- 三部门:加强农村电网薄弱地区电网建设改造
- 大学教授自夸“比较可爱”没什么不好
- (改革进行时)从注册制全面实施看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 海内外人才汇聚泉城 释放“双创”动能
- 中国疾控中心:短期内XBB系列变异株引发大规模流行可能性低
-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组织首次彩排
- 长江水利委员会深入贯彻水利部防汛会商要求 全力做好洪水防御工作
- 浙江金华一乡村医生:仁心守护村民55载
- “十二花神”亮相杭州西溪花朝节 现场“天女散花”
- 热门推荐
-
- 群众文艺发展优秀成果如何展示?文旅部回应
- 尼泊尔坠机事故致4名中国乘客遇难 尼泊尔总理表示哀悼
-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 商场防坠落,细节有待加强
- 乡约福建:“新村民”赋能古村落振兴
- 克艰克难,荣归故土!《归来》挖掘流失海外文物回归背后的精彩故事
- “返岗专车”助复工!广东已有80%外省务工人员返岗
- 11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433元 上调226个基点
- 第二十三届投洽会在厦门启幕 扩大双向投资共促发展
- 中国海军戚继光舰结束对泰国友好访问启程前往文莱
- 山海不为远,菌草同此心!“一带一路”上的心心相连
-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宝力”“青宝”近亲系谣言
- 中经评论: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激发创新热情
- “网红城市”旅游热 重庆港澳政协委员议“长红”之道
- “AI换脸”不是想换就能换 侵害肖像权后果自负
- 国家卫健委:根据监测 目前流行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
- 今年以来云南查处环境违法案件逾千起
- 全国人大代表顾祥悦:建议制定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法
- 玩“校园霸凌梗”一点都不好笑
- 美国国债总额攀升 财政危机或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