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福建:“新村民”赋能古村落振兴
空中鸟瞰龙潭村。 王东明 摄
中新网宁德5月15日电 (记者 吕巧琴 叶茂)古朴老宅错落有致,艺术空间绵延西溪两岸;孩童在小河边嬉戏,游客在咖啡馆里尽享“慢时光”……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的龙潭村,每年以文创艺术吸引超过2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新村民’的到来,为我们村找到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孝镇感叹道,“他们不仅带来了新的生活理念,还掀起了文创浪潮,成功将龙潭从‘空心村’变为‘聚宝盆’。”
几年前,龙潭村还是一个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半空心村”。因人均耕地少,之前村民纷纷外出务工,许多老宅年久失修,只剩断壁残垣。2017年5月起,在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带动下,龙潭村引进文创和专业设计人才,以艺术家林正碌为首的文创团队驻村探索以文创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
曾婉珍是陈孝镇口中的“新村民”之一。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曾婉珍夫妻俩一直从事美术教育行业。2019年9月,曾婉珍和丈夫胡文亮租下龙潭村里的一栋老房子,改造成民宿和一间青花瓷主题小酒馆“檀舍”;胡文亮还投资翻新改造兼具酒馆、民宿和陶艺等功能的文创空间,并在黄酒的文创包装中融入油画、动漫、四平戏等元素,让拥有悠久历史的龙潭黄酒焕发新活力。
“龙潭村静谧中带有浓厚的文艺色彩,而且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新村民’,这是我喜欢和向往的生活。”曾婉珍说,大家自发组织画展、文创集市、音乐节等,在分享中实现自我学习和成长;繁忙之余,还有时间规划未来,做想做的事。
在龙潭的日子里,曾婉珍种花、绘画、陪伴孩子,偶尔拿起吉他拨动一番,并用短视频和直播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乡村生活。曾婉珍说,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乡村创业并不是隐居,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福建乡村生活的美好。
文化创新,赋予村庄新活力。在龙潭村,像曾婉珍、胡文亮这样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已有100多人,在此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的到来,不仅带动龙潭的发展,吸引村民400多人“回流”,还为三峰、四坪、墘头等周边古村落带来乡村振兴的龙潭模式,渐渐形成熙岭乡文创片区。
小山村何以引来大江南北的“新村民”?屏南县官方表示,是屏南创新实践、着力“三引三创”,破解乡村谁来振兴、如何振兴问题。
“三引”,即创新人才政策引进“高人”,采取“一人一议”“一事一议”方式引进专家团队驻村主持实施文化创意项目,保障基本经济待遇,给足才华施展空间;改善创业环境引回“亲人”,包括村落基础条件、落实创业奖补等,吸引大批外出人员回乡创业;构建新型社区引来“新人”,根据人群分化特征,引导城市居民到村里认租修缮房屋长期定居,打造具有相同特质的新型乡村社区。
“三创”,即创新老屋流转机制,推行“老屋认租15年或20年”模式,以村级组织为中介进行老屋流转,解决闲置民居“保”与“用”难题;创新老屋修缮机制,建立“‘新村民’出资、驻创专家设计、村委会代为建设”运作模式,既便利租户,又实现技艺传承和老屋保护;创新项目管理机制,试行乡村建设项目“工料法”计算工程成本管理机制,由村级组织自行购料、聘请工匠、组织施工及全程监督,提高工程效率,节约工程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引进人才,还得留住人才。屏南县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并通过为“新村民”颁发居住证,享受和当地居民一样的医保、社保、孩子就学等待遇;特设“新村民专职副主任”岗位,探索“新村民”参与基层治理、融入乡村建设等创新举措,让“外乡人”变“自家人”“当家人”,推动新、老村民携手共创新农村。
“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村民’,给当地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理念,注入了新血液,催生了新业态,为探索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了有益参考。”屏南县官方表示,下一步将在试点基础上进行总结推广,充分发挥“新村民”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四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发布
- 中国国产宽体客机C929签约全球首家用户 正开展初步设计
- 36人遇难!京都动画纵火案首次开庭 被告承认纵火杀人
-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 中国与萨尔瓦多启动自贸协定谈判
- 欧盟监测机构称: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创新高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柳林:黄河滩畔“薯”香浓 特色产业促振兴
- 更和睦的邻里情(新春走基层)
- 中新健康|中国疾控中心:全国新冠疫情总体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 “00后”长江女引航员:迎万船来仪 送舟行天下
- 川渝新通道开梁高速全线通车
- 央行官员:将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实体经济融资条件会更宽松
- 国际劳工组织报告:全球工资不平等现象有所减少
- 2025年1月1日起中国调整部分商品关税税率税目
- 外国网红看海南 | 跟着意大利摄影师寻找“中国最美渔村” 感受北纬18度的热带风情
- 小麦进口激增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
- 甘肃建覆盖多要素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 南昌国际陆港与广州港共建内陆港 打通铁海联运新通道
- 清洁袋当画布,“空中手绘师”爆红
- 专家学者建言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 热门推荐
-
- 广东汕头狮头鹅:从田间地头“飞”到全球餐桌
- 安徽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24小时内局地降水量超100毫米
- 直径3.3米铁锅烩700斤猪肉 内蒙古“河套第一锅”开锅
- 伊朗副总统公布莱希葬礼安排
- 澳洲淡水龙虾如何在新疆沙漠地区“安家”?
- 张广天推出八十万字长篇小说《来日可追》,一部献给上海的情书
- 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守护“高颜值”盐城的生态底色
- 湖南江永瑶乡做活“桃经济” 延展乡村文旅产业链
- 宁夏倡导绿色低碳祭扫 节地生态安葬呈增长趋势
- 第四届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杨凌举办
- 新加坡戏剧团遇上海南琼剧:丝丝琼韵连结乡情
- 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和音)
- 故宫发布参观须知及《禁止携带物品目录》旨在优化游览环境
- 华东首批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飞抵宁波 新通道保障“鲜”入境
- 书写新时代的精气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启播
- (新春走基层)迎新纳福庆新年 广州多个项目工地年味浓厚
- 在世界屋脊守护高原生态
- 云南省侨商联合会成立 会员企业300家覆盖多个领域
- 调查显示日本今年将有超3万种食品涨价
- 流量当道时专业配音曾是“标配”,业内称如今市场风向已变